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85)

郭培生自然记得这事儿:“你放心吧。那个帐篷和天幕的材料,我也有眉目了,说是海市的一家纺织厂进口了日本的津田驹喷水织机及配套的前织设备,现在能够生产涤纶牛津布了,你不说这是最好的天幕和帐篷材料吗?”

“我已经和薛厂长说好了,带廖小玲过去看看。”

这不仅仅是帐篷和天幕的材料,还是收缩推车内胆的好材料,恰好红星厂是有工艺科的,里面有位技术员廖小玲是学习纺织材料的,红星厂原是汽车装配厂,她是专攻汽车座椅材料的,现在恰好用上。

许如意没什么不放心的。

倒是回家跟许为民许吉祥说这事儿的时候,他俩有点不高兴,毕竟才回来几天啊,只是俩人都是懂事的孩子,谁也没说出来。

许吉祥给许如意放了两本小说:“你别天天弄你那些数据,看得人脑子都木了,也要学会轻松一点,有空看看小说。”

许为民给她炒了超级大的一罐辣椒肉酱:“多吃饭。要不许吉祥都比你胖了。”

许如意:……

这个她还是不比了。

倒是惹得许吉祥气得不得了,追着许为民打:“我哪里胖?哪里胖?我是长个了。”

是的,在家庭条件好转半年后,许家人的面貌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瘦弱,变得健康,连肤色都从原先那种病态的苍白变成了健康的红润,头发也都黑亮起来。

然后他们的个头也猛地窜高了,许吉祥从一米四四窜到了一米五,许为民也从一米六二窜到了将近一米七,起码不像是小学生了,而且还有继续快长的趋势。

原先大家都说,许如意长得漂亮。那是因为她长个的时候,家里父母还在,起码能吃上饭,但是到了许为民和许吉祥两个,他俩彻底是饿大的。

如今,原本的样貌终于展现出来,整个家属区都说:“老许家的三个孩子,可是真好看。”

许如意叮嘱:“不要减肥,先长个再说别的。多喝点牛奶。对了,电话过几天来安装,你们别忘了。”

许如意还是把电话安上了,虽然花了不少奖金,但是总是出差,这样才放心。

等着一切安排好了,周一一大早,王石头开车送许如意去东阳市。

东阳市离着燎原县是四个小时的路程,报道时间是周一早上11点前,两人赶早不赶晚,五点就出发了。

一上车许如意就感到了不同,后车座上放了个绣着蓝色小花的枕头,前后之间还加了一道挡帘,王石头笑着说:“这样你中途能睡个觉。”

许如意真心实意地说:“谢谢。”

王石头摸摸脑袋:“谢啥啊,我们谢你才对。还是老样子,有热米粥,你饿了就喝一口,我开车了。”

这一路是特别的顺畅,九点就到了东阳厂,许如意到门□□了介绍信,王石头就把车开进去了,报道就在上次使用的会议室里,现在它有了个新名字——东阳厂设备改造升级小组办公室。

已经挂牌了。

这会儿大门敞开,许如意往前走了走,就听见里面的说话声:“不知道下一位到的是谁?”

这声音润泽,一听就是郭海英,果不其然,等着她走到门口,就瞧见郭海英正跟一位面生的男同志说话,厂长胡浩也坐在一旁。

一看到她,郭海英就笑了:“如意?你来的可真早!”

许如意大步走了进去,她俩最近刚见过——周末郭海英刚刚给红星厂的技术科人员上了一场关于机床系统动力的课程。

对的,原先是说抽调二十人上课,但第一节 课后,大部分技术员都反应,内容很实用,其他没有被抽调的技术员就反应,能不能让大家一起听听?

许如意这才知道,技术员们其实都挺有压力的——手推车在他们看来没啥技术含量啊,生怕被淘汰。

许如意哭笑不得,婴儿车也有技术含量的,不过这些现在说都没用,她想着养好学习习惯,到时候再找其他方面的专家他们一一补习就是了。

所以,又加了课时费,现在培训都是上大课了。

郭海英打完招呼,许如意又跟胡厂长搭了一声招呼,然后胡厂长给她介绍:“许厂长,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东阳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高林,也是我们这个设备改造升级小组的副组长。”

“老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燎原总厂厂长许如意。”

上次调研,高林出差去了,并没有出现,这是许如意第一次见他,三十来岁的样子,戴着眼镜,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许如意主动伸出了手,他客气地握了握,说道:“久仰大名。”

随后就是等待,这间会议室已经改变了内部布置,原有的大会议桌靠边放,里面加了十几个写字台,供大家使用。

许如意随意坐在了郭海英旁边。

到了十点二十,随着周雄安带着省厅几位同志到达,设备升级小组终于全部到齐,胡浩跟大家见了面,就离开了,剩下周雄安主持工作,他虽然固执,不过的确是干事的人。

进门后也不休息,直接冲着大家说:“咱们也别寒暄了,干着活就熟悉了,升级刻不容缓,多一天就耽误一天生产,咱们得抓紧时间。”

这么一说,大家纷纷点头,高林也说:“是这个样子。”

然后带头去了会议桌,许如意跟着郭海英也过去了,等着入座的时候,郭海英推她一把,让她坐在了周雄安的右手边,跟高林正对。

工作组一成立,名单就下发了,每个人手里都有。

许如意的名字这半年可在南河省工业系统内如雷贯耳,谁不知道她将燎原厂从锅炉报曝光的臭老鼠变成了锅炉报连载的香饽饽,谁不知道她第一次参加秋交会就拿下了2200万美元的交易额。

但真看到,的确还是让人惊叹,这有二十岁吗?

所以不少人的眼光都在打量她,许如意恍若不见,只听着周雄安讲话,这年头还没有那么多空话套话,周雄安的话很是简洁,只是分配任务。

目前定下的方案,大致就是许如意的方案,从全部更换整机改为部分国产部分进口,这样可以用同样的价钱更换20%左右的设备。至于其他设备,则是尽量更换原厂件。

需要更换和需要修改的设备名录,已经在这段筹备时间整理出来,所以周雄安上来就直接安排了各组要干的活。

一共分为了三组,一组是更换设备组,组员是郭海英(组长)、任晓友,还有东阳厂技术员五名,技工十人。

二组是维修改造设备组,组员是齐丰年(组长),傅君、还有东阳厂技术员五名、技工十人。

三组是谈判小组,负责和外商的沟通谈判,由周雄安担任组长,高林担任副组长,由雷大诺和吴海棠担任组员。

他一一说分配,点一个名字大家就应一声,一直到最后,所有人的名字都点了,除了许如意。

而且,周雄安也没有解释一下的意思,直接说:“分配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动起来吧。“

随着一声应和,只听见椅子哗啦啦的响,大家都站了起来,准备各组先开小会,再进行分工。

当然,不少人都忍不住看向了许如意,这第一天就被当透明人,这也太尴尬了吧,也想瞧瞧她会怎么办?

其实东阳厂的人对许如意当顾问也不是很满意,虽然胡厂长说了,许如意是个人才,她的方案改变了这次东阳厂升级的窘境,东阳厂这次改造肯定会效果不错,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许如意不是这个行业的,纵然发了几篇文章,可这里的专家包括东阳厂技术科的人谁没发过文章?

至于说她参与了这次的升级方案,大家又没有看见原文,都觉得不太相信——明明她上次来还是跟在专家后面一个旁听生,不过短短时日,怎么能有这个本事?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