重生种田日常+番外(643)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苏叶笑笑说:“两三年后他们结业去找活干,也要签合约的,不签任何合约谁能放心用人只要我们条件好,人才肯定能留下”

“也是,明天让王矩把这十二人送回家”

次日中午饭前,谢家把第二套衣服给孩子们发下去,并表明衣服是统一工服,在果园里必须穿,放在家里的,午饭后回家拿回来

东家发话了,不管什么原因留在家里的衣服,午后都拿回来了

谢母转了几天,就无所事事,苏叶想了想,把孩子们的冬衣给她办,把要求说了,谢母兴致勃勃接过活,整天和秦嬷嬷几个嘀嘀咕咕,谢卫华见状,和苏叶说:“娘一有事干精神得很”

苏叶回道:“老人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一定是好事,你看我爹,开荒兴致比小枫还高,今年差不多都泡在这边了”

谢卫华点头:“以后是让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想不管什么人,什么年纪,都有被需要的满足感”

“被需要的满足感这形容很贴切”

五天后,谢母拿来样品给苏叶过目,男女都是三件套,棉衣,棉裤各一件,带毛的兔皮夹袄一件,棉衣谢母照着家里的外衣做,长到膝盖

颜色男的是上衣藏蓝,棉裤黑色,女式是上青下黑,夹袄灰色

看谢母期待的眼神,苏叶赞道:“娘,真不错,不过每人只发一套,早晚开始凉了,先做夹袄发下去,棉衣裤下雪时再发,我叫人回家拉些兔皮来”

这边虽也养兔子,拿兔肉来加餐,但去年人手不够,养得少,兔皮没剩下,今年养多了,几个月也攒不了多少兔皮,还是得从家里拉来

谢母人虽心善,却也知道这三件套做下来要花不少布料,棉花,兔皮,一人一套够好了,自然不会提一人两套的想法,少女时期她也是穷过来的,自然知道平常人家的孩子好几年未必有件新衣服

她微笑说:“这我知道,小姑娘们有些会针线,有些正在学,晚饭后让她们来帮忙缝衣裳” ,她和嬷嬷们裁好了,指点她们动手缝

“这主意好,兔皮不好缝,慢慢来”

等果园种的粮食入仓,红薯用来做粉条的部份也晒成粉,红薯渣晒干堆仓库里,时间到了九月中,种两季的秋收开始

苏叶一行人回到家里,收了稻谷,玉米

八月有院试和秋闱,九月中旬,他们收到傅家来信,傅启烨过了院试和秋闱,一举成为举人,且是案首和解元,加上县试和府试也是第一名,那是连中四元了

大家高兴得不行,苏叶整治一桌好菜庆祝,女人们扒拉两车贺礼和贺银,陆敏带几人送进京

九月底,谢卫辰赵晴带谢承霖到南丰果园,搬出年初收起来的玻璃,在原来暖房框架安上,育西瓜苗,去年他们种西瓜尝到甜头,今年当然不能放过

况且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更轻松,许多事不必亲力亲为,差人干就好,不耽误读书

谢母心里惦记着发给孩子们的衣裳没做好,跟老二夫妻又回到南丰

十月早晚的天气寒凉,简单结实的兔皮袄给孩子们发下去,谢母亲自给小姑娘们一件一件发下去,当小姑娘们含泪和她说谢谢时,谢母当时觉得做这些比去道观上香添香油钱有意义多了

心里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

当天傍晚用完饭,她和谢卫辰夫妻俩说:“以前你们大哥大嫂说要助学时,我没什么感觉,觉得和捐香油钱是一样的

我在这住一个来月,参与进来,才发现,完全不一样,捐香油钱为积福,助学能确切改变孩子们的人生,向好的一面发展,做这些我觉得很有意义”

谢卫辰笑着说:“娘,那以后香油钱你少捐点,拿这钱多做点实事”

谢母高兴道:“老二,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想出点银钱,做些冬衣,捐给旁边两个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再给特别困难的孤寡家庭送去些粮油盐”

谢卫辰夫妻俩面面相觑,谢卫辰微笑:“娘,这事你和大哥说了吗”

谢母摆手:“我的银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过几天我回去找你们姑姑,问她要不要一起干,不和她说,事后她说不定会埋怨我”

谢卫辰夫妻俩再次面面相觑:您老人家高兴就好

谢母回来说了她的想法,谢卫华和苏叶没反对,他们觉得这样的谢母多了一股活力,苏叶甚至私下里给她一百两银票,随她和她姐妹们去折腾

十月中,红枣运走,收了银票记了账,今年的大事告落,红枣卖了,村里大部份人不是很开心,因为今年的红枣批出去的价格每种品级都降了五文

村里种红枣的几大户却没觉得怎样,周遭几县跟风种植时,这情况他们早料到了,降价迟早要来,降价幅度比他们想像的要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