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游戏[基建种田]+番外(354)

作者:南湖锦鲤 阅读记录

淮南贸易城内,学习简体字的风潮再次席卷整个城的人,那些本不欲入学分院的人也在群体气氛的带领下,涌入分院。

分院识字班一日之内,就多了上千新的报名者,排队等入学的人一口气排到了半年后。

而淮南贸易城内的巨富颇多,不断有原本已经报上名的人因为巨额的名额购买金前往报名处转让名额,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分院报名处不得不出台告示,识字班报名的名额只能本人用,一旦反悔,直接顺延给后面的人,不接受转让。

学习简体字再也不是一件需要潜移默化的半强迫行为,而是成为一种风尚,一种潮流,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原本已经在妇好书院分院识字班内学过简体字的商人们纷纷扬眉吐气,在同伴或贸易伙伴面前眉飞色舞地说起自己当初是如何有先见之明,看出简体字早晚要在天下大行其道,所以一进入淮南就报名学习简体字,而不提是为了在淮南贸易城内行走方便。

更有人将自己珍藏的《拼音字典》借出来供友人一观,当友人不解地指着上面奇怪的拼音询问其义时,这些识得拼音的商人们但笑不语,纷纷神秘道“这是一种神奇的识字工具”“不是文字更甚文字”“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等你学了就知道了”。

但是不管是认识简体字还是不认识简体字的人,心中都充满了一股意气,一份希望。

即使见识减薄.地位卑微如他们,也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他们这些人,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如果说《拼音字典》的事让人兴奋激动,那另一桩新闻就叫人不知该忧还是该惧了。

十一月十七日,武昌城改元,另立了一位新君,乃是慜帝二年岁末出生于建康城破中的安城公主。

女子即位,乃是千古未有之奇观。

但是这一次,出奇的,从南到北,都没有太多的反对声或者叱骂声。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位安城公主今年才四岁,是慜帝唯一的孩子,也是最后的皇族。

大概更因为,在安城公主之前,已经有了霍思城和王若彩,有了江北政权下一众威名赫赫的女官和女老师们。

哪怕是最奸猾势力的商人,也对淮南贸易城边的分院女老师抱有一份敬意。

在这对名满天下掌握实权的野心母女面前,一个不足五岁,皇位也名存实亡的小公主继承王位,给大家带来的冲击甚至还比不上霍思城六月立圣人碑给人们的冲击来得大。

但是冲击小归小,新闻却是大新闻。

因为有一件事,只要是关注天下大事的人都知道,当初谢恺大军从建康撤出的时候没带安城公主,安城公主落在了后来接管建康的霍思城手里。

武昌城尊安城公主为新帝,也就意味着淮河以南的最后一股和江北敌对的势力——武昌城代表的江左政权也霍思城表示了臣服。

如今霍思城身在青州,但是江右并没有脱离她的掌控。

王业这个王氏的便宜将军北伐打胡人不行,但是在汉人地盘上镇压江右豪族就做得很不错,俗称窝里横。

他对江右各地各家的长处短处如数家珍,谁要是不服管,都不用陆瑶放在建康以防万一的大军出动,王业自己带一小股兵前往,就能把人训得整整齐齐的。

而王业被陆瑶放在江北关了十几年,亲眼见证王氏走向极盛又走向灭亡。

十几年的半囚禁生活消磨了王业身为王家子的骄傲冲动,更磨掉了他东山再起的勇气。

真正的王家早已不复存在,哪怕陆瑶让人在江右为王家重新造起莫大的声势,几乎将王家捧上了圣坛,但是知道背后一切是谁在主导的王业比谁都清楚,谁才是他真正的依仗。

王若彩和霍思城在一天,事业兴盛一天,他王业才有活路,才有光明的前途。

在王业兢兢业业的窝里横行为下,江右豪族的气焰日渐衰弱。

当江右各地的百姓都习惯了江北和建康来的商人和货物,建康的女官才终于抵达江右各乡县,但是经过江北建康的商人和美好货物的冲击,豪族们辛苦为当地百姓竖起的抵抗情绪都名存实亡。

虽然当豪族出来鼓动百姓要小心建康来人时百姓们也还愿意跟着喊两句,但是私底下大家都是喊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无论是百姓还是豪族自己,都对江北和建康的商品爱不释手。

在这种爱屋及乌下,基层经验丰富无比的女官们在江右百姓的一致欢迎下,正式开始接管了江右,开始了长达八百年的吴地文兴。

慜帝七年年初,江南一统,徐青两州重归汉室,帝女安城即位改元,史称福帝。

第22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快快……”一行人在车马前匆忙搬运着行礼,很快就将十几辆车马都放满了物品,但是仍然有物品源源不断地从屋内被人搬出来,再送到马车上。

等行礼装满了二十辆马车,才有一个长脸细眉,蓄着短须的白袍男子从一侧的门内出来,带着两个书童上了车队最前面也最豪华的一辆马车。

驾车的仆从坐在车辕上,马鞭一甩,车队就缓缓朝前行去,不多时,车队出发的宅院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车内,书童将主人要用的随身物品都收放好,一人掀起车帘往后望了望,对主人道:“主君,是夫人和老夫人在哭呢,哭得好伤心,她们都舍不得您离家。”

崔勉闻言,眉毛都没有动一下,道:“妇人之见,不必理会。”

他仍然靠坐在马车里,心却已经飞到了几千里之外的青州去了。

当年是霍思城坐着车从江北离家来见他们这些世族,想当年霍思城初入建康,虽有王继撑腰,见了他们这些世族,也得十分客气周到,满城送礼。

现在却是反过来,是他们带上礼物,离家去见她了。

谁能想到,当初被建康城内诸世家视作案板上一块待分食之肉的江北,会在短短十年之内,反过来侵吞江南,成为这江南的主宰呢?

去年十一月,谢恺留下来的那十万大军终于失去了控制,一个叫陈伯的年轻人不知道用什么法子说服了那十万大军听他的话,直接挑破了世族手中无帝而建朝,形同谋逆之事,带领那十万大军进入城中,接管了武昌城。

而等到武昌城中的世族们被从自己的宅子里赶出来接受大军的管制,他们才知道,这群士兵背叛自己,不服从自己的原因是,他们已经给自己找了个新君主——他们竟然听陈伯的,奉霍思城手里那个小女娃为新帝了!!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千古从未有过的事,这群士兵就这么轻易地接受了!叫武昌城内的世族们气愤不已。

他们试图继续和那些来接管武昌城的兵大爷们讲道理:

从来没有公主当皇帝的,你们找的这个君王不行啊,天下人不会承认的,别说胡人不会承认,就是我们汉人自己,也不会接受一个公主当皇帝。你们奉安城公主当皇帝,天下人都会把你们当成笑话,继而认为你们仍然是无主之兵,到时候大家还是要打你们!胡人和汉人都要打你们!

兵大爷们不耐烦了:不找安城公主当皇帝,那你说我们怎么办?马家男人都死绝了,我们不奉安城公主当皇帝,难道奉你们当皇帝吗?而且谁说安城公主当皇帝会被当笑话不被承认了?你们当我们是瞎子吗?霍思城和她妈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人家在江北和建康当了这么久主人,怎么不见人家被打?

世族们说她们俩是她们俩,安城公主是安城公主,怎么能并为一谈,以前不就一直没有女人当皇帝吗?别说继承皇位,就是继承家业都没有女人的份,怎么可能因为出了王若彩和霍思城,大家就忽然变了观念的,所以还是不能认安城公主为主,要想别的办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