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417)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炎柏葳拱手,做了一个佩服佩服的手势。

唐时锦道:“禄儿这个单独请旨,我这两天,就紧着派人给宫里送去。”她顿了一下:“等过个几个月,我再以蜂蜜的名义,给林儿也请一个皇商。”

炎柏葳道:“就算一起请也无所谓吧,你是财神爷,你在这方面本就无须撇清。”

唐时锦道:“可是我不舍得给他吃。”

花晟林在这边才刚开始养蜂,还没摇蜜呢,如果现在给,那只能给空间里的蜜,对身体太好了,凭什么给那个狗皇帝吃?她才不要!

两人一边东拉西扯,一边吃完了饭。

然后唐时锦磨了墨,准备给太子写回信。

炎柏葳还真有点儿好奇,她这个回信要怎么写。

毕竟太子这种人,从小被人捧到大的,他其实是不怎么听劝的,你说的哪怕是对的,不中听他就会很烦。

这样,之前建立的如此好的关系就有点玄了。

可是这件事情,顺着他说,又肯定不行,将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带坏太子的责任谁敢担?

而且,如此犯忌之事,哪怕信中提一提,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把柄。

怎么都不对。

所以这封信,还真不好写。

炎柏葳背着手儿过来,光明正大的偷看。

然后他就无语了。

唐时锦写的字迹凌乱,表示我收到了你的信,你可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怕,我已经把手头所有的银票全都给了,然后又一直安慰他不要着急,等我倜傥园开业之后,赚到银子我马上再给你送过去。

然后又苦口婆心的劝他要爱护自己,身为储君,万金之躯,千万不要以身涉险,她离的远有事情可能救不及,不如还是跟皇上商量一下比较好……皇上与皇贵妃情深意重,你是他们最爱的儿子,不管你做了什么,皇上都肯定会原谅你的。

总之,没头没尾的,有几处又文理不通,但是焦急担心之意,跃然纸上,而且掏心掏肺的,赤诚极了,朴实极了。

提都没提之前那封信。

到时候太子一收到信,肯定先是很懵,然后再一想……猪都能想到,肯定是有人换了信。

换了信,那太子那些犯忌之言,他又不是真蠢,当然知道不能说,肯定会吓的不轻,然后肯定会阴谋论了……

为啥之前的信都没有问题,现在的信却有问题了?

肯定是因为皇贵妃降了妃位啊!所以背后的人就坐不住了,下手了!

帝王本就多疑,又正逢多事之秋,这恰好戳准了元盛帝的心病……所以这种事情一出来,他们绝对会信个十成十!

让这对父子俩慢慢查去吧,就算查不出来,他们也只会以为是藏的深,绝不会以为是她扯谎。

而且有这样的“背叛者”在,更显得唐时锦这一份倾家荡产般的相助极为难得,肯定对她更加信任和倚重。

炎柏葳叹道:“幸好没有人要买我。”

他是点她当日说的那一句“被你卖了还要帮你数钱”。

没想到唐时锦道:“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买你?因为你没有眼色啊!你这个时候,就应该主动提笔造信啊!还要等我说,哼!”

炎柏葳:“……”

行吧,他也就这个用处了,他默默的把袖子掖了起来。

唐时锦自言自语:“还得叫灵儿跑一趟,正好锦衣卫要出门,这一下也不怕没人知道了……”

炎柏葳:“……”

敢情她就是写一封信,根本没打算真的给他们银子。

一文银子不给,情分占的满满的,将来她穷了皇帝父子还觉得是被他们连累了。

真的是奸商!

一信激起万层浪,赚尽万种便宜……她不是财神爷谁是财神爷!也真的是算计到家了!

炎柏葳服了:“以后你别再叫我主公了……你是我主公,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唐时锦一脸贤惠的福了福身:“夫君这样说,妾身愧不敢当,妾身愿在这些琐事上多花一些心思,也只是为了夫君大业罢了。”

“嗯,”炎柏葳忍着笑放下笔,一脸庄重的伸手把人扶起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501章 官大爵位高

嘴里玩笑着,却忍不住把人拉进怀里,眷恋的亲了亲她的发顶。

她拿这种姿态开玩笑,才证明真的放下了。

炎柏葳造出来一封假信,仔细的检查了没有问题,就交给她:“先放着,这封没什么指向。等我回去查查,看这个罪名放谁身上合适,然后挑个笔迹再造一封出来,再稍微弄点儿佛香味道上去,万无一失才好。”

唐时锦点了点头,他就抽身走了。

唐时锦就把戚曜灵叫过来,如此这般一通嘱咐,而且还把许天禄叫回来一趟,让他把身上的银票都拿了出来。

因为她才说了叫戚曜灵带着锦衣卫出去,两人正在分派呢,所以他这一走,也确实是“不怕人不知道”。

不过也只是有备无患,毕竟,很大可能,皇上和太子是不会来查的,她只是习惯性的先找好退路而已。

唐时锦把太子的信送出去,又写了一封撒娇卖乖,求皇上给许天禄赐个皇商的信,打发了一批人,把准备好的茶叶,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

然后就准备去下头的织坊转转。

算算新蚕也收了两个月了,她早就说要来看看的。

她之前说了,要在这里头找出几个人来,为他们请封皇商。

皇商,当然不可能封很多,这些人背后也大多是有势力的,所以也并不是真的只看丝绸好坏。

好在真有份量的,已经是皇商了,再说她现在官大爵位又高,“势力”们也都没她大,所以,也不算多么为难,做到相对公平是没有问题的。

她就叫人把余知非叫了来,带了几个人下去转转。

因为将来徒弟们要各忙各的,短期内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能聚在一起,所以她准备好好培养培养余知非,一路与他闲聊。

走到半路上,却有一个人闪身出来,跪在道旁,深深施礼。

唐时锦勒马道:“找我的?”

“是,国公爷。”那是一个女子,礼数周全,却并不畏缩,声音不高不低,道:“民女莫忘初,拜见国公爷,民女是莫家织坊的人,染出了纯正的紫色,斗胆请国公爷过去瞧瞧。”

紫色?

古代要染出很纯正的紫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唐时锦道:“请起。在何处?”

那莫忘初便谢了站起,道:“回国公爷,就在莫家织坊,离此约摸半里。”

唐时锦便下了马儿,随手把缰绳抛给了后头的锦衣卫,一边走过去一边道:“是你家的织坊?”

她落后半步,恭谨的道:“是。”

唐时锦想了想:“我想起来了,你给我那儿投过帖子是不是?”

莫忘初道:“是。”

唐时锦便道:“你们家送来的丝绸,其实品质不错,但国色园偏玩乐,过去的妇人小娘子,一般来说是不会静心去挑布匹的,所以我没要丝绸铺子,只选了几家成衣铺子。”

莫忘初急道:“民女明白。”

这姑娘看着约摸双十年华,在这个年代来说不小了,却是梳的未婚发式,好像是为了遮掩,把脸涂黄了些,看着容色减了几分,不怎么起眼。

唐时锦看在眼里,也没多问,就一直跟着过去了。

莫家织坊虽声名不显,其实也做的很大,唐时锦抬步进去,余知非也跟着进去了,莫忘初请他们坐下,便叫人捧了一匹丝绸出来。

唐时锦一眼看到,立刻放下茶杯,凑过来细看。

唐时锦身在丝绸之乡,前段时间又收了不少样品,是真的仔细研究过的,这紫色染的光亮澄净,而且是一种极为纯正的,微泛红的紫色,比起如今市面上,微微泛蓝的紫色,更显得华贵大气。

唐时锦道:“这是怎么染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