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25)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苏老太傅又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停在原地,他拉过萧锦年,小声说道:“那边茶摊的女主人正哄着刚出生的孩子睡觉,货郎们正在叫卖,他们衣着朴素,衣服破旧但声音很洪亮,脸上带着笑。穿着光鲜的人身边跟着一个账房,正在给上了些年纪的漕工结账,那人或许对这位年纪有些大的漕工说了继续用他,所以漕工现在很开心。木箱,麻袋,各种摊位,码头停靠的数艘船只,是生计。女主人和孩子,笑着的货郎和漕工,是安稳。”

“生计和安稳……”萧锦年看着码头一派欣欣向荣,心里也生出一股情绪,若是能一直这样平凡普通的生活,也很好。

没有灾祸,没有战争,没有病恶。

“公子,这幅画面,只有富庶之地和洛安城才能看见。”苏老太傅浑浊的眼眸紧盯着湖面,“百姓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同样身为漕工,在洛安城,即便上了年纪也依旧有善心对主家愿意请用。但其他的沿海之地,漕运码头每天都有抗不完的麻袋,还有打不完的架。为了一丝生计,他们大打出手,最终挣得还不够看看身上的伤。于是只能忍着伤痛,继续抢活,一天,两天,三天……许久的挤压在一刻爆发,之前没有在意的伤在多天之后要了命。而这,并不是个例。”

萧锦年听着苏老太傅的话,眉头不自觉的皱起,“官府不管吗?”

“官府管得了吗?”苏老太傅是视线终于从湖面上收回,像一把利刃刺向萧锦年的眼中,“公子,只有一个洛安城,就是国泰民安吗?公子能做到,让官府可以管那些事吗?”

萧锦年张张嘴,他回答不出来。

事到如今,他已经明白老太傅带他出来这一趟为的是什么。

是想叫他看看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叫他清楚,他背负的责任。

可是,老太傅,找错了人。

大瑜真正的皇帝是霍烬,不是他。

而他会在两年后彻底脱离皇帝的身份。

苏老太傅看着萧锦年的反应,说不失望是假的。短短两三日的相处,他能够看出眼前的帝王心善仁慈。

他会不忍陪伴在身边的内官难过,会不忍自己的老师口渴,也会对素未谋面却无辜丢命的漕工心生同情,霞安城灾后处理他也听王相公提过,怕灾民饿肚子,叫临近的永阳府先送吃的过去。

可这些,太少。帝王该心系天下,而不是几个人或是一座城。

苏老太傅带着萧锦年去了一家面摊坐下,他叫了两碗阳春面,给萧锦年的那碗加了个蛋。

汤头鲜美,面条劲道,萧锦年有些饿的肚子得到了慰问。还好这碗面来的及时,他真怕自己走着走着直接睡过去,那老太傅肯定能被他吓死。

面摊的口味好,摆着四张桌子,张张坐满了人,还有不少捧着碗蹲在地上嗦面的。有的桌子人前脚走,后脚就有人给补上。

萧锦年和苏老太傅也是和另外两个漕工坐在一张桌子上,那两个漕工长得小山似得,一脸的络腮胡,膀大腰圆,瞧者就倍有力气。

两人今天碍于同桌的人穿的像是主家,一个细皮嫩肉,一个文邹邹的。声音都有意收敛,连嗦面的动作都比往日轻上许多。

一筷子就能挑起小半碗的面,嗦完这筷子后,其中脸上长了颗大痣的壮汉小声对同伴道:“哎呀,今儿个那顾举人还没来啊?”

同伴嘴里还塞着一嘴的面条,边鼓动腮帮子边张望一圈,含糊不清回着,“还真是,这都两三天了吧?之前刮风下雨可都来的,这会大晴天怎倒是不见了?”

邻座坐着的四个漕工听到“顾举人”三个字,也将脸从面碗里面抬起来,一抹嘴道:“你二位是一直在郊外码头干的长工吧?没去内城码头瞧瞧?现在可等不着顾举人咯。”

“兄弟这话是什么意思?”脸上长着痣的男人可是十分的喜欢听那书生和兔子精的故事,那故事现在就卡在书生进京赶考,也不知道考没考上,有没有金榜题名然后迎娶兔子精。

搭话的男人啧啧摇头,脸上也带着无奈,叹息道:“可别等了,怕是等不着了。那顾举人被官差给抓了,已经进去好几天了。后来他儿子瘸着腿去官府找,也被抓了进去。

他家还两个女眷,这两人也是烈性子,家中男人被抓,两个女眷就编成故事就去城门口那边说,要讨公道。结果晌午刚过,官差就闻着味过来抓人了,现在一大家子全栽进牢里去了。”

这一番话听的大痣男一愣一愣的,“官府怎么好端端的抓人啊?难道咱们新皇帝不给人说书了?”

“嗐,这皇帝管天管地也不能管这事啊!”那人瞅了一眼已经放下碗筷,听他说话的苏老太傅和萧锦年二人,他嘴里的话有些不敢说,问道:“你二位是什么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