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884)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唐时锦一边滑一边笑的不行。

然后戚曜灵也找了个板儿,开始试。

里头厨师端着托盘犹豫,唐时锦道:“给我!”

一边托过托盘,指着窗子那边:“六哥,你们去那边吃。”

桃成蹊几个人就过去了,唐时锦一手扶着厨房门,等他们坐好了,才面带笑容,流畅的滑了过去,道:“您的七分熟牛排好了,客官请慢用。”一边直接连托盘放在了桌上。

桃成蹊道:“什么下人,没规矩!”

唐时锦道:“爱吃不吃!”一边一按桌边滑开,笑道:“桌子不够,一会还得撤,你们就对着托盘吃吧,反正试菜,哪这么多事儿啊!”

这会儿西式的餐桌餐椅还没来,这会儿只临时放了几张桌子,确实不够。

唐时锦又跟国安部那些人道:“你们也吃吧,一会儿再玩。”

戚曜灵和江必安几个就过去吃了,贺延墨直接端着盘子,边滑边吃,滑着滑着就整个人往前一趴,啊了一声,赶紧跳了下来,滑板嗖的一下滑开,撞到了墙上,牛排也掉到了地上。

唐时锦笑的不行,一边灵活的转圈,一边嘲笑他:“你以为你是我这种高手!还没会走就想学跑!”

小二忍着笑过来收拾了,贺延墨又把滑板拖回来,快速吃了两口,继续滑。

唐时锦一边悠闲的滑,一边给他们讲了讲餐桌礼仪。

他们上了一堆小盘子,一人两块牛排、两块鸡排、猪排、羊排,都是小小一块,不讲究的也就一大口,各浇了黑椒汁和蘑菇汁,因为有的东西没有,所以都是偷工减料版的,还需要继续试验和调整。

唐时锦问:“怎么样啊?”

贺延墨道:“不错啊,挺好吃的!”

戚曜灵也道:“还可以。”

吴安磐笑着道:“我觉得有点怪。”

“是有点怪,”跟着过来的一个千户也笑道:“下官觉得不如酱牛肉好吃。”

“也说不上怎么着,反正不大好吃。”

“唉!”唐时锦叹了口气,指着他们:“你们这些人啊,牛嚼牡丹!吃了说不出一二三来,那不是浪费么!所以说这种事情还得找文人,文人么,没毛病他们都能挑出几个来!是不是?小秀儿,你说!”

曾独秀笑的不行:“我觉得黑椒还挺有风味的,但是这么整吃肉确实感觉不雅。”

“就是!茹毛饮血!”

“这还是小,要真上一大片肉,我这种粗人,都觉得不像那么回事儿!”

“就好像我是厨子!”

温世泽笑道:“其实,据说在唐宋以前,咱们吃饭也有很多人用这个的,骨刀和叉子 。”

国安部的几个人都有点吃惊:“真的?”

温世泽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连唐时锦也不知道,但也不妨碍她跟着吐槽:“是啊,咱们不用了,他们才开始用了,在之前,他们吃东西都是用手抓的,而且平民和贵族还不一样,平民用五根手指,贵族只用三根手指。而且,西方的成年男子又流行留络腮胡子,一啃肉,容易把油腻沾到胡子上,所以衍生出了一种东西,系在领子上,叫做领带,专门擦嘴的。”

许天禄问:“三根手指?”他比出兰花指:“这样??”

几人差点被他笑死。

吃完了又上了汉堡,几个文人吃不了,还现切开的,叫国安部的人一吃:“这不就是肉夹馍么!我吃过!”

“还不如肉夹馍!这面皮一点不实在!净窟窿眼儿!”

“就是!肉夹馍呐肉,还都有滋有味儿的!”

末了还有人煞有介事的下结论:“王爷,我咋觉得你这个店开不下去呢??”

唐时锦扶着窗台叹气:“唉!!我真是傻了才叫你们这伙人来吃!”

话虽如此,大家还是嘻嘻哈哈的尝了个遍,咖喱饭和芝士焗饭每人只尝了一口,就一个个撑的不行了,走的时候贺延墨还掩耳盗铃的顺走了她一个滑板。

第1076章 唐总信誉杠杠滴

唐时锦在这儿待了一天,下午还打包了一些,东宫那边送了一份儿,炎柏葳也叫他尝尝,因为汤莲生这会儿刚去礼部,没过来,还叫人给庆王府送了一些。

在现代,孩子们都喜欢吃这种垃圾食品,可是现在送过去,几个孩子都不怎么买帐,连小天佑也只尝了一口就不吃了,还吐着小舌头,“辣!辣!”

其实不是辣,是一种香辛的味道,他就觉得刺舌头,不好吃。

只有孩子爹抱着研究心态,每一样都尝过,摇了摇头:“我吃不惯,不过像咖喱饭和焗饭,风味独特,应该会有人喜欢吃的。”

唐时锦笑道:“其实这些,大多都是速食,方便外带打包,主要是为了方便,他们也有很好吃的东西的,只是我们都没有材料,就算有,好多我也不会做,因为我都不怎么喜欢吃。”

炎柏葳笑道:“外邦人的东西,也就吃个新奇。”

第二天仍旧陆续有人来试吃。

尤其国安部那伙武人,吐槽没人比他们狠,但来的没人比他们勤。

唐时锦也理解,毕竟还没开业就先尝到什么的,没事出去凡尔赛一下,或者直接吹嘘一把,都是比较爽的一件事儿。

反正这会儿她跟厨师试味,本来就要做很多,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唐时锦也不伺候他们,有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不费事儿。

进了二月,章应问把煤油灯做了出来。

唐时锦先给御书房送了四盏大的,一个角一个,亮堂堂的鸟枪换炮。

爱加班的皇帝很是欣喜,还给赐了个名儿,叫磊落灯,所以说有时候文人取名就这样别扭,非得拐个弯儿,光明灯就光明灯,还非得磊落灯。

章应问道:“这灯,怎么卖啊?”

唐时锦道:“不急,多做一些,先给官员一人发一盏吧。”

有钱了,所以她也大方了,这一次,凡六品以上的官员,不管文官武官,也不分在京的外放的, 一人发了一盏。

其实官员的俸禄,本来就有很多项,除了正俸之外,还要发禄粟、职钱、公用钱、职田等等,像一些宰相阁老之类的高官,还发粮酒茶之类的福利,如今其它的都消失了,只余下粮和茶还在循例发放,然后就是像唐时锦弄出什么新鲜东西,凯旋珠,守时什么的,发一发。

这一次,难得惠及的还有底层小官儿,大家都十分欣喜,尤其对于文官儿来说,夜读什么的,有个这么亮的灯,看书方便多了。

所以没几天,就有不少文人,来唐家和财政阁的店铺询问有没有磊落灯。

唐时锦也没二话,直接开了预售,提前买比之后买要便宜三成,也就是说七折购买。

虽然预售什么的没听说过,但是她的信誉杠杠滴,这些人也不怕她赖帐,立马就交钱预订上了。

起初没做多少花样,只做了大肚子手提款,和摆放的火炬款两种花样,大肚子又分了大小两种,价钱都不贵,因为赢利点主要是后续卖油。

也因为样式少,所以也没单独开店,直接放进了瓷器坊去卖,这种东西是刚需,来买的时候,没准儿还能顺带卖些瓷器。

唐时锦跟章应问道:“这事儿,等正常运转起来,就可以放手交给他们去做了,你挑合适的人手放过去。”

去年年底的时候,章应问连升两级,整个人都意气风发,连声答应,一边又问:“是要下官去做别的吗?”

“是,”唐时锦道:“这是个麻烦活儿,短期难出成效,我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沉住气,慢慢来吧。”

章应问道:“是。”

做什么呢?做眼镜。

因为这年头照明不好,书的字迹又小,所以近视的不在少数,朝臣也都有不少老花眼的,唐时锦刚弄出玻璃的时候,就弄出了拿在手里的放大镜,可以用来看书,但眼镜是早晚要做的,但这属于她的知识盲区,她只知道最基本的视力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