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2667)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四人互视,这么重要的事情翁怀松就从来没有跟他们说过。

“当年先帝自知仙寿将近,遂将除蛊重任交到翁怀松手里,可先帝亦知蛊患即人患,蛊除尽,古国余孽未必能除尽,于是先帝便想了一个办法。”

温御,“……留下遗诏?”

战幕点头。“正是。”

一经默默低下头,胡说八道……

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你们说到哪里了

郁玺良也实在听不懂这个逻辑,两者似乎没有任何关联,连老皇叔都不困了。

战幕并不在意四人的疑惑,他继续道,“先帝将逝,纵使蛊患也须翁怀松诈死后与霍行在暗中铲除……你四人可知为何?”

四人忽然发现,但凡有点智商的人都喜欢故弄玄虚,他们要知道为何还需要坐在这里听么。

战幕也讲了自己的秘密,“因为当然本军师也在查蛊患,而且我查到的那些线索,直指东宫。”

众人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那时的东宫就是现在的皇上。

“而且,我逼死了一个人。”战幕说到这里,四人面面相觑。

萧彦好奇,“谁?”

见战幕看过来,萧彦犹豫数息,“皇兄将碧水苑赏赐给本王时说过一句话,他说‘战幕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战幕而死’”

“余伯仁?”温御也恍惚记起这个名字。

“真有伯仁这个名字?”萧彦震惊。

一经看过去,“贤王殿下不知道当时伺候在皇上身边的太监叫余伯仁?”

萧彦摇头,“本王连娇娇的名字都是问了好几遍才记住的。”

众人无语,暗暗为萧彦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而感到荣幸。

战幕轻声叹道,“当时蛊患肆虐,先帝虽只将案子交由大理寺,但我实在想替先帝分忧 ,于是暗中彻查,结果发现诸多线索都指向当今皇上,纵然没有切实的证据,可我相信当时操纵皇城百蛊的罪魁祸首就在东宫,那夜……”

“那夜我派人绑了余伯仁,但我没有出面,而是找人审了他整整一夜,结果并没有审出什么,于是又将人放了回去,第二日清晨便传出余伯仁自缢的消息,他的确是因为我才死的,而他也的确是清白的。”

听到这里,萧彦终于懂了自家皇兄的那句话。

战幕接着往下说,“本军师愧对余伯仁,但无比肯定蛊祸源头就在东宫,直到昨日与翁怀松见过之后我方知晓,先帝比我还要清楚蛊患源头!”

“什么意思?”温御狐疑看过去。

“如果不是怀疑皇上,先帝为何要让翁怀松诈死?”

战幕表示,“先帝这么做固然是不想古国余孽找到翁怀松加以迫害,还有一层意思,除祸不除人,就是不希望如本军师这般执着揪出凶手的人利用他,找到祸根。”

“这里没有旁人,本军师索性也不拐弯抹角,当年蛊祸的罪魁祸首就是皇上。”

四人皆无语,心中料想也是如此。

“然而先帝病入膏肓,皇上继位已成大局,先帝已经没有时间扭转乾坤,才会想出遗诏跟密令,以此化解大周十数年后可能会出现的困局。”

哪怕战幕说的头头是理,条条是道,可温御总觉得这事儿玄乎,“不明白。”

“你想想,当年古国余孽竟然能找到皇上,足以证明他们的渗透力!”

战幕很想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倒出来,可道理还是要循序渐进的说,才能让人清晰透彻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压下暴躁,“当年蛊患,他们直接找到皇上,则说明皇上身边有他们埋下的线,十数年后他们一定会重启这条线,现在想来,那条线是二皇子萧允。”

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头看,许多问题变得一目了然。

萧允回皇城时带的夜离,就是古国唯一的皇室血脉。

战幕往下说,“先帝必然猜到古国余孽在皇室里埋下隐线,于是自己也埋了一条,就是遗诏跟密令,你们以为先帝的目的是想看到皇子夺嫡的局面?那你们未免太不了解先帝。”

四人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古国余孽当年从皇上下手,十数年后必然会朝皇子下手,先帝留下遗诏跟密令,看似想让你们助魏王抢占东宫,实际上是想以乱破局,只有皇子之间争斗不休,隐藏在暗处的古国余孽才会露出马脚。”

到此为止,四人有点相信战幕的推测了。

“之所以选择贤妃之子,是因为当时贤妃尚未产子,古国余孽并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不知性别的皇室血脉身上,而叫你们助魏王,是相信你们无论如何教导魏王抢皇位,都不会伤及大周根本与其他皇子的性命,至于本军师……”

战幕说到自己时,目色渐沉,“唯有本军师在,太子才能顺利登基,这也是为何我没有收到密令跟遗诏的原因,这场夺嫡之战,需要本军师这枚定海神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