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穿越笔记(36)

作者:沈慢慢 阅读记录

陈小粥提前三个月逼他签了渔利口土地优先购买文契,当时他不愿意卖,一定是那时她就做了这个局,逼他卖地,她还真舍得下血本。

“你去给陈府下个帖子,就说我与小粥小姐有要事相商。”

钱管事立刻就去办,可惜又碰了一鼻子灰。

“陈府的人说,小粥小姐去溪州查账,五日后才回。”

那通传的小厮还说他们等得就等,等不得就不要等,二小姐没有闲工夫。

他没敢说给何东来,他们何府的人向来不招陈府待见,要不是老爷自抬身价,真没人好意思去碰这个灰。

“老爷,这陈掌柜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何东来一肚子火,要买地的是她,搞出茉莉香片的也是她,现在他想服个软,她却连个台阶都不给他下。

这是仗势欺人啊!

“蠢才,蠢才!我怎么知道!”

钱管事又问:“那现在怎么办?”

河东来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怎么办?难道要我干等着?”

他瞧着房内燃着艾香的香炉忽生一计,向钱管事勾勾手指,钱管事不得不贴耳上去。

他面露难色:“老爷,这不大好吧。”

何东来嫌弃鄙夷又无奈:“怕什么,老爷我有什么能耐你是知道的,不会让你吃亏的,快去办。”

钱管事唯唯诺诺,只好应是。

得不到,就毁掉。

何东来倒要看看,到底是地头蛇厉害,还是强龙厉害。

在敖风的训练下,渔利口村民的精神面貌已截然不同,连曾经老弱的赵婆婆都挺直了腰杆,看人的眼神冒着凌冽杀气,即使没有钱管事的五个伙计,也没有外人敢轻易进村。

钱管事的五个伙计依旧在此地设卡,阻拦外人,就显得有些多余,却没有撤岗的意思。

村口的岗亭是赵来和赵老汉等人重新搭建的,岗亭不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座小土围,土围四面都开了窗,又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瞭望远处大道上南来北往的行人车马,若有可疑的人,便燃一道彩烟做信号,巡逻的村民便会警觉起来。

老张头将马车停在岗哨边,沈芜与宋楼兰自行下车进村。

何苦与断眉正在吃晚饭。

他们的饭菜一向是钱管事派人送来的,有些村民瞧他们这些时日也算尽职,空闲时还帮他们拔草捉虫挖沟,有时也会送一份小菜给他们加加餐。今日餐桌上就多了一份酸辣萝卜头,看那色泽和搭配,应是胖婶端来的。

两人与沈芜点头致意,何苦问道:“沈姑娘今日在哪里讲课,我与断眉换了班就去听,我们不要你的钱。”

上沈芜的课,每人能得三文钱,起初何苦去听也得了这些钱,但最近他与断眉买茶赚了不少,思来想去都是得益于听了沈芜的课。

是以,他们再拿沈芜的钱,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沈芜还是点头:“今日在赵婆婆家,你们来吧。”

沈芜也没有说些别的,就是将悦来茶馆茶价板上的起起伏伏说给村民们听,提了几个问题。

反应过来的村民立刻问道:“若是我们将手里的两千七百斤香片全部出手,那这个大泡泡一定会破掉,但我们何时出手呢?”

王五道:“要是有人将我们的两千七百斤茶及时买入,是不是这个泡泡还不会破,反而会吹得更大?这样我们就不能将何地主打倒,拿回土地。”

李三道:“哪个人有本事将这么多香片全部吃进,他不怕亏死他吗?若是我是有钱人,我遇到这种事最先做的应该是赶紧脱手。”

这样有益的讨论,让沈芜很高兴,她提醒道:“你们不要忘了楚王这个因素,茶价高低不仅仅受实际因素影响,比如下雨,路远,水运等等,也受舆论影响,舆论影响甚至更大于实际因素。”

一时间大家都沉思起来。

断眉:“我们既需要楚王为我们造势,又需要楚王为我们控制住泡泡在它该破的时候破,这怎么能办到?”

楚王忽然成为了解题的关键,宋楼兰站在窗边,将外面的黑暗都遮蔽起来,屋内的烛火照亮他的全身,但看不清他的脸,他朦胧地脸上露出饶有兴味的表情,正紧紧地盯着沈芜,想看看她会怎么做,沈芜同时也盯住了他,还向他示意,似乎很确定他能左右楚王的决定和行为。

宋楼兰一时疑惑,难不成她猜出了点什么?

神色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

第29章 有理有据

==================

沈芜的目光如同掉入潭中的一粒石子,荡开一圈涟漪,扰乱了潭水,但这深潭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宋楼兰:“楚王身边的卫先生会帮我们。”

若是以往,他一定是似笑非笑,小酒窝隐隐挂在左颊上,一派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此时此刻他却显得尤为认真。

连沈芜都觉得他正经了好多,竟让她生出“他很可信”的感觉。

宋楼兰身上偶尔显露出的真诚气质,让她很陌生,不过她还是感激地对他点点头。

她当然知道,光凭一个玉扳指是不可能收买到楚王身边的人的,她也从未想收买过谁,她只想要借他的影子。

靠不上大树,但有一片树影就能让人以为是大树。

沈芜管这叫借光。

赵婆婆想法很朴实:“那可是王爷啊,会听一个下人的话吗?”

宋楼兰吃了一瘪,想了半天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沈芜道:“婆婆,那个王爷不受皇帝重视,可以信奈的人必不会多,卫先生应该算一个。”

赵婆婆心想这皇帝怎么也跟他们平民百姓一样,一碗水端不平,到不奇怪这个,只是问:“那卫先生为什么要帮我们啊?”

沈芜:“他不是帮我们,他是帮王爷。这王爷不受宠,母亲又死得早,在朝中毫无根基,听说好几岁的人了才封了楚王的头衔,被踢到我们这穷乡僻壤,离长安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何况他也不是强龙,若是能借我们的手打压当地的势力,他为何不借?除非他能忍受一群乌合之众宵小之徒都蹦到他的头上群魔乱舞。”

赵婆婆眼中的锋芒在看着沈芜时变得热切,当她解释这些时,赵婆婆格外专注,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听不懂的得过且过,而是直接发问。

“傻姑,啥叫乌合之众啊?”

沈芜倒也好耐心:“就是如何东来大地主,三生巷常三爷卜世仁这群人,无组织无领导,一通乱来的人,他们在一起说的好听叫联手,实则便是乌合之众抱团,虽有共同的目标,却互相猜疑盲目获利,横冲直撞的,看着很吓人,实际一击即溃。”

赵婆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下了定论:“那他们就是一泡污。”

村民们哄笑起来,连夸赵婆婆说的对。

沈芜也频频点头,人民群众淳朴智慧,骂人也这么精准无误生动,也笑了起来。

宋楼兰瞧着她的笑容,脑中想起那一晚,她在厨房看见烧好的洗澡水时的那一抹微笑,好似山中幽兰,而今日她的笑与那时略有不同,是开怀的笑,是和村民们一样的淳朴而真挚的笑。

直到她离开渔利口,他都没有缓过神来。

心中忍不住想,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方式,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这就叫得民心吧。

大路还是泥泞,老张头驾车多走了一刻钟才到养鹤堂。

沈芜刚迈进后门,在游廊里焦急等待的燕娘就飞了过来,都顾不上绣鞋上沾染泥水。

“沈姑娘,庄妈妈等你半个时辰了。”

沈芜讶然:“为何等我?”

今日没有礼仪课,这个时刻也不该是上课时间。

燕娘:“恐怕跟你私自与外男饮酒,酒醉失仪有关。”

她怕沈芜还是不明白,又添了一句。

“小姐不高兴了。”

沈芜蹙眉,她不懂陈小粥的思维逻辑,但她不再试图理解,结果对她更重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