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24)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这人整天不见人影,给他添的堵倒是一个不落。

第10章

御书房内,萧锦年撑着自己的眼皮盯着书上的字。

这一页的书萧锦年已经看了半柱香的时间,不说因为要节约用纸精炼语言,一个字能包含许多意思,单说古人书籍的排版还有繁体字实在耗费心神,他看了后一句就能忘前一句。

没看一会,萧锦年就开始走神。

两鬓斑白的清癯老者,坐如松竹,眼神犀利的盯着正溜号的萧锦年。

感受到视线,萧锦年头皮一麻,连忙埋头看书。上方传来老者威严的嗓音,“陛下,读出声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1】

萧锦年坐如针毡,读书的声音也是有气无力,他已经被拘着读了好久的书,实在是不想再读。

他还好饿,好困啊。

苏元应教书多年,也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喜爱读书。他能够感受到眼前帝王的排斥,可却无法像以往一样,放任不愿读书的孩童回家。

不学无术,整日里想着玩乐的孩童不会对江山社稷造成任何影响。但这样的帝王,轻者王朝落败,重者葬送社稷。

“听闻陛下曾出宫过两次,在外玩乐甚欢,今日陛下可想出宫否?”

既然无法放任不管,苏元应对于小皇帝准备施行寓教于乐。

萧锦年听到能出宫,心中大喜,触及到苏元应严肃的神色,立即收敛脸上笑容。假装镇定自持道:“朕自然是想的。”

“那便走吧。”苏元应整理好坐上书籍,起身看向萧锦年。

没想到真的能出宫去,萧锦年还有些不太相信,“太傅,我这些书都还没有看完,真的能出宫去?”

苏元应点头,“书中的道理有万千,陛下要全看完,怕是此生都做不到。只从书中看,也看不全世间百态,陛下走吧。”

这位尚未及冠的小皇帝,自小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书读的不多,字更是狗爬一样,还总是缺少比划。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苏元应也没打算拔苗助长,只想着教会小皇帝勤政爱民,便足矣。

由着苏老太傅领着,萧锦年这次出宫很顺畅。

不过这次出来只有老太傅和萧锦年两人,小福子想跟过来,都被老太傅拒绝了。

萧锦年本来也不是那种需要人伺候的主,老太傅不想小福子跟着他也没什么异议,走的时候见小福子一脸担心是模样,萧锦年拍拍小福子的肩膀,安慰道:“回来的时候给你带好吃的!”

小福子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像是儿子要出远门的老母亲一样,千叮咛万嘱咐要萧锦年一定注意安全平安回来。

苏元应将主仆二人的相处方式看在眼中,脸上的情绪有些松缓,至少从这位年轻内官带举动中能看出,小皇帝心地善念,能当个仁君。

但“仁”之一字亦是双刃剑,仁君,往往会与无主见,优柔寡断,踟蹰不前,贪生怕死有所牵连。更别提小皇帝如今只有一个“仁”字沾边,“君”字还没影。

太过软弱,没有主见者,难成大事,做皇帝亦不适合。

苏元应想的出神,手被人拽了一下,他视线看去小皇帝正端着一杯茶递给他,“太傅,你在御书房的时候一直没怎么喝水,杯中茶凉你没再继续喝,这是温的,快喝些解渴吧。”

老者眉头轻缓,多年来僵硬下垂的嘴角有了柔软的弧度,“有劳陛下费心。”

茶水温热适中,并不烫口,他确实是很渴了。

这次出宫,并没有像上次一样去广宁街,而是郊外。

马车停下,车夫在外面喊了一声老太傅说到了地方。

萧锦年率先跳下马车,苏老太傅紧随其后从车厢内出来,萧锦年下意识伸出手搀扶。

苏老太傅看了一眼萧锦年,见对方神色如常,这动作似乎只是下意识为之。他思索片刻,还是握着萧锦年的手,借力下了马车。

“多谢小公子。”在外面苏老太傅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并没再尊称陛下,只叫萧锦年为小公子。

“前头不远处是郊外的一处漕运码头,那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公子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老太傅脚步不停,速度却放的很慢,他时不时的还会看向两边,偶尔远眺河面,像是在郊游,与周围行色匆匆满脸疲惫的行人相比相差甚大。

萧锦年跟在老太傅身边,脚步亦放的很慢。没一会他听一旁悠闲惬意的老者问道:“公子,看出什么没有?”

这个问题让萧锦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将自己看到的场景一一细数,“有许多的船,鱼摊,茶摊,面摊,还有很多木箱,麻袋,有很多的人,有的人衣服打满补丁,有的人只穿了一条深色裤子,有的人衣服看起来很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