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610)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虽然强调佛道正统,但对一些民间教派,也并不十分苛刻,当然了,反教邪.教除外。

但,把这个拜神教,归于宗教,那处理起来就麻烦了,所以不可以归于宗教。

唐时锦把告示压到手边,跟他道:“你未婚妻入教,是为什么?”

章无极微怔,然后迅速答道:“她是真心崇敬王爷的。”

唐时锦正色道:“我与她聊过,我相信她是真心崇敬我的,而且我相信,有不少人是因为真心才入教的……另外有一部分,是求财而入教的,这里头,别有用心之人,极少极少,目前这所谓的拜神教,还未成规模,那就更少了。你这告示写的不错,但是这样一来,伤人心。”

章无极讶然抬头,看了她一眼,又迅速的低下头去。

可不就是伤人心么?

假如说一个粉丝,被本命公开怼了,你说伤心不伤心?哪怕你是因为求好运而粉她,被怼了也一样伤心的。

唐时锦一字一句的道:“我有财运加身,我愿兼济天下,旁人爱我敬我,我十分感激,亦会更加努力。但偏偏有别有用心之人,以此为由,行阴私诡谲之事,我闻之极为愤怒,不忍百姓受奸人蒙蔽,故请求天下人,自今日起,可敬我可学我,却绝不可成教党……若有一意孤行者,请勿以我之名,我不承认。另,我之财运,仅有正财运,耕者勤劳、工者专注、商者诚信皆可得,不必刻意供奉……种种。”

章无极深深揖首,然后回到桌前再次书写。

唐时锦又道:“越简短、越浅显越好,你是为我发声,我本不是什么有才华之人,没必要写的人看不懂。”

章无极道:“是。”

他今日来,语出惊人,本来是想求一个“另眼相看”的,没想到,却对这位传说中的庆王爷“心悦诚服”了。

用她这个说法,的确好的多,剑指幕后之人,使大家同仇敌忾,又彻底免除了后患,聪明!厉害!佩服!

章无极一挥而就。

唐时锦看了,点了点头,交给下头人:“拿去请皇上瞧瞧,没问题就与邸报一起发到各地,对了,总缉事厂的城门外都贴贴。”

平儿应声去了。

回头时,章无极行了大礼:“下官斗胆,请入财政阁,不求品级,只求能得王爷指点,供王爷驱策。”

唐时锦笑道:“明儿放榜,朝考之后,财政阁也会考一次,到时候想来的都可以报名。”

这是她跟王慎行商量出来的办法。

挑着合适的往里调当然也可以,可这不是缺人么?

目前财政阁的机构设置已经完成,设有国库司、税政司等六司,官员设置是首辅一人,次辅一人,尚书两人,侍郎两人,另每司各有郎中两人、员外郎两人、主事、令史、掌固若干人,掌固之下还有府、史、胥、徒等小吏。

目前大多虚悬。

缺的太多了,索性直接考一次,想来的就报名,通过的就留下,不合格的退回去。就安排在朝考之后

并不是每一个进士都能进翰林院的,除了三甲之外,其它的进士,还得再考一次,叫做“朝考”,考中的才是“庶吉士”。

庶吉士在翰林院,通常学习三年,有恩科等等的时候,有可能更久,会有一次毕业考试,这种称之为“散馆”,合格的庶吉士,会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等等官职,不合格的就去各处任主事,或者外放等等。

第二天,殿试放榜。

章无极考中了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唐时锦一听这个名次,就很有好感,觉得这合该是财政阁的人。

炎柏葳也挺高兴,因为他说这一回的三甲都不错,磨练磨练就能用,其中状元榜眼都是奔四的人了,据说是成名已久,看到明君临朝,又生出入仕之念的。

唐时锦一听就忍不住“……”

反正她对这种遇上昏君乱世就躲起来的所谓隐世,啥明哲保身,完全没啥好感,这明明就是“有麻烦就躲,见便宜就抢”么!

炎柏葳被她一说也“……”

第739章 怎么打都活该

这就跟一群人里头有一个东北人一样,语言传染力杠杠的,唐时锦就属于那种专业把人带沟里那种,思想传染力顶级。

很快就是朝考,朝考之后,尚未公布结果,又是财政阁的考试。

考题很简单,也是一篇文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今日商贸之我见。

交上来之后,唐时锦就跟王慎行一起看。

但凡看不懂的,唐时锦一律扔开,看的懂,又言之有物的,唐时锦自己挑出来了二十几个人,拿去让桃成蹊帮忙过了一遍,定出来了三等,里头写的最好的就是章无极。

然后王慎行也挑出来了他认为合适的约摸四十余人,也定了三等,也算是一个名次。

很快,他们这边就把榜贴了出去,然后贴心的注明,若朝考通过,仍可选择入翰林院。

一般来说,状元会任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的官儿,榜眼探花是翰林院编修,从七品……但是普通进士一入财政阁,便授财政主事,从六品官。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翰林院自来清贵,“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干的都是文事,起草诏书,为帝侍讲,修史修书等等。

而财政阁干的却是实事,商贾经贸之事,名声不如翰林院好听,又奔波劳碌,但,肯定升迁快。

所以咋说呢,人各有志吧。

最终财政阁入职五十余人,唐时锦又顺便把章应问调了过来,章应问、章无极,及另外几个唐时锦和王慎行各自比较欣赏的,授了正六品财政主事,其它人有从六品的主事,也有正七品的掌固。

唐时锦并没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凑巧同姓的两人,会成为她最得力的两员大将,外人称之为双章。

因为章应问不是本届考生,不需要回乡,所以唐时锦立刻就把他打发去了陕州,考察正在建造的临洮织造司。

目前财政阁的主要工作其实就三样,

即将回归的江宁织造司,唐时锦已经让王慎行挑了得力的人手,派了过去,等圣旨一到就踢了管事宦官取而代之。

正在建造的临洮织造司,要建成起码还要好几个月,但是在建成之前,就要在临时厂房中开始生产了,而这个活儿,又带着一个活儿,择地建毛织坊。

所以被财政阁录取的进士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顺便考察家乡的情况,唐时锦给他们一人一个提纲,上头林林总总的条目,足有三百多条,所以他们还乡的时间,还多放宽了半个月。

第三样,就是御窑了。

直到迈进五月头,景德镇才传来了好消息。

然后又隔了两日,京城御窑也成功烧出了一窑万花锦。

技术难点克服了,余下的就是工夫活儿了,唐时锦首先就把御书房所有能看到的瓷器,全都换了万花锦。

等炎柏葳回来,就见室中摆着一地瓷器,他儿子抱着一个圆形的正在玩儿,他媳妇正拿着一本册子,各种摆列组合,想着怎么样凑成一套好看。

他一进门,唐时锦就道:“皇上啊,不管你喜不喜欢,看在银子份上,赶紧做首诗出来。”

炎柏葳笑了几声,拿起来看了看,满眼繁花,富贵浓丽,瓶底有锦临御制的字样。其实还真挺高大上的。

炎柏葳笑道:“现在就要?”

“这几天吧!”唐时锦又道:“你难道就没有看着顺眼的官员?赏金银珠宝多俗气啊,赏高贵优雅的瓷器么!”

炎柏葳笑着应了一声。

她捏着下巴琢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约用一个月就足够造势,趁这空儿在陪都建一个御窑,六七月份招商,八月份把货铺到各地……哇,到年底你就有小钱钱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