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364)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唐时锦风度翩翩,向四周团团拱了拱手,也没多说,就直接走了。

一时间满楼哗然,无数人追出来看活的,结果出来一看,已经人影不见。

唐时锦大白天连轻功都用上了,飞快的回了总督府,还把门房给吓了一跳。

王四郎足过了半个多时辰,才带着人回来,唐时锦笑道:“先带他们去吃饭吧,我们也吃饭,吃完饭再听。”

王四郎急应了一声,就叫人把两个说书人带了下去。

唐时锦先吃了午饭,才把那两人叫出来听书,那两人都十分兴奋……说书遇上本尊了,还被本尊请回家了!这么一来他们绝对要名传天下了!

然后他们强抑着兴奋,把几折书说完。

全听完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唐时锦确认这是炎柏葳写的,之前茂州的事儿、商会、包括江南官员,全都涉及到了,但是凡出场的,每个人的形象都正面而光明,却又不显得谄媚和牵强,这样才能保证这折书能在这个时候说……这中间种种微妙之处,不是普通文人写的出来的。

唐时锦打赏了说书人,把人送了出去,微微沉吟。

王慎行也不敢打扰她,直到她抬手端茶,才道:“侯爷?”

唐时锦道:“我在想,粮种之事要不要用这种方式往外说说?或者找小叫花子说莲花落儿?再想想算了,这件事,对谁都不是坏事,别弄的跟求人似的……我应该相信王大人的办事能力,不是吗?”

王慎行连连道:“是,下官必尽力而为。”

唐时锦点了点头。

第二天她继续出门溜达,结果一出总督府的门儿,就见前头不止一个人伸头探脑,然后发一声喊:“侯爷出来了!”

唐时锦:“……”

她掉头就回去了,后头不止一人高声道:“侯爷又回去啦!!”

唐时锦:“……”

她真服了,默默的跟王四郎道:“给我找一件下人的粗布衣裳,找点橘子皮来。你不用去了,灵儿也不用跟着我了,你自己玩儿吧。”

王四郎赶紧叫人拿了来,唐时锦把脸涂黄,穿上粗布衣服,随手抹了一点脏,把头发拨拉的有点乱,又跟下人要了个破褡裢,一通装扮下来,连王四郎都认不出来了。

唐时锦就悠哉游哉的从角门出去了。

王四郎正叹为观止,结果一抬头就见眼前过去一个中年男子,一身江湖人的打扮,匪气外露,一看就不好惹。

王四郎被生生吓了一哆嗦,然后才会意这居然是戚曜灵……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唐时锦慢悠悠的往前走,打扮成这样,也没法去织坊看了,这倒也无所谓,她现在就跟找灵感一样,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不管什么铺子,都过去问问。

结果走了几步,一个大婶撞了她一下,唐时锦赶紧去扶的空儿,那大婶快速的道:“有个江湖人跟着你!”一边若无其事的走了。

唐时锦回头一看,就看到了土匪般的戚曜灵。

唐时锦虽然知道戚曜灵是易容高手,但是相处久了就把这一点疏忽了,现在看看,果然装啥像啥,明明衣裳什么的也没怎么样,但整个人气质一变,那个匪劲儿就出来了。

她笑了一声,转回了头。

如今街上,到处都在说庆泉侯到了江宁府的事儿,这年头信息不畅,大家还都不知道京城的事儿,只能是瞎猜,有的说不可能,庆泉侯如今在京城,有的说总督府公子陪着,不是庆泉侯又是谁?

但人人都十分兴奋,也不知道兴奋个啥劲儿。

唐时锦一路听过来,发现她的口碑还是不错的,那估计将来推广良种什么的,提到她的名字,大家应该能信。

唐总决定试一下,就找了一个圈子,粗着嗓子道:“我听说庆泉侯来这儿,是为了叫大家种新粮!”

第436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八卦正热乎的时候,来了新消息,大家都无比的激动:“什么新粮?!”

唐时锦道:“听说是在茂州的时候,得了许多的良种,想借江南的好气候好田地,种出最好的粮。”

有人道:“不能吧?财神爷是做生意的,怎么种起地来了?”

唐时锦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财神爷的好处在于财运,现在天子封了她庆泉侯,庆泉知道是啥意思吧?泉是钱的意思,庆泉,就是大庆财运的意思,所以她就不能只做做小生意,富富自家了,她得让大庆万民都富起来,怎么能叫大庆万民都富起来?种高产的新粮啊!”

“哦!!”众人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

有人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唐时锦遮遮掩掩的道:“我亲戚就在总督府!这个消息绝对是真的,不信过两天,你就能看到官府出告示了!”

众人再一次发出了哇的一声。

所以说八卦为什么爽,就是享受此刻的目光有木有!

于是唐时锦功成身退。

等她第二天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满街都是这个消息了,口耳相传的速度,有时候也是堪比互联网的。

唐时锦这边听听,那边听听,看大家都相信了这个说法,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有点担心运来的粮种不够了……

结果正犯寻思呢,就听一个人道:“……肯定是富户们分一分,穷人家能闻闻味儿就不错了。”

唐时锦就过去道:“我听说这回是先出告示,可以赊欠的,先到先得!穷人家就赶紧的去嘛,富人家本来就有粮种,他们未必会跟穷人抢!”

那人怜悯的看她:“小兄弟,你也不想想,官府哪里是吃素的,说是赊欠,还不是拿了种子哄不花钱的劳力?累死累活的种到头,找个由头就全给你搜罗了去,还不如就种原先的,还能落几口存粮。”

“就是啊!就算官府不搜罗,但凡有点子权势的,说抢就抢了,上哪说理去?”

有人低声道:“我听说这一回上头说的严厉,不许下头捣鬼徇私的!”

又有人道:“你这说笑了,哪有不徇私的?听说县衙已经有人暗地里收了好处,只等着新粮到了,若真的好,就悄悄的换出来。”

唐时锦道:“新粮种出来,与旧的截然不同,换了一长出来就暴露了啊!”

说话的那人哧笑:“别傻了,谁会来看啊?就算来看,到时候只消说一声照应的好,给办事的塞点儿银子就过去了。”

唐时锦缓缓的沉默下来。

这言论,虽是闲聊,却绝对能反映大家的真实想法。

而真实想法,源自长久以来看到的。

她背着手儿,慢慢的往前走。

她其实见惯了黑暗,见惯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她总觉得,在这种君权社会,能够叫官员的老大发力,下头并不敢做的太严重。

可是她忽略了,在这富足之地,鱼米之乡,这些人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早已经不觉得这是徇私枉法了。

她当然可以杀鸡儆猴,但是那样一来,她就站到了所有官员的对立面……倒不是害怕,而是,那样一来,做事就不方便了。

她一向习惯顺势而为,可是叫一个吃惯了好处的人不吃,本身就已经得罪他了。

要如何利用上官的制约力,把她的想法,完美的执行起来?

唐时锦跟戚曜灵道:“传讯过去,把吴不争叫过来,跟王慎行说一声,我明儿中午要请几个县令吃饭,让他找人通知。你晚上打发九垓八埏过去,把江护接过来,把你的飞鱼服和我的擎天破日刀都带过来。”

戚曜灵道:“吴不争已经过来了,沈一意在咱们离京之后,就传讯给他了,我叫他过来一趟。”

江护一行人,一路快马,已经走了五分之三的路,晚上刚进了驿站,还未用饭,两只海东青就飞了过来。

花晟林上前取下竹筒看了看,道:“江大人,我师父说请你带着擎天刀先过去,然后再调度两个锦衣卫大人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