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26)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苏老太傅回道:“从南边来洛安游玩的闲人。”

问话之人眼睛毒辣,“看你们毫无疲态,不像啊。”

周围全是人,但这人唯独对穿着讲究的他们心生警惕,这反常举动苏老太傅看在眼中,他找了个理由应对,“我们来洛安已经有两日了,内城玩乐年轻人多些,老夫不愿多呆。我家孙儿孝顺,今日是陪我这老头子来这郊外走走,看看大瑜最繁荣的漕运码头。”

漕工一想也是,那内城好玩的就是些勾栏瓦舍还有青楼,老头子一头花白头发,也玩不了这些。他确定这两个富贵人不是内城出来的,也放心不少。

大痣男就等着对方说下半句话,等的急死了,他忍不住催促道:“我说兄弟,你怎么说话说一半啊?这真是能急死人!”

“我也怕啊!”那人拖着凳子往萧锦年所在的桌子前凑,压低声音道:“这顾举人被抓,那是得罪人了!你可知那书生进京科考后的故事是什么?”

没等人回应,这人就继续说道:“后面的故事是书生科考遇上作弊案,为首王姓书生,赵姓书生,刘姓书生都有映射。这就差直接点内城有名的王,赵,刘三家了!

而且,这案子还死了亚元,连解元都被打断了腿,这两者直接就是点名道姓了。内城那三家,随便挑出来一家都能只手遮天,别说三家联手。我看这顾举人一家,怕是没命再出来咯。”

苏老太傅与萧锦年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科举舞弊,他们是一点风声都没听见。可今日听这漕工说的,怎么好像百姓之间都传开了?

萧锦年尤其震惊,他听到最后,直接确定漕工讲的人就是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说书人。

书生和兔精,还是他当初提的。

“请问这位先生,你说的科举舞弊案,是怎么回事?”科举舞弊,在古代的背景下,是十分重大的事情,符合纳入位面世界线的条件。而萧锦年并没有在世界线中找到相关片段和介绍,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不存在科举舞弊,第二种就是这场科举舞弊案,从未被发现。里面受牵连的所有人,最终都没能等来公道。

漕工被脸俊的小公子喊了先生,臊的脸通红,“哎哟,你这小公子读的什么书,尽瞎叫唤。我是个粗人没念过书也晓得先生都是叫读书人的。”

他话是这么说,但咧起的嘴角都快看见后槽牙,可想被这声“先生”叫的心里有多高兴。

“这科举舞弊,其实我也不懂,就是在内城听这顾举人的故事里说的。这顾举人一天跑好几个地方,不过也有很多时间没赶上或是就想多听几遍的人,所以有不少人专程来码头听。

这里面也有不少的书生,那天顾举人故事里讲到书生遇到科举舞弊,身边就有些书生小声嘀咕着说顾举人故事里的和咱们大瑜上一届科考的情况很像。

我听了这么一嘴,他们也没多说,估计是害怕的。故事都没听完,人就溜走了。本来我也没记在心上,可谁知官府真的来抓人了,嘿,小公子你说,官府什么时候抓过说书的?这次这么反常,我一下子就想到那两个书生说的话了。

心里好奇啊,就稍稍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顾举人有个儿子,上次还中了解元,腿却不知被何人给打断了。他还有个至交好友,是个什么亚元,就是第二名,人死了!”

那漕工一拍桌子,斩钉截铁,“这不就是顾举人故事里说的情节吗!都没变!”

这说书人为了让人能听懂,真的是直接点名道姓的说了。

苏老太傅听完后,一口气没提上去,咳嗽不止。

他是寒门出身,知道科举对于寒门学子的重要性。这是唯一一条,逆天改命的路。

可如今,这条路上,竟全是魑魅魍魉!

他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世家只手遮天,摄政王与几位重臣分庭抗礼,把持朝政,皇权微弱,新帝年幼,这样的乱象,无计可施。

更何况,新帝的心思,也并不在皇位之上。

再这样下去,百姓还有什么安生日子可以过?!

萧锦年不知道老太傅此时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动作不停的轻拍对方的背,又上下摸着给老人家顺气。

面摊没有茶,大痣男离得近,顺手端起老太傅的面碗,“快喝口面汤往下压压。”

老太傅抬手推过面汤,他脸色涨红,脖子和额头青筋暴起,目光如炬,死死的盯着萧锦年,“科举,不该是这样!”

陛下,科举不该是这样,它是唯一的公正。这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11章

马车缓缓行驶,萧锦年和苏老太傅因为科举一事,提前离开了面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