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574)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但他这样的辩解尤其苍白无力,想要改变他在庭渊心中的印象是很难的一件事。

伯景郁:“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一起走,你总要给我一些信任吧。”

如果庭渊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跟在他身边,他们之间缺乏信任,这对于他们来说前路注定会走得无比艰辛。

庭渊四下查看,说道:“此时讨论这个不大合适,我们更应该关注本案的情况,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密室杀人案,门是从里面反锁的,那么请问凶手是怎么从现场逃离的?”

明明昨天还站在他身边说要为了天下百姓帮助自己,但庭渊抛出的问题,伯景郁看他不信任自己,心中难受,他也在认真地思考。

两人将屋子内部仔细地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的密道,更没有发现任何辅助的工具,那么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密室空间里,凶手是怎么做到将死者吊在悬梁之上让她缢死的?

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桌椅板凳的摆放可以确定,死者绝不是自杀,庭渊实在是想不明白凶手是怎么做到的。

“从四肢尸斑尸僵的情况来看,此人至少死亡了六个时辰。”

伯景郁:“那就是说她昨夜丑时前后就已经死亡了,而小公子才刚死不久,她不是杀害小公子的凶手,那么是谁杀了她呢?”

庭渊摇头:“不清楚。”

伯景郁问庭渊:“你能看出凶手为什么要杀她吗?他们二人是被同一个凶手杀死的吗?”

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庭渊又道:“自己的家人,只有自己保护,才是最安全的。”

牢房里又沉默了许久。

于会长问:“你们会给我减刑吗?”

庭渊回他:“那取决你提供的情报有多重要。”

第303章 洗清冤屈

第11章

庭渊的话戳中了于会长的心。

家人对于会长来说非常重要,他不能够让自己的家人置于险境。

他可以去死,但他死后,他的家人是否能够平安生存。

庭渊承诺他:“你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相告,你的家人,我们会送到安全的地方。”

于会长经过一番挣扎后,决定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和盘托出。

也该去看看贺兰璃,那姑娘没有什么坏心思,说不定她会知道些什么。

也许能从她那里得到一些线索。

贺兰璃和荣欣月这段时间一直被关在院子里哪都不准去。

荣欣月见到庭渊和伯景郁出现,有些意外。

似乎是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两人。

贺兰璃见到他们,立刻就朝他们挥手。

她不能说话,但她的行动说明了她对这两人并无恶意。

荣欣月问二人:“两位大人将我夫君抓起来,又将我们母女关押在此,所谓何事?”

“为何事难道荣娘子不知道?”

毕竟是夫妻,朝夕相处同床共枕,庭渊很难相信荣欣月什么都不知道。

荣欣月道:“大人这话说得,我要是知道,何须问你。”

“我又怎知荣娘子这不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荣欣月:“大人未免太看得起我这妇道人家。”

伯景郁细细地打量着荣欣月,“贺兰阙被我们关在牢狱,荣娘子不问他怎么样了,而是质问我们为何要关押你们,还真是奇怪。荣娘子就一点不好奇你的夫君怎么样了吗?”

从关押贺兰阙禁足荣欣月和贺兰璃那日起算,今日已经是第十一日。

见到他们之后却是这样的反应,实在是太冷静了。

很难不让人起疑心。

“传闻夫人和贺兰通判夫妻情深,如今看来,似乎不过如此。”

荣欣月也没被激怒,态度依旧平和,“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又怎能比得上新婚夫妻那般如胶似漆。”

“真是如此吗?”庭渊不信。

即便没了爱情,也该有亲情,一句话都不过问,就未免过于离奇。

伯景郁:“你可知道贺兰阙害死了闻人政,又杀了你的亲儿子贺兰筠?”

荣欣月倒是还没怎么样,一旁的贺兰璃爆发出了尖锐的叫声。

荣欣月反身将贺兰璃抱进怀里安慰:“阿璃不怕,娘在。”

贺兰璃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整个人都靠在荣欣月的怀里发抖。

庭渊和伯景郁对视一眼:看来贺兰璃确实知道什么,不然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伯景郁朝外面的人说:“去把许院判叫来。”

“是。”“罚俸起步一个月上至一年。”庭渊算着钱问,“若按钦差算,罚俸一年得罚多少钱?”

“钦差也分等级,我身上现在戴的这种叫银龙令,年俸三百石粮食,按照正四品官员的年俸发,折算下来二百多两银子。”

庭渊哦了一声,“有金龙令吗?”

“有,我代天巡狩用的就是金龙令,正三品以上的官员代天巡狩或者是奉旨巡查都是戴金龙令。”

“那你做齐天王,一年得有多少年俸?”庭渊问。

伯景郁说:“我是君上叔叔辈的王爷,正一品的王爷,又是储君,双重身份,双重俸禄,正一品官员年俸一千五百石粮食。我占王爷的封号,年俸五千石,储君年俸七千石,合计一万二千石。再加其他的份例,赏赐,一年总计能够供我差使的银两大约在二万两。”

“这么多!”庭渊惊呆了。

伯景郁说:“年俸加上考绩加上奖励,还有节日赏赐,季度考核赏赐,年中考核赏赐,年末考绩赏赐。有寒暑补贴,外勤补贴,延时补贴,车马费,茶水费,酒水费,官员亲属每年还有朝廷根据品级发放的布匹补贴,每人每年四季各两套衣衫,由户部拨款,各地履行。”

“待遇这么好的吗?”庭渊有些愣住了,“我还以为一共就那么点年俸。”

伯景郁笑着说:“就拿我的王府来说,府上各院大小仆役有四百多人,王府里头当差的多数都是宫里放出来的,还有外头招的信得过的,以及几代的家仆,最低一年十两银子,普遍都是二十两银子左右的仆人,再加上各级管事二十五两到五十两银子,一年光是发他们的工钱就得去掉一万二千两银子。”

“京城官员各种礼节不能少,谁家添孙子谁家娶妾室,婚丧嫁娶一年到头少不了要五千两银子打点,府上的仆人生辰、节日、寒暑都要赏赐,这里大概还要花掉二千两。这么多人在府上总不能不吃不喝不穿不用,这些加起来一年得五千两,两万两的银子远远不够填我的窟窿。”

“我府上还有三千府兵,他们一年二十两银子,兵器盔甲七七八八还有吃喝拉撒加起来,再加上赏赐,一年得要十五万两银子。”

庭渊听着头都大了,“那你这里都奔着十八万两去了,你得倒贴十六万两,钱从哪里来?”

“皇家产业。”伯景郁也不瞒着庭渊,“记得当初呼延南音给你说过,碧落城萧家的泰丰钱庄吗?”

庭渊点头:“记得,还有慕容家的房契,加上其他的产业。”

伯景郁嗯了一声,“这些估值大约在六千亿两。”

“多少?”庭渊都直接听懵了。

“六千亿两。”伯景郁重复了一遍,“吓蒙了?”

庭渊点了点头,“国库的粮食一共也就六十二亿石,折合下来价值四十多亿两,六千亿两,几百倍……”

伯景郁伸手弹了一下庭渊的头,“面上看着是这么多,但实际都是不能移动的东西为多,六千亿两是这么多年攒下来的东西,维系着各处稳定,钱庄的钱多数是压着不能动,矿,田地,油盐粮这些东西也都是关乎民生的压着不能动,实际我们能够使用的数额大概在一百万两,国库一年到头都是紧巴巴的,干啥都要花钱。”

庭渊一想也是,有些东西能够估值,但不一定能够使用。

就像银行里的钱一样,不是说百姓把钱存进银行,钱就成了银行的,到头来还是得还,赚的不过是一进一出的差价罢了,拿着钱贷款,搞投资,终归是要把老百姓的本钱刨出去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