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番外(655)

作者:苏佑蓁 阅读记录

但长工就是长工,想读书认字只能是干完活后,更不用说学其它的,但签长契后他们就被送回谢家老宅,想学什么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二弟有点读书天分,小弟目前还不知,他做了长工,也不知道对家里人考科举有没有影响

中秋过后老头子和人一起去谢家果园一趟,签了大孙子和大孙女的二十年长契,带回两人预支的工钱

按大孙子的意思,老伴从村里买来黄泥砖,在右厢房位置,建起三个小房间,顶上盖瓦片,小房间真的小,宽长只三米多一点,开前后窗,窗还不小,窗是推拉窗

里外也照大孙子的意思,用糯米石灰沙浆抹过,炕盘好,打扫干净

塌掉的围墙也补上,两孩子预支的银钱花个干净

在那一年的十一月初,大孙子大孙女休息日回来,搬进了西厢房,冬天再也不怕冻了

让刘秀英心安的是,因为九、十月份农忙,收枣,两孩子两个月共得六百文奖金,让手里只剩几个铜子刘秀英心安落,小孙子的冬衣有了,不用整个冬日呆炕上。

初雪下来前,她和老伴一人收到一件厚重的棉大衣,棉大衣真的很大,手拿着沉甸甸的,一穿上,身子马上暖

和,摸着软呼呼的,绝对是新棉花

来送大衣的那什么秦嬷嬷嬷说这是谢老夫人和苏老太太的善心,帮助困难家庭过冬

那秦嬷嬷带人走了,她和老伴呆很久没说话

之后她听说村里很困难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一件棉大衣

那个冬天,所有人记得,两村没有一个老人离世

到年底,二孙子和二孙子从果园带回来的年礼够丰厚的了,没想过几天,大孙子和大孙女带回的年礼更多,一人还有一两什么年终奖

居兰花讲,他们这一批人奖金是最少的,大管家有多少他们不知,不过小管事们有十两,特别能干的有二十两呢

听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聊天,眼里光彩照人,再也不见半年多前的惶惶,麻木,看不到希望

现在,过年有白面白米,鲜肉腊肉,鲜鱼腊鱼,美好生活有了希望,两老这才确信,他们家最难熬的时候过去了

果然,之后大孙子和大孙女每个月都能拿回五十、一百文的奖金,预支工钱的年限到后,两人的工钱加起来一个月拿回来有一两半左右,各种节礼更是越来越丰厚

二孙子永辉更是进大书院读书,他们两老只管家里两亩中等地,养两头猪,养十几只鸡,管管小孙子,日子轻松了,饭菜也逐渐好起来,让刘秀英和老伴长胖了,脸上皱纹少了,侄媳妇说他们看上去年轻了七、八岁

刘秀英攒了两年的银子,大孙子快满十七了,她和老伴决定开春把正房起了,青砖瓦房,建好房子,大孙子就可以说媳妇了

二孙子说他十六岁再去考县试,不用急着给他攒银子去考试,零用钱他自己抄书挣

就着油灯,刘秀英数着卖鸡蛋的铜钱,边和老伴担心地说:“永明跟东家去京城一个半月了,还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吧?”

罗老头瓮声瓮气说:“胡思乱想,能出什么事,谢家和苏家带那么多人,两人又是高手”

刘秀英:“听说有水匪”

罗老头:“怕什么,谢家和苏家是江南人,水性好得很”

刘秀英把铜钱收进木盒,说:“太神奇了,谢大太太一个女的,居然把当年让大家惶惶不安的土匪头子射下了,她怎么这么厉害呢”

刘秀英开始是对谢家有成见,以为面上是善人,暗里是另一套,自从她知道当年让他们恐慌好多天的土匪头子是谢大太太射下后,对谢家完全改观,全心拥护

村里长舌妇说谢家伪善,为富不仁时,她大骂人家忘恩负义,白眼狼,并教导永辉:

“谢家对我们有大恩,你可不能和别人一样想法,别人有钱是别人的事,有钱人帮别人是情份,不帮是本份”

“奶,您放心,我知道是非”

第353章 (惠及2)

张小草出生在离南丰镇十几里路的山拗里,村里重男轻女是常态,从记事起,她就没吃过一餐正经饭,经常一人偷偷在山里弄吃的,所以就算在家里长年吃不饱,她长得不矮,一身力气能和一个壮年男子相比

十六岁那年,刘家老五到娶媳妇的年纪,可上面四个哥哥娶妻掏空了家产,拿不出更多的娉礼娶附近的姑娘,只好看向山里,花一两银子把张小草娶回家

镇郊的日子怎么也比山里的日子强,按说嫁人后张小草一年怎么也比在娘家更好

可她娘家是山里,穷,又重男轻女,嫁妆只有几个柜子,被婆家人看不起,干活最多,吃得最少,婆婆为难,妯娌明里挤兑,暗里挑拨,下黑手,木头一样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帮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