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鉴(36)

作者:晓云 阅读记录

此刻听到秋晴回禀,温若萱身子一趔趄,茶水险些溅洒出来,“羽林营?”

温若萱知道啊,魏王萧臣现如今就在羽林营内任职,老爷子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只是这动作未免忒过迅速,比她这个姑姑还快!

“主子?”秋晴见温若萱脸色异样,忧心唤道。

温若萱端身,坐稳,“贤妃往年可去过德妃的千秋宴?”

“回主子,贤妃从未接过德妃的请柬,往年也都是叫魏王代为将贺礼送过去,毕竟德妃千秋宴,除了东宫太子,皇子们多半会过去贺寿。”秋晴回道。

温若萱思忖片刻,眉目舒展,“德妃的千秋宴,本宫不去,届时叫宛儿代本宫把贺礼送过去,你跟着。”

秋晴愣住。

“宛儿代本宫去,自不会与那些名门闺秀坐在一起像捡豆子似的被别人挑。”温若萱随后看向秋晴,“安排宛儿跟魏王坐在一起。”

“主子这是……”

“既是要嫁龙子龙孙,也要嫁最顺眼的那一个。”

温若萱重新端起茶杯,她自认父亲虽然老了,可看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既是父亲看中萧臣。

那萧臣,必有过人之处……

大周朝的皇城,一入夜便没了白天里的喧嚣。

尤其子夜过后,哪怕花间楼这种烟柳之地都要熄灯关门,里面热闹那是里面的事,大街上除了打更的不许任何人外出。

视为,宵禁。

西市靖坊的民宅里,打更的敲了几下梆子,高喝平安无事,意为子时。

相较于东市的高门大院,西市民宅十分规整,街巷交错纵横,高处俯瞰,如梯田错落有致。

巷尾处,民宅。

一四旬年纪的中年男子身着素布长衣,端坐在曲柳木的方桌前,身材精瘦,鬓角隐隐可见白发如霜。

房间里的摆设十分简单,有桌椅,有床,亦有满墙的书架。

架上书籍涉猎之广,天文地理兵法玄学,应有尽有。

灯罩里,烛火昏黄,照的桌面那张宣纸的字迹亦跟着忽明忽暗。

中年男子,名曰渊荷。

第二十八章 见面分一半

渊荷曾是方外之人,因受恩于宁远将军孔威入世,自三年前成为三皇子萧尧幕僚,期间筹谋算计多次,替萧尧挡灾挡难。

两个月前,他寻得时机让三皇子在帝王驾前立功,终将萧尧推进夺嫡大局,且抢占了先机。

门启,有小厮恭敬走进来,“居士,三皇子今晚未出皇宫。”

渊荷视线不离宣纸,略有凹陷的眼眶里,目光深邃锐利。

这个答案,在他意料之中。

小厮向前一步,颇为焦虑,“居士,小武只怕三皇子劝服不了德妃,若德妃当真设下千秋宴,那我们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渊荷未语,指间缓慢盘动手里的金刚菩提珠串。

五十四粒八瓣金刚菩提,肉眼所见颜色皆同,光泽油润,纹理细腻,皆是极品。

“以三皇子的心性,自是劝服不住德妃。”渊荷嗓音低沉,眸深如海,“本居士无非是让三皇子行个过场,好与坏,我要让德妃自己体会。”

小武听罢,呶呶嘴,“居士这三年为扶植三皇子呕心沥血,可有好几次都因为德妃……”

看到渊荷手里动作停下来,小武再不敢往下说。

十三岁的小武长的不高,也瘦,但十分精神,尤其是眼睛很大,炯炯有神。

小武曾是乞丐,自被渊荷发现之后便给带在身边。

一晃也有八年过去了。

“德妃固然莽撞,可此番千秋宴若设,也并非全无益处。”渊荷双眉清粗,微微皱起时甚有威严,“一场千秋宴,可试人心百态。”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是弊大于利,要是三皇子能凡事听居士的,境遇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小武视眼前男子如恩师,如慈父,打从心里想着为渊荷分忧。

听到小武抱怨,渊荷视线终从那张宣纸上移开,“若三皇子凡事听从于我,那便是我有负孔将军,本居士之所以随德妃行事,一来事后自有补救的办法,二来也是希望三皇子能从中领悟……路,终究是他一个人走。”

小武明白,就像居士经常与他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居士一直想做的,是教会三皇子独立行走。

小武不说话,渊荷瞧了他一眼,“你去查查御南侯府的二姑娘,温弦。”

“查她做什么?”小武不再纠结千秋宴,狐疑问道。

渊荷视线回落,宣纸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温宛。

想要促成三皇子与御南侯府大姑娘的婚事,他需要一个中间人……

月中,十五。

每逢初一、十五,皇城里各处寺庙都会特别热闹,朝拜亦或赶庙会的人络绎不绝,最为热闹的两处分别是护国寺,跟天慈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