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351)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陈家人听完杨清宁的话,脸色都不好看,陈青云深吸一口气,道:“我明白该怎么做了,多谢宁公公提点。”

大门没关,房间又没有任何保暖措施,杨清宁纵然穿了很多,怀里还抱着手炉,却依旧冷得直发抖。

凌南玉察觉他的异常,出声说道:“事情基本已经查清,阿宁身子不好,便不必多留了。”

陈忠闻言出声说道:“皇上,无凭无据,仅凭他的猜测,您怎能认定此事便已查清?”

“你说的没错,无凭无据,确实不能判定案子已经查清。”杨清宁抬头看向陈志方,道:“陈大人,若我没猜错,那陈怡应该并未随他们回京,也不可能回西南,十有八九被陈忠藏在了沧县,大人不妨派人去他们留宿的客栈查查。”

陈忠的瞳孔猛然放大,眼中尽是不可思议,虽然仅是一瞬间的反应,却还是被杨清宁捕捉到。

陈志方转头看向陈青风,道:“青风,你带人去一趟沧县,务必把人给我找到。”

陈青风领命,“是,父亲。”

杨清宁看向小瓶子,道:“长平,你擅长追踪,便随青风走一趟吧。”

“是,老爷。”小瓶子应声,跟着陈青风走了出去。

“这里太冷了,阿宁的身子受不住,还是去别处吧。”

陈志方见杨清宁的脸色确实不大好,道:“就去万松园吧,那里烧着地笼。”

杨清宁没有强撑,道:“也好。”

凌南玉率先起了身,杨清宁紧随其后。

陈忠见状上前,拦住了陈志方的脚步,道:“大人,国公爷是奴才谋害,与怡儿无关,大人要杀要剐,奴才没有怨言,求大人不要为难怡儿。”

出了门的凌南玉趁人不注意,握住了杨清宁冰凉的手,轻声说道:“这里的事了了,阿宁还是回王府吧,接下来的事交给我便可。”

杨清宁有些心虚地四下看看,随即挣脱了凌南玉的拉扯,无奈地瞪了他一眼,道:“也好,那我便先回去了。”

小瓶子走了,凌南玉唯恐杨清宁有危险,便想让白鹰护送他回去,被他拒绝了,“小瓶子走了,还有老张呢,皇上不必担忧,还是让白鹰留下保护皇上吧。”

“那你回去的路上小心点,到王府后让人给我传个信儿。”

“嗯,那我先走了。”杨清宁没再多说,带着人离开了国公府。

马车上,小敏子感叹道:“老爷真是神了,不过一通问询,便将整件事查了个一清二楚,若非奴才就在现场,真不敢相信。”

杨清宁笑了笑,道:“我也是碰巧猜对了。”

“老爷,都是自家人,哪用这般谦虚。”

“确实是碰巧,并非谦虚。”杨清宁叹息一声,道:“老国公一生戎马,没曾想竟败在了儿女情长上。”

“也不知那个陈怡是怎么想的,竟能做出这等蠢事。”

“定然是受曹营蛊惑,才被蒙蔽了心智。”杨清宁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情之一字,最能惑人心智,让人不惜飞蛾扑火。”

“奴才以为人总要守住一份底线,若是那人试图让我越过这条线,那便证明对方并非真心,若还要继续下去,那就只能说明我蠢。”

杨清宁看了过去,笑着说道:“若人人都有你这份理智,便不会有那么多蠢人了。”

转眼三日过去,陈明威的死也也水落石出,不出杨清宁所料,陈怡就被陈忠藏在沧县一家农户中。那农户家的小儿子在客栈当伙计,收了陈忠的钱,将陈怡藏在家中,当小瓶子等人过去查问时,他表现得有些慌张,被小瓶子留意到,一路跟着那伙计回到家中,找到了被锁在房里的陈怡。

陈怡被找到时,没有丝毫悔改,一心想着曹营,即便陈家再三逼问,也不肯出卖曹营,甚至听到是陈忠出卖了曹营时,她还怨恨地咒陈忠死。陈忠见她这副模样,心灰意冷,也不在替她求情。

凌南玉派于荣亲自前往西南,捉拿曹营归案,又下旨封陈慧为西南副总兵,随于荣一起南下,接替曹营。

陈慧清楚凌南玉的用意,心中难免苦涩,此一去怕是再难回京都,只是凌南玉是君,他是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保家卫国本就是南凌官员之本分。于是,他只来得及给杨清宁留下一封书信,之后便收拾东西,跟于荣一起上了路。

杨清宁收到陈慧的信,心情有些复杂,耐心地等着凌南玉给他一个解释,可等来等去,等到傍晚还不见凌南玉回来,心里便泛起了嘀咕,心想着是否宫中出了什么事,便让小敏子进宫打探消息。

凌南玉将陈慧调去西南,确实存有私心,不过他也再三考虑过,陈慧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八年,从一个充军的罪人爬到如今兵部侍郎的位置,足以说明他的能力,让他去西南定能独当一面,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虽然话是这么说,凌南玉心里难免有些心虚,唯恐杨清宁得知此事后生气,便想着暂时不回去,等他气消了再回去解释。可他在御书房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事不能拖,还是当面说清为好,便打算回王府,却听小顺子禀告,说李太妃在外求见。

凌南玉微微蹙眉,心里琢磨着她过来的目的,沉吟片刻,道:“请李太妃进来。”

话音落下,门口的帘子便被掀开,李太妃从门外走了进来,凌南玉起身说道:“太妃怎么亲自过来了,若是有事直接吩咐人过来知会一声,朕去玉和宫拜见便是。”

李太妃笑着说道:“皇上国事繁忙,哀家本不好打扰,只是有件事不能再拖了。”

凌南玉听到这儿,心中已然有了底,道:“是何等大事,竟还要劳动太妃?”

“自然是皇嗣一事。皇上三年孝期已满,立后一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凌南玉闻言脸上的笑淡了下来,道:“这般说来,太妃也要插手立后一事?”

李太妃见状解释道:“哀家并非要插手立后一事,只是想让皇上尽快定下后位,为皇室绵延子嗣。”

凌南玉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听闻最近四皇妹经常去玉和宫请安,在李太妃面前尽孝,实在是难得了她的这份孝心。”

李太妃脸上的表情一僵,不过只是转瞬即逝,依旧笑着说道:“皇上说的是,四丫头确实是个孝顺孩子,可怜哀家无儿无女,便时常进宫陪哀家。”

“四皇妹向来让朕放心,这几日还想着,孝期已过,她的婚事也该早日定下,朕瞧着邱阁老家的小儿子就不错,人相貌端正,也颇有才华,与四皇妹倒是相配。”

“邱礼家的小儿子?”李太妃仔细想了想,随后皱紧了眉头,道:“那孩子是个庶出,怎配得上四丫头?”

“四皇妹是要招驸马,又不是嫁出去。况且,邱阁老可是南凌的肱股之臣,清流之家,就算是庶子,也非普通人家能比,怎么就配不上四皇妹?”

虽然凌南玉说的在理,可凌丹青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她此来除了与凌南玉商议选秀一事,便是替她提一提亲事。李太妃斟酌片刻,道:“先皇的子嗣本就不多,四丫头的婚事,皇上还得慎重对待。”

“太妃觉得邱阁老家的庶子配不上四皇妹,那谁家的青年才俊配得上,那礼部尚书李孟德的嫡子如何?”凌南玉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太妃。

李太妃心中一凛,道:“四丫头可是皇上的亲妹妹……”

“亲妹妹就能联合起来算计朕?”凌南玉丝毫不掩饰眼中的失望,道:“李太妃年纪大了,还是在玉和宫好好吃斋念佛吧,不要再管后宫之事了。”

李太妃语重心长地说道:“皇嗣之事本就关乎国本,可皇上不仅迟迟不肯立后,还将那些主张选秀的人,抓的抓,撤的撤,这会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啊!”

“国之根本在于百姓,而非所谓的皇嗣。自古以来,那么多皇帝,能成为明君的,哪个是因为子嗣多?况且,先皇在去世之前已经定下皇后的人选,岂容他人置喙!”凌南玉讥讽地笑笑,道:“别一副为朕好的模样,你们打得什么主意,朕一清二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