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363)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他惊疑不定,看了唐时锦几眼,那小娘子更是慌张,不住的看着她爹。

唐时锦一时来了恶趣味:“雪娃娃一样诶,我捏捏你闺女的脸,她不会哭的吧?”一边就轻轻捏了一下。

王慎行无奈的道:“侯爷……”

他笑着站起来,摸了摸闺女的头:“呦呦莫怕,侯爷逗你玩呢!”一边又向下头道:“送三娘回房,四郎留下!”

下人应命前来,赶紧把小娘子带走了。

然后王慎行道:“我这幺子,也念过些书,不如就叫他写?”

唐时锦摊手道:“随便啊,反正只要不叫我写,谁写都成。”

王慎行笑道:“那我们去书房吧。”

唐时锦应了一声,几个人就溜达着去了书房。

王慎行敢推出他儿子,这王四郎显然也是有些才华的,王慎行把意思一说,他就一挥而就,王慎行先看了,连连点头,显然是写的不错。

唐时锦就在旁边看着。

小探花不在,她又要与王慎行结交,不如就叫这孩子当个临时笔杆子用用?

一边想着,她接过来看了看,张口便道:“不成。”

王慎行便要起身,唐时锦对他摆了摆手,让他别管。

王四郎拱手道:“请侯爷指教。”

唐时锦道:“你必须写的十分浅显,不要什么文理,越浅显越好,你要明白,村里头识字的不多,秀才就很稀罕了,县衙下头办事的人也没几个有文化的,你写深了他们理解不了的。”

王四郎看了看他爹,想了想,重写了一遍。

唐时锦还是道:“不成。”

王四郎又写了一遍,唐时锦又道:“还是不成……不说别人,起码我得看懂吧?”

王四郎不知她是什么人,耐着性子道:“已经很浅显了。”

唐时锦道:“我看你是不知道我们文盲的苦,就比方说外头这茶花吧,你们文人见了,可能当场就吟一个‘海榴红似火,先解报春风’,而我们文盲只会说‘好看真好看’,就比方说我那个便宜爹吧,好赖也是个生员,有一回我听他夸邻居孩子,‘此子聪颖过人,将来必有人头落地的一天’。”

王慎行猛的呛了一口茶,然后呛咳不已。

连戚曜灵也撑不住笑了一声。

王四郎简直哭笑不得。

然后他迅速理解了这个程度,再写了一个出来。

唐时锦拿过来一看,点了点头:“不错不错,我就说么,文人会写酸的,肯定也会写甜的,就是放不下架子,我当年叫我六哥给我写中堂,我六哥毫不犹豫就写了一个‘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你要学会这种精神。”

王四郎道:“多谢侯爷指教。”

唐时锦又仔细的看了一遍,上头把几个关键点都写清楚了,就交给了王慎行:“王大人抓紧办吧。”

王慎行道:“是。”

唐时锦道:“我与灵儿出去走走,中午晚上可能都不回来用饭,大人不必等。”

王慎行道:“若侯爷不嫌弃,我叫四郎陪你们去,这街道店铺,他都是熟的。”

唐时锦点了点头:“可以。”

于是两人就溜达着出去了,王慎行叮嘱了王四郎几句,王四郎再出来的时候,带了数个随从,表情明显恭敬了不少,“侯爷想逛哪里?”

唐时锦道:“随便走走。”

王四郎就不再说话,唐时锦也只是漫无目的的闲逛,一边道:“你们这儿何处种桑养蚕?”

王四郎道:“处处都有,最大的一处应该在西潭山。”

唐时锦道:“谁家的生意?”

王四郎想了一下:“那一家好像姓江。”

唐时锦又问:“养蚕大约几月份开始养?”

王四郎道:“四月份吧。”

唐时锦点了点头。

她在想,三大织造局,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好像都是清朝才建的,反正现在江南还没有。

江南处处桑蚕,而她上次放进空间里的蚕,已经收了几茬,有不少了,可以拿出来开个好头,推广丝绸,这也算是一个政绩?多一个织造局,对王慎行这种江南官员来说,会不会分权?

对百姓和商贾呢?

就算起初能管控,长此以往,会不会阻碍民间纺织业的发展?

当初江宁织造的曹家,可是康熙帝的心腹和耳目,有密奏之权,康熙六次巡视江南,就光曹家接待的次数,就高达四次。

最好不要走这个路子,这不就等于锦衣卫分局?敝大于利。

所以该怎么走比较好?直接由江南官员着手建?

这事儿等炎柏葳来了,问问他再说,反正四月份也不急。

她一边想着,一边溜达。

越往前走,便越是繁华,不少人跟王四郎打招呼,一边道:“这是何处的客?”

王四郎只笑着拱拱手不答。

唐时锦也不在意,就道:“我想去最大的织户看看。”

王四郎道:“请侯爷稍待。”一边就亲自去问人。

唐时锦和戚曜灵仍旧往前走,却听旁边的人道:“周爷这是要去哪儿?”

一人道:“去陈家楼听《财神传》啊!巳正(10点)开始了!”

唐时锦挑了挑眉。

第435章 侯爷又回去啦

戚曜灵就向旁边的人打听,回来笑道:“就是说你的,只是表面上说是前朝,叫金唐。”

唐时锦十分感兴趣:“走,我们去听听。”

结果过去一看,茶楼里几乎满座,二楼的雅间都没了,只能在下头与人拼了一个。

说书人已经站在了中间,唐时锦还是头一回正经听说书,看上头居然有两个人,略远处坐着一个拉胡琴的瞎子,中间站着一个青年说书人,桌上什么小红鼓、醒木,小铜钹摆着好几样。

唐时锦点了几种江南小吃,一边问旁边的人:“只有这家说吗?为什么这么多人??”

“不是,”那人道:“到处都有说的,但这边说的最好。”

唐时锦点了点头,眼看王四郎进来了,不少人跟他打招呼,立刻用眼神示意他不要过来。

王四郎抽了抽嘴角,只得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了。

这会儿台上已经胡琴一声,说书人道:“上一回说到,这许家将酒楼送予金唐,金唐为其取名为‘锦楼’……”

唐时锦静静的听着。

这后半折主要就是说的“金龙绕青蚨”的事儿,一直到封侯入京止。

这说书人长的讨喜,声音嘹亮,连说加唱的,连她自己都听着有趣,旁边人更是连连叫好。

而且巧妙的避开了女子之身,潜移默化的给出了一个“神仙没有男女”的概念,非常的机智。

只可惜只有最后一折,前头几折没听。

唐时锦向旁边那人打听:“这书是谁写的?”

那人道:“听说是许家的三郎,许韶光。”

许韶光??

唐时锦无语,这绝对不是许韶光写的,这肯定是炎柏葳写的,不然时代局限,不可能把各个关键点都写的这么合她心。

虽然她跟炎柏葳和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原谅许韶光,这种利用人的信任和善念算计的,最是恶心,她不公开怼他就不错了。

唐时锦也没说话,就听着人说完了。

然后她将银子放下往外走,王四郎跟了上来,她问他:“能不能请这人单独给我们说说上头几折啊?”

王四郎赶紧回去问。

那人许孙,连连抱歉道:“咱们茶楼老板不许咱们赶堂会的。”

王四郎道:“这个无妨,我与他说一声就是,你们先预备着,我叫人说一声。”一边就指了一个随从去问,另外的人帮他们拿着家伙什儿,就往外走。

有人打了声招呼:“王兄怎么听起书来了?你不是一向不喜欢这个吗?”

王四郎笑了一下:“家中有客。”

那人点了点头,正想说话,眼神却触到了门口等着的唐时锦,然后他倒抽了一口凉气:“庆泉侯!?”他指着她:“你是不是唐时锦?庆泉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