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86)

其实名单一下来,不少人就议论纷纷,否则胡浩也不会专门开会敲打一番。

但如今,第一天就被周雄安视而不见,大家的这种想法又起来了,看样子,省厅的领导也不认同许如意啊。

至于进出口贸易处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齐丰年,可是太知道周雄安和许如意的过节了——许如意那个收缩推车一开始他们给卡住了,还是吵了一架才放上去的,哪里想到,卖了2200万美元。

当时吵架虽然没有人围观,但门开着,张维和周雄安的嗓门一个比一个高,其实很多人都听见了。

秋交会的消息一回来,不少人都议论周雄安差点铸成大错,那阵,他们处长天天都不说话,显然不怎么开心。

至于许如意,他也觉得人家挺郁闷的,这成交了往回想想,差点就没来成,能不生气吗?要他他也生气。

所以,齐丰年他们也觉得,这气氛有点不对。

可许如意能怎么办?无论是默默忍受,还是据理力争,都不好。

默默忍受就会成为透明人,她费尽心思参与进来就没了意义。

如果据理力争,这是个临时的工作组,大家的目的就是尽快干活,处理完后,就各回单位。即便许如意再有理,如果在这个关头耽误了工作,也是不被允许的。

一时间,都觉得有点难办。

倒是许如意,太了解周雄安这个人了,早有心里准备,周雄安不提她,她就自己说:“那作为顾问,我也说两句。”

“这个方案是由我提出的,其中无论是新设备的非整机购入,还是对于旧设备维修时引用原件自己修复,我都是做了充足的论证。所以,无论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都可以来问我。”

她还开玩笑呢:“这也是我一个锅炉和手推车厂的厂长,能够被聘为顾问的原因。千万不用怕打扰我哦!当然,我也会经常跟大家沟通。”

“当然,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动起来,解散吧。”

别人不抬她,她自己抬自己。而且,许如意上来就说明,为什么自己一个外行要做顾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态度更是大大方方。

反正她说完后,吴海棠他们都觉得,周雄安这个态度是不对的。

毕竟,省厅专家小组提出的方案不合理,许如意虽然是外行,但她有本事拿出合理的方案,就说明你还不如人家呢,怎么能用了人家的方案又忽视人家呢。

不过她是省厅的工作人员,自然不能这么说,倒是郭海英直接高高应了一声:“好的许顾问,这个新设备只引进部分,我们一组其实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办,不如这样,您先指导指导我们?”

许如意立刻回应:“好啊。”

周雄安就瞧着许如意直接去了一组那边,高林笑着说:“哎呀,这许厂长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神仙,今天刚毕业的中专生,居然有这样大的本事,咱们就是老了。”

周雄安看他一眼,没吭声,自己走了。

高林摇摇头,他也有点担心,你说好好的工作组,第一天就来了个针锋相对,说真的,这种也不是没有,只要一方强一方弱,一般都没事,毕竟只是个短期的工作,很快就分开了。

但周雄安的倔脾气可是省厅有名,谁能想到许如意人虽小,却不惯着他呢。

这……他得跟胡厂长聊聊,别出事。

郭海英叫许如意过去,其实就是不想让许如意太尴尬,毕竟在她看来,周雄安有点过分。

到了那儿后,郭海英就说:“我们这边还没开始,要不你先给我们讲讲?”

许如意就知道,他们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就是把设备替换成新的就行,但实际很难。

这些年机床已经从手工,到半自动到全自动,行业的日新月异,让设备更加丰富。如果是全盘全部采购还好,可这样更换一部分,就需要做出方案,如何能够和现有的设备衔接。

所以,这些都没开始,自然没什么问的,郭海英只是支持自己而已,可许如意真有要说的,“我却是想在一切没开始之前跟你们聊聊。”

郭海英还真没想到,立刻说:“好啊。”

许如意东西都在脑子里,直接侃侃而谈:“其实我们这次改进,我认为需要贯穿一个原则,我们要算经济账,不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好的。”

这个说法显然让大家迷惑,这年头,夏国的设备都已经很老旧,大家都瞧着国外的数控机床眼馋,怎么不要最好的呢。

就听见许如意说:“这是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成本的,国外对这个叫做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也就是说,你要算出来,什么情况下用数控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普通的金削机床合适。”

“我们就以六角机床为例,如果一种零件,普通的六角加工需要300个工时,而代替它的350型数控机床需要95个工时,那么我们就能算出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是普通机床的3.15倍。”

“可是我们要知道,计算机是要编码的,不同的零件需要编制不同的纸带,那么就要增加成本……”

许如意说着,就开始在会议室专门新放上的黑板上,开始写板书。

这里面涉及的内容极其复杂,有工时成本,有编码的人工成本和经济成本,有机器本身的成本,还有时间成本,仓管成本,报废成本……

洋洋洒洒,许如意却是连书本也不看看,说的写的头头是道。

本来只有一组的人在看她,但很快,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当她算完给出了加工量不同果然不是最好的配置就最省事省力省钱后,刚刚对许如意说相互聊聊都默不作声的人,这会儿忍不住地,都鼓起了掌。

刚刚许如意说自己是这个方案的提出者,大家已经觉得她很强了,但是这一手一露,是个人都知道,眼前这位许顾问,那不是一般的强。

这些东西,即便他们知道,可因为了解的少,很难做出相关论证,可她却全都懂!

任晓友和齐丰年可是进出口管理处的,常年跟外商打交道的,这会儿眼睛都瞪大了,要是有这本事,能算出这个账目,我们还怎么可能老吃亏啊。

他俩相互看了一眼,是真想上前去问问,可周雄安的态度,让他俩没动脚。

倒是副组长高林已经直接走了过去,他原先只是因为胡厂长很推崇许如意,所以对她印象不错,但现在可是真佩服。

他问许如意这个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是不是每个设备都需要:“这也太好了!就是有些麻烦。”

许如意就说:“看着麻烦,但如果掌握了,也不是很难,不过是一些数据的组合而已。但是掌握了这个,我们买设备可就不走弯路了。”

“我记得浙东省给浙东汽车厂的发动机车间想要引进新设备,佩斯公司为他们设计了增补名录。”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足足购买了80多台数控机床,花费了上千万的外汇,那会儿东阳厂都羡慕坏了,他们要是有这个投入就好了。

高林立刻问:“这跟技术分析经济论证有什么关系?”

许如意就说:“因为经济不合理。你们可能不知道,在著名的汽车公司GS公司,生产同样产品的车间,只有两台五坐标加工中心,可他们足足给我们设计了九台。就不说其他的数控机床了。”

“这就导致,的确先进了,却又做不出更先进的产品,白花钱!”

这事儿可是第一次听说,他们从来没想过,先进了也是不对的。高林这会儿都觉得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你……你的意思是,我们根本就不用了换了,还不如老设备呢?”

许如意笑着说:“我可不是这意思。我的意思是,咱们花了多少钱,要花的值。同样的价钱,能生产的产品越先进越好,可是千万不要被他们迷惑,配上一堆没什么大用的好看机器。”

“这样,咱们这些外汇,才能不浪费。”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