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350)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是,当时国公爷的身子已经很虚弱,大夫说国公爷时日无多,国公爷这才上奏朝廷,请求回京,希望能在最后见上亲人一面。”

“这就奇怪了,若国公爷对曹军有什么不满,完全可以上奏朝廷,为何奏折中不曾提起?”

陈忠神情一滞,随即垂下了头,道:“这个我也不知。”

杨清宁见状提醒道:“此事关乎国公爷的死亡真相,我希望你不要有所隐瞒。”

陈志方插话道:“陈忠,你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

陈忠匍匐在地,道:“皇上,草民说的都是实话,没有任何欺瞒,还请皇上明鉴!”

凌南玉转头看向杨清宁,杨清宁沉默片刻,道:“太医开的药方,你可还留着?”

“国公爷死得蹊跷,我怀疑是中毒,太医却说国公爷没有中毒的迹象,所以我就怀疑是太医从中做了手脚,便将药方和药渣全部保留了下来。”

杨清宁看向陈志方,道:“大人可曾将药方和药渣给大夫瞧过?”

“瞧过,大夫说药方和药渣没有问题。”

“那就能排除太医下药的可能性。”杨清宁若有所思地皱着眉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随即问道:“当时房中可点了香?”

“是,老爷需要多休息,可总是睡不着,所以在老爷休息时,我都会点上安神香。”

“那安神香是你在保管,可有其他人碰过?”

陈忠闻言一怔,紧接着问道:“公公是怀疑有人在安神香中动了手脚?”

“不排除这种可能。”杨清宁确实有此怀疑。

凌南玉闻言神情一滞,下意识地看向杨清宁,发现他正看着自己,道:“阿宁可是想到了什么?”

杨清宁不答反问道:“皇上可还记得在东宫时,经常欺负我们的那个太监?”

“阿宁可是说的张明华的亲信马力?”

杨清宁点点头,道:“那时我们刚从东宫出来没多久,皇上经常会去坤和宫请安。那日皇上照常去请安,却发现送给张明华的东西忘了拿,便吩咐小顺子回东宫取。皇上对此事可还有印象?”

“有。当时马力很反常,朕差点被他掐死,后来他好似突然醒了神,还说是朕动了手脚的缘故。阿宁是怀疑老国公也中了和马力一样的毒?”

“确实有此怀疑。”还有一件事杨清宁没说,那就是董春青谋算凌南玉一事,这属于皇家丑闻,不可外扬。

一直保持沉默地陈青云出了声,道:“公公的意思祖父的死与十几年前的废后有关?”

“废后已经死了十几年,张家也被满门抄斩,应该不会还有残存势力在。我是怀疑老国公中的也是那种药,当时废后也曾找过太医,也并未查到马力体内中毒的迹象,他与老国公的情况基本吻合。”

陈志方出声问道:“那种药何处才有得卖?”

“黑市,只要有钱,在里面什么都能买到。”当年董春青被打入冷宫,杨清宁曾派人问过,她说是派人去黑市花重金买的。

陈青风插话道:“祖父是从西南回京都,而那种药在京都才能买到,也就是说那凶手在去西南接祖父回京的人当中。”

“有可能。可你想过没有,从西南到京都就算快马加鞭也要一个月之久,更何况是病重的国公爷,他们走了近三个月,这三个月中凶手随时可以下手,为何偏偏选在沧县?”

第148章 重回京都(7)

“沧县距离京都不过一日的路程, 他们在此下手,是打定主意不让老国公进京。”

“皇上所言不错。”杨清宁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说道:“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沧县动手, 有三种可能,其一是护送老国公的队伍防守严密, 他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而队伍来到了沧县,眼看着就要到京都, 大家紧绷的那根弦儿难免有些松懈,让他们抓到了机会。其二, 沧县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地方, 即便防守再严密, 也能想到办法动手。其三, 凶手一直在试探老国公的态度,若老国公对他没有威胁,他便不动手,而最后试探的结果是老国公与他有威胁, 所以他在老国公进京前动了手。”

凌南玉认同地点点头,道:“阿宁思虑周全。”

杨清宁看向陈忠,道:“陈忠,你以为哪种可能性最大些?”

陈忠闻言皱起了眉头, 沉默了一会儿, 道:“护卫国公爷回京的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我们这一路防守严密, 并没有松懈一说,我以为第一种可能可以排除。”

见他停了下来, 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打算,杨清宁开口道:“所以你以为第三种的可能性大些。”

陈忠下意识地抬头看向杨清宁,惊讶之色一闪而过。虽然他没回答,不过这样的反应已经证实杨清宁猜得没错,他心里却是认为第三种的可能性大。

“这般说来,你们的队伍中确实有凶手的人,否则便没有这种可能性。”杨清宁看着陈忠的眼睛,道:“陈忠,我不明白你为何要替他隐瞒,难道这个人在你心里,比你与老国公几十年的主仆情还重要吗?”

“陈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志方闻言顿时变了脸色,质问道:“难不成你与那凶手是一伙儿的?”

“大人,我陈忠服侍老国公二十年,自问尽职尽责,不敢有半分懈怠,怎么可能谋害老国公?无凭无据的事,大人不能偏听偏信。”

“我也不信你会动手谋害老国公。”杨清宁再次开口说道:“你应该是察觉到一丝端倪,猜到谋害老国公的人是谁,而这个人与你来说很重要,你不忍心将他供出来,便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老国公已经死了,即便抓到了凶手,他也活不过来,所以你选择隐瞒。”

说到这儿,杨清宁抬头看向陈志方,径直问道:“大人,陈忠可有亲眷跟随他去了西南?”

陈志方微微一怔,随即答道:“有,他们去西南的第五年,他的妻女便追随他去了西南,三年前他妻子去世,他身边只剩下一个女儿。”

“这次回京,他女儿可在队伍当中?”

“不在!”陈忠抬头看向杨清宁,道:“你无凭无据,不要血口喷人,我女儿并未跟随队伍回京。”

杨清宁平静地与他对视,道:“老国公病重回京,他带去的那些人,只要没有官职的,都已跟随回京,你女儿为何未跟着?你舍得把她一个人留在西南?”

陈忠神情一滞,紧接着说道:“她母亲葬在西南,她不忍心留她一个人在那边,便决定留下来,待我安顿好后,再去接她和她母亲一并回来。”

陈志方这下算是明白了,脸色越发难看,扬声说道:“来人。”

候在门外的管家听到召唤,急忙走了进来,道:“大人有何吩咐?”

“去问问此次随行的人,陈忠的女儿陈怡是否随行?一个一个去问。”

管家看了陈忠一眼,道:“是,大人。”

陈青云插话道:“父亲,我随他一起去吧。”

“好。”

“青云公子稍待。”见陈青云要走,杨清宁出声阻止,道:“公子最好问问,陈怡与曹营的关系。”

凌南玉一怔,随即说道:“阿宁是怀疑幕后真凶是曹营,那陈怡是被他利用。”

“陈怡是女子,又是国公府的家奴,她没有理由谋害老国公。若我推测不错,能让她出卖老国公的,只有对她极为重要之人,我能想到的就是她被情所困。而方才陈忠一直在引导我们怀疑曹营,明显是对曹营心存怨恨,能让陈忠心存怨恨的事,大概就是曹营利用陈怡谋害了老国公。

还有老国公之所以没有上书参奏曹营,多半是陈忠在老国公面前为曹营求过情,老国公顾念二十多年的主仆情,这才对曹营多有隐忍。刚才我问陈忠的问题,他躲躲闪闪不肯回答,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杨清宁说话时,一直在留意陈忠的表情,果然见他变了脸色,便基本证实自己的猜测十有八九是对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