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411)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可是现在,烦闷之下,听到这种话,就更烦了。

果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什么也不懂,君臣制衡,一国大业,哪有谁真能随心所欲的?

就比如说这件事吧,虽然此时没有人参,但正因为没有人参,才更能证明,大家全都信了!

哪怕过上五年十年,他也不敢再提立皇贵妃为后!不然这些人能喷死她!

可笑皇贵妃直到如今,还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但这些,根本不能怪朕!

朕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思,偏你自己不争气,给朕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元盛帝简直烦躁极了!折子都懒的看!

外头忽然一阵喧哗。

元盛帝拧眉道:“又出什么事了?”

汪忠言急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

连他这种跟久了的老人,都有些战战兢兢,跪地禀报:“皇……皇上……”

元盛帝抬手就把奏折扔了过去:“结结巴巴的干什么!有什么事直接说!”

汪忠言只得道:“方才,一个老嬷嬷出来,说当年三皇子非炎后所杀,乃是……乃是皇贵妃身边的太监投毒所杀……”

元盛帝猛的站了起来,脸色剧变。

吴皇后身为国.母,当朝中毒暴毙,哪怕元盛帝心里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得走个过场,让人查一查。

所以他便指了三司和内府一起去查,本来也就是找几个奴才顶罪的事儿,没想到查着查着,查到了一个老嬷嬷。

老嬷嬷只道:“我看到小元子与侍书在明和宫后头说了几句话,小元子还将一个小纸包,递到了侍书手中,鬼鬼祟祟的……”

因为三司的人,并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司吏也只是她说什么,他就记什么……没想到越听越不对了,刑部尚书忍不住出声:“你说的这到底是谁?”

老嬷嬷一脸平静的道:“奴婢是说三皇子殿下的死,根本不是先皇后炎氏下手!是当时的德妃娘娘,如今的皇贵妃下毒谋害之后,嫁祸于先皇后的!”

众人哗然。

再一想,先皇后炎氏,同样是背了一个谋害皇嗣的罪名,不明不白死的,甚至于,死后不得葬入皇陵……

与如今的皇后吴氏,情形何其相似!

而今日这情形,同样是人多眼杂,而且朝臣不是后宫,如何封口?怎么封口?

一时间前朝后宫,无不哗然。

害死两任皇后,也许还有不止一位皇子,这样的妃子,怎能继续存活于世?

第二天,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数个人上折子,请求处死“祸国妖姬”万氏!!

法不责众。

更何况元盛帝自己心虚,并不敢太强势。

他只道:“此事绝非万氏所为!万氏淳朴善良,对朕之儿女无不爱若已出,绝不会有加害之心!”

有人道:“皇上,万氏身在妃位,怎能对皇子皇女有爱若已出之心!岂不明晃晃觊觎后位!”

元盛帝:“……”

他真的是急糊涂了。

他只道:“此事朕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诸位爱卿一个交代!”

他一心维护万氏,朝臣们也不能明着说,我们知道你就是想找几个奴才顶罪!

只能一次次的不了了之。

然后元盛帝“查”了三天,终于查出了皇贵妃身边的一个太监,据说与她是同乡,爱慕她而自请入宫,这些事情,全都是他为了她私下里办的,甚至还找到了他买药下药的种种“人证物证”!

是真的下了功夫做局了。

哪怕是个太监,也是个男人,逼的皇上自污声名也要保下,众人对皇贵妃更是忌讳,但“人证物证”俱在,也只能再一次退让了。

之后,元盛帝下旨赐炎皇后谥号为孝端皇后,着钦天监挑吉日迁回皇陵。

赐吴皇后谥号为孝哲皇后,后礼下葬,并赐其父为忠仁侯,袭三代。

同时因皇贵妃律下不严,降为妃,吃斋一年为两位先皇后祈福,并令太子代生母受过,入护国寺为两位先皇后手抄佛经千卷。

于是明面上,终于把此事给了了。

是的,他自己一点错儿也没有。

葬礼什么的,一通折腾,就耗去了十数日。

元盛帝自觉得已经用尽全力,但皇贵妃……万妃,仍旧有些幽怨,弄的元盛帝也有些恼火了。

前朝感觉气氛也有些不对头,看到忠仁侯时,尤其堵心!

他闺女害的他如此贻笑大方,他居然还要捏着鼻子给他封侯!

外头有人急步进来。

元盛帝现在一看到这种急奔的,就觉得心惊肉跳:“又怎么了!”

那小太监急禀道:“回皇上,万通万大人,与吴瑛吴大人在街上打起来了,吴大人被打破了头,许多人看到。”

吴瑛就是吴皇后的兄长,在这种时候,万通居然还去找吴瑛的麻烦!

元盛帝一愣之下,简直怒不可遏:“万通他是疯了吗!还嫌事情不够多吗!还嫌朕不够烦吗!来人哪!传朕的旨意,万通行事猖狂,肆无忌惮,着其暂卸锦衣卫指挥使之职,闭门思过!无谕不得出!!”

口谕一出,万妃急来求见。

然后,一向出入御书房如入自家后院的万妃,头一次被挡了驾。

明眼人暗叹吴家这一手以退为进,十分高明,毕竟哪有这么巧的事儿……那万通就是个一点就炸的炮仗,要设计他本来就不难。

同时也盼着万妃能就此失宠,后宫没了万氏,才有各方争竞的机会不是吗?

就在这时,陆首辅和几位阁老求见,一进了御书房,便齐齐道:“皇上大喜!”

第494章 绕着她封的

憋久了的元盛帝如听天籁:“喜从何来?”

陆首辅道:“江南新粮大丰收!产量比起之前的粮种,足足翻了三番!”

元盛帝喜道:“当真?”

一边接过奏折细看,三封奏折写的十分详尽,又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元盛帝一路看下来,简直喜出望外:“天佑我大庆!庆泉果然是星宿降世,人到何处,便福到何方!”

几个阁老纷纷恭维:“也是皇上慧眼识人,江南官员无不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方能得此佳绩。”

“正是,侯爷数入民间,亲下稻田,必是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

“皇上看这几幅画,臣等见之几欲泪下啊,这才是真正的盛世之兆!”

“粮”是正途,民生重中之重,这功劳抢不走盖不住,所以就算跟唐时锦他们没来往的,大家也乐的说几句好话,王阁老之流当然更要说。

这种“旁人再坏,朕也是好人”的情节,最是合元盛帝的心意,尤其又是在这个时候!

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啊,来的太及时了!!

元盛帝直笑的合不拢嘴,满天阴霾一扫而空,觉得他确实是知人善任,英明果断,力排众议为唐时锦授官,否则哪会有这样青史留名的盛事?

所以,就连上天都承认他是盛世明君,派了星宿下界相助,些些小节,根本就不必放在心上!

数日之后,圣旨到了江南。

即便这一回他们都做好了嘉奖会十分丰厚的心理准备,仍旧被震惊到了。

唐时锦升为庆国公,岁禄万石,食邑万户。

王慎行,封为安顺侯。

江必安为襄靖伯,戚曜灵为恭成伯。

余外还有若干赏赐,其它江南官员也各有封赏,同时品级各升半级。

元盛帝虽然做事向来任性,爵位上也算大方,但是这一回,也仍旧是大方的叫人吃惊。

尤其,大庆朝的公、侯、伯向来都是只有爵位和食禄,没有封邑的,但是唐时锦却成了唯一的一个,有食邑的国公。

岁禄万石,食邑万户啊,这完全是亲王的待遇,老王爷的食邑也不过是五千户而已。

而且不止如此,王慎行和江必安、戚曜灵全都有了爵位!大放送有木有!

虽然这爵位不能世袭,但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