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游戏[基建种田]+番外(353)

作者:南湖锦鲤 阅读记录

孙长恩但笑不语,继续在一张霍纸上写下一个个姓氏和地名。

等他把自己肚子里的姓氏和地名全部写完,才拿起那堆拜帖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又继续往那张纸上添姓氏和地名。

临淄城里,不知道消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总之,一.夜过后,大半个临淄城的士子都知道了他要找人为《拼音字典》做注的事,而大半个临淄城的士子知道,也基本等于整个临淄城的士子都知道了。

孙长恩的新家也很快被找到,孙长恩家开始变得门庭若市。

但是这时候,孙长恩一个人也不敢见,拜帖和礼物倒是收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为《拼音字典》做注一事代表的利益实在太大了,等消息以爆炸式传播的方式飞快传遍了整个临淄后,它并没有停住脚步,而是继续以更恐怖的速度朝着全国各地传递而去,鼓动起全国更多的士子,士族,不惜一切地朝着霍思城,朝着临淄而来。

而当这股消息由青州开始从北向南席卷全国时,另一个消息,也是爆炸一般地传播开来,自南向北。

……

十月十三日,江南新安郡。

陈学年颤抖着双手,将自己刚刚看过的信又收回去,然后将马车里的人都赶出去,自己一个人靠着马车的车壁上,无声地恸哭起来。

汉室,亡了。

从十月中旬到十月下旬,从武昌城偷偷出发前往各个“疑似为慜帝”处的世族官员们陆续到达了目的地。

但是他们出发的时候抱的希望有多大,到达目的地后发现“疑似慜帝”的人并不是慜帝后,绝望就有多大。

半个月之内,各个出门在外的世族大臣们除了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时受到当头一棒之外,还在不断受到坏消息。

当最后一处疑为慜帝的人也被确定不是慜帝后,无论是出门在外的世族还是留在武昌城内等消息的世族,都是眼前一黑,感觉这一次,天是真的塌了。

慜帝害死他们了啊!

绝望之中,这次出门的群臣中官位最高的崔氏崔敏,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将所有外出的世族联系到一起,定下一计。

十一月七日,武昌城内忽然传出消息:慜帝找到了。

这是江南在经历了半年旱灾.饥荒和流民之乱之后,今年唯一的好消息。

武昌城内外皆受震动,城外军营欢呼振奋,武昌城内长期低靡的气氛也终于鼓噪兴奋起来。

武昌城内的人虽然不至于载歌载舞,但诸世家也都做足了准备,裁新布备新衣,扫大街饰新屋,预备着要面见失踪已久重新归来的慜帝。

十一月十三日,慜帝车架在一众披头散发的忠臣和忠心部曲的护卫下,靠近了武昌城。

城内诸世家提前接到了慜帝身边群臣的消息,慜帝在外受苦两年,心神俱疲,见不了太多人,让城外的大军后撤十里,不要惊吓了慜帝。

城内诸世家连忙向城外军营传信。

然而到了慜帝回归当天,武昌城外十万大军全部集结起来,在城门外十里列队迎帝。

传言有陈姓将军一人,曾为谢恺谢国舅大将军最信任之人,在谢国舅临死前曾得其遗言,要他替自己照看外甥慜帝。

于是陈将军尊其命,在慜帝车架回城时亲自前往迎帝。

待陈将军带领亲兵靠近慜帝时,慜帝车架却避而不见,不仅不见,更不肯出声,只让身边忠臣替自己回答陈将军,说自己身体不适,不便见人。

陈将军便言,谢国舅生前放心不下慜帝,愿隔三丈见慜帝一面,确认了慜帝安危才敢退去。

车架内忠臣当即怒骂陈将军大不敬,陈将军却当即指出,所谓忠臣将慜帝藏于车架内,是否有挟持慜帝以效王继之嫌?于是上前掀开车架门帘,叫破了武昌世族找人伪装慜帝欺骗城外诸军之事。

十一月十三日,武昌城中大乱。

当陈将军戳破了城中世族的谎言之后,曾经因为忠于慜帝,忠于谢恺而聚集起来的十万大军怒了。

惊慌之中,城内世族派人到城外劝告士兵们:不是我们非要骗你们,只是马家的人都已经死绝了,我们要是不继续骗人,那北边的胡人就要打过长江,彻底侵占我们汉人的土地了。我们造一个假慜帝出来,哪里是为了骗你们,我们是为了保护你们,为了保护汉人江山,为了欺骗胡人啊!

你们要是真是有识之士,今日不仅不应该继续反对我们,还应该继续配合我们,把戏唱下去才对。

不然胡人一朝知道了我们的事,打到江南来,那我们都会变成丧家之犬,成为胡人的奴隶,就如十几年南渡失败的那些人一般。

城外,收到城内世族传信的几个营的将领都犹豫起来,派人去问最初领头要确认慜帝真假的陈伯。

“那些世族说的也不无道理,没了慜帝,那我们就是无主之兵,到时候被其他人找理由追着打怎么办?当初王继怎么被我们打的,陈伯忘记了吗?”

营帐内,陈伯细心整理好了仪容,带着两个亲兵走出来,接待了惴惴不安前来问计的几个将领。

“江南大旱,江南豪族自救尚且无力,不足挂齿,江北有王刺史,淮南贸易城沟通南北,市售一国,胡人怎敢南下?敢问将军,现在还有谁有余力来攻打我们?”

“更何况,谁说我们没有主了?”

“慜帝死了,弱帝也死了,马家其他人都被王继杀了,还有谁?”将领们不解。

“男丁是死光了。”

“可建康不是还有安城公主在吗?”

……

临淄城内,陆瑶批完了今天的公文,一面自己揉着发酸的脖颈,一面站起来问身后进来送甜点的童子:“安城今天怎么样?”

第220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慜帝六年的年末,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两个爆炸性新闻分别起自南北,一个往北扩散,一个往南扩散,最终相逢于作为沟通南北贸易的淮南贸易城。

十二月,淮南贸易城中的气氛不因天气寒冷而冷淡,反而更加热闹了。

商人们带着北方的皮毛.西北的烈酒.江南的茶叶.江北的霍纸,在淮南贸易区进进出出,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

淮南贸易城就像淮河南岸的一颗明珠,吸引了全天下逐利的商人们,这里有最丰富的货物,也有最繁荣的市场,更有最宽容也最严格的管理者。

只要它存在一天,天底下的商人们就仍有一条向好的生路,任何商人都舍不得说这个地方一句坏话。

马上就是一年之尾,此时还在淮南贸易城逗留的客商都有着想要大赚一笔好回家过年的想法,这时候,他们也更加在意南北各地来的消息,因为年末也是总结一年得失,制定明年战略的时候。

这时候得到的最新情报,将决定他们在新的一年的整体策略如何。

所以这时候,忽然涌入城中的两个爆炸性新闻就如在沸水中倒入一锅滚油,整个淮南贸易城的商人.游客.学生们都沸腾了起来。

听说了吗?青州刺史,百家学宫之主霍思城要召集天下的文人为《拼音字典》做注。

什么?你不知道《拼音字典》是什么?那淮南贸易城内使用的简体字你知道吧?三个月包教包会的妇好书院分院识字班你知道吧?分院的学生人手一本《拼音字典》,那里的老师就是靠这一本《拼音字典》,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能教会学生识字!

如果以上你都不知道,也不能理解,那么还有另一条消息让你知道《拼音字典》有多伟大,为《拼音字典》做注又有多吸引人——至今为止,王霍母女所著的《拼音字典》,已经发出去了三十五万本,至少有三十五万名使用者,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三十五万!

这个数字彻底吓住了听说消息的人,继而开始产生一种被人落下的恐慌:有三十五万人都能靠着《拼音字典》识字了,可是我还没有《拼音字典》,我也不识得三十五万人都在使用的简体字!这可怎么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