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142)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而以往前三甲都是出自世家大族,这次一个也没有,让世家也有些怨言。认为皇帝是故意这样做,只是为了打压世家。

这倒真是冤枉了萧锦年,他还真没这样想过。至于霍烬这样选,也是按照萧锦年的意思,选出最优的三人。

世家子弟虽说底蕴丰厚,有更多的书籍,能请名师指点,可他们的文章锦绣有余,实用不足。简而言之,华而不实,空有华丽辞藻堆砌,内里没有支撑。

不能说那些世家子弟才学不如此三人,只能说,生不逢时,现在的大瑜不需要锦绣文章。

如今的大瑜,更需要的是实干,而非空想吹炫。

顾展方三人和文章,华丽程度虽不足世家子弟,但却字字珠玑,利弊分析详细,给出的解答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或许是因为他们出身原因,接触的是最底层,所思所想有据可依,亦能看出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

霍烬选择这三人,更多的是想为萧锦年选出能做实事又有才华的人。

对于霍烬的选择,萧锦年也是没有任何异议。霍烬是承载整个位面气运的世界之子,他的选择决定,只会让世界位面走向更好的发展,这是铁律。

萧锦年现在要做的就是和御史台那群老匹夫斗智斗勇。

丁文祁不知是收了哪家或者说是哪几家的好处,咬死了要死谏。

本该张贴出去的金榜,因为御史台死谏,拖了两天也没能贴出去。

紫宸殿内再次传来高声呐喊,“臣!死谏!大瑜状元之才,绝不能容忍有半分污点!顾展方残缺之身,万不能担状元之名!”

“江见知出身奴籍,亦不可点为探花啊陛下!”

萧锦年看着跪在地上,打着为大瑜好的旗子,实则为世家开路的臣子,冷声道:“死谏!死谏!你们听听自己谏的是什么?

太祖皇帝也是草莽出生,为何朕就不能状元郎是寒门学子!你们为官为宰,少年时的豪情壮志,莫非全都被狗吃了!不为生民立命便罢,霞安水患,救济粮被贪污,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横行。永南府官官相护,最终导致霞安城被屠一半,这桩桩件件,你们一字不提,拿着朕的状元郎和探花郎要死要活的闹不停!

当初太祖皇帝爱惜文人,特立下本朝不杀士大夫之圣言,可你们拿着这块免死金牌,到底做了什么事!

此次殿试策论是写如何富强。

状元郎身有残缺又如何?他的文章,他的思想,你们了解多少?他出身农门,所思所想皆为民。民以食为天,他文章中所提的水渠灌溉,山地梯田之策,你们谁人能想得出?又有谁人站在百姓温饱的角度去考虑过?但他心中所想,便是百姓乃国之根基,百姓好则国强。

江见知父辈为奴仆又如何?他的文章,纸币取代铜钱,金银,你们又曾了解多少?各地建设银庄,百姓可存取财物,若是此项政策实施,于商人行商之便利,对贸易往来的意义有多重大,你们又可曾了解分毫?发展贸易,此乃富国之策,在你们眼中却不值一提,全都只盯着他的出身!”

萧锦年怒道:“入仕时圣贤阁内宣誓的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注1】,于你们而言,就只是说说而已吗?

此诺言,是苦读数十载后做出最郑重的承诺。大丈夫一言九鼎,可你们呢?信口雌黄!阳奉阴违!弃百姓于不顾,只为结党营私!

你们的心中当真有天地,有万民,有继绝学之豪情,有为万世开太平之决心吗?”

帝王发怒,大气不敢出的官员们跪了一地,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萧锦年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真想骂醒这帮麻木的人。

丁文祁咬牙,他是为世家开路,可没说要为他们丢命。小皇帝看似昏庸,不问朝政,可看的东西一针见血透彻的很。

前三甲的文章的含义,小皇帝看的比他们要透彻的多。

霍烬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萧锦年会这么了解顾展方与江见知所想表达的东西。

萧锦年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他能知道,也完全是因为他来自后世。这些他们的先辈都经历过,他自然知道意义多重大。

因为顾展方和江见知过于特殊,倒让方柳羽逃过被盯上的命运。他文章写的是军营的管理,萧锦年在霍烬帮助下,也明白方柳羽想要做的是什么。

他所写的是强军,不论是后勤保障部门还是将士训练,都有涉及。且理论于后世相比,已经很成熟,并且十分的适合大瑜。

方柳羽能对军中事物如此了解,也是因为家中世代从军,而他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从军因此选择从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