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386)

卡特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无奈道:“他们开始的确是很像履约,保持我们的合作关系。不过日本最近的汇率又上升了,昨天已经到了87块日元兑换一美元,他们完全负担不了,跟我们提出承认合同,但是要无限期推迟交付时间。我们怎么可能答应?这个已经耽误了我们很久了,我们现在急需。”

“亲爱的张先生,我依稀记得,去年来到燎原厂我们聊得很愉快,我对你们的产品非常满意,我想,我之前是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导致了我们没有合作,但我相信,我们今后的合作一定会非常愉快的,就像蜜月一样。”

张元都快被他恶心死了,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话此时不端何时端,他搓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冷静地矜持:“我们的产品的确优秀,所以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很满了。你知道的,我们国内的订单已经很多了。”

废话,当初你放我鸽子,现在要合作了,先摆起姿态来。否则的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燎原厂成什么了。

更何况,他也不是说谎,他们的确忙得很。

开始的时候,是人家这些厂子为了改造而改造,为了升级而升级,就是为了支持他们。但随后,产业循环起来了啊,他们的汽车行业设备升级了,自然造出了更多好汽车。而同时,日本人是怎么欺负他们机床厂的,这事儿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但凡夏国人都知道。

那还能订购日本的汽车吗?这会儿私人汽车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公用车,从机械部开始,自上而下一概使用国产车,随后这股风气吹遍了整个夏国,国内的汽车销量节节攀升,自然对设备的需求就更多了。

开始只是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线升级了,随后那就多了,边边角角,但凡能升级的都要升级,他们可不是忙吗?

此时此刻,卡特可不是当时拍拍屁股不理人的家伙了,他态度异常地好:“明白我明白,不如这样,我马上购买机票,我们见面聊,我一定会让你看到我们的诚意的。”

等着挂了电话,张元立刻冲向了许如意的办公室,许如意的办公室门没关,等着他到了门口,就听见许如意正打电话呢,对方显然也是熟人胡浩。

“你说你那边电话都打爆了!?”

胡浩的声音通过座机的听筒传了出来,“是,都是国外的,有曾经合作的厂子,有没有合作的厂子,都说想要订购我们的数控机床。然后一个个的也不嫌弃夏国远了,都说想要拜访一下。哈哈哈哈,许厂长,我快憋死了,终于,终于我们熬过去了。”

许如意笑着说:“祝贺你,那就好好接待吧。”

胡浩哼了一声:“哼,我可说了,我们内贸忙得很,来可以,接单子啊,得看我们能否安排出来生产线。不过你放心,我这度还是能把握好的。咱现在可不是追着他们卖了,这是求着咱卖啦!”

当然胡浩现在显然忙得很,就说了这两句,那边就有事儿,他匆匆挂了电话,好像是又有个什么客户非说原先跟他接触过,要跟他通电话。

不过电话一落,张元也敲了门,没等许如意问,他就大声说:“厂长,卡索集团也来电话了,说是想跟咱谈柔性制造系统。我看啊,这日本机床行业一衰落,咱们这可彻底解封了,这是第一家,我怀疑后面多得是。”

事儿就是这样的,这两年,美妙购物频道推出了无数夏国小工厂,也介绍过无数夏国的机床厂配件厂,那些曾经做下功课,散播的广告都在这一刻起了作用。

与萧瑟的日本机床市场恰好相反,这一年的夏国机床市场格外的火热,无数的被日本放了鸽子的厂家打了电话,甚至涌入了夏国,尤其是南州市和东阳市,有一阵子,这里的居民对外国人已经完全不好奇了。

因为实在是来的太多了。

他们甚至对这些外国人会说什么,都已经门清,他们总会竖着大拇指说:“你们的燎原厂真牛,就是产品不太好买。”

可以这么说,从1987年开始,属于日本机床行业的辉煌时代戛然而止,而从1987年开始,属于燎原厂属于夏国无数机床厂的辉煌时代,刚刚展开画卷。

第134章 两章合一

1989年10月。

许如意带着队伍下了飞机,就上了租好的车,直接开向了宾馆。

他们这是参加新一届的日本国际机床展,不过,这次参加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夏国国际机床展在明年三月就会正式开展,到时候,就会取代日本国际机床展,成为亚洲最引人注目的机床展。

其实由夏国举办国际机床展已经是众望所归。

87年后,日本机床行业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不过终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在这辈子,由于燎原厂的出现,让日本在全世界机床行业龙头老大这个名头不是那么稳当,但他们依旧非常厉害。

脚踢美国,拳打欧洲,靠着性价比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头把交椅。

有这样的基础,即便87年的汇率问题导致日本机床行业全部崩盘,当年的机床展还是比较辉煌,参与者众多不说,成交额也是很可观。但余晖终究是余晖,太阳落山后,是要消失的。

在最后的辉煌仿若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后,日本机床行业迎来了完全溃败的两年。

他们很多工厂为了自保不倒闭,选择了解除合约,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支付了一笔违约金。可是,在别人排期了这么久后,突然单方面不干了,这导致了他们凭借数十年努力建立的可信形象完全崩塌,可以这么说,原先大家觉得,日本的产品也许没有德国瑞士的那么高精尖,但无论是从服务还是质量价格,都是最值得信任的。

闭着眼买就可以。

但现在他们逃避的样子已经完全将这个印象取代了,即便是他们重新振作后,想要再继续寻找合作,信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谁能保证下一次他们不会这么做了呢,毕竟日本虽然看起来歌舞升平,但是个人都知道,他们岌岌可危。

购买设备可不是买根冰棒,我这会儿吃也可以,明天吃也可以,甚至不吃也可以。

这都是经过规划的,我的设备更新换代会带来怎样的效益,我新建了厂房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生产,东陆他们将这些公司的计划全部打乱了,就算是采购认为合作过多次可以再试试,他们都说服不了自己的领导,签下合同。

更何况,因为汇率关系,他们的价格不但涨回了原价,居然还升高了不少。如果没有其他选择,虽然贵和不信任,大家还会去试一试,但现在,燎原厂就摆在那里。

夏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发达,但任何人都知道,他们也没有那么脆弱。

美国可以让日本汇率升高,对方明明知道这对国内的外贸会造成什么影响,还得乖乖的签字,但夏国不行。三十年前的那一战,就是告诉所有人,别惹我,纵然我穷,纵然我们装备不够,但夏国人你惹不起。

更何况,现在的夏国早已非当时可比。

这不少在政界有关系的商人们,都会听到这样的传言,他们常年跑到夏国领海旁边巡视,原先的时候总可以窥探到夏国的潜水艇,但现在,他们已经很久没探查到了。

夏国可能不巡查自己的领海吗?

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在,但是美国的设备已经发现不了他们了。

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夏国的工业发展到了某个不可思议的水平,他们很多人怀疑,夏国已经能够制造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否则的话,夏国的螺旋桨怎么可能没声音呢。

只是,燎原厂在推出柔性制造系统后,就再也没推出什么新的产品了,他们很多人甚至怀疑,燎原厂在装傻,在装弱。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