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59)

作者:历青染 阅读记录

没人会想到这个地方。

原本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没人想到会遇上他们三个人,更没想到会有人破了这个案子,连逃跑的时间都没给他们留下。

他们离出城自由仅有一步之遥。

林玉郎也看开了,即便是出了城,等待他们的也是无尽的追杀,此处往西州去还有一千五百里,他们也未必能够平安到西州。

林玉郎要交代的也都交代完了,县令让人捆了他。

庭渊再度打了一个哈欠,估计等他们走回客栈,天就该亮了。

县令朝他们三人走来,又好奇林玉郎说了什么,又不敢问。

最终视线落在庭渊的身上,“公子贵姓?”

庭渊:“免贵姓庭。”

陈县令看中了庭渊的才能,这比他那师爷强了太多,“本官见庭公子能力不凡,不知庭公子可愿意留在这金阳县,我想聘请公子做我的师爷。”

伯景郁一把将庭渊拉至身后,很想说: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和我抢人。

但他这么说,庭渊肯定会不高兴,于是他道:“他已经病入膏肓,做不了你的师爷。”

陈县令有些叹息,“公子这般才能,天妒英才啊。”

庭渊无奈地笑了一下:“多谢县令抬爱,但我确实有心无力。”

伯景郁不满皱眉,什么有心无力?他敢怒不敢言。

这可比起隔壁金阳县的制度要出色得多。

金阳县的百姓自家招农工,自家分粮。

怪不得金阳县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庄子,而这霖开县却很少能见到庄子,反倒是这村子大了数倍。

庭渊问:“那你们这地给别人帮这种了,平日里村子里的村民都做什么呀?”

张捕快道:“村里光是私塾大大小小的就有十来个,幼童无论男女都可以到私塾读书,村里成年的男性多数会在工会里任职监工,或者是去县城找份工,一些个客栈茶楼,也都是聘用本地的村民,不至于本地村民无事可做,当然也不乏一些村民闲赋在家。”

田有人帮忙种,工会给他们分红,做起甩手掌柜,自己想干点啥不行。

张捕快指着自己说:“就拿我来说吧,我家有七亩田,家里头的地产量好,一季一亩能产三石半的粮食,两季就有约莫五十石的粮食,啥都不用干一年坐收二十五石的粮,我在衙门做捕快,衙门一年给我十石粮食,足够我们一家五口吃,这用不完的粮食寄存在工会,他们放到粮号去卖,一年便能有二十两银子,我媳妇在家里想绣花就绣花,我家三个娃娃都在私塾里念书,一年一个娃娃念书二两银子,念书的先生也是工会聘请的,从前没有工会时面朝黄土背朝天,就算再怎么做,请人帮着做,那也是累得慌,如今这活工会做,我们就当甩手的掌柜,虽然到手的粮食是少了那么点,胜在人自由,从别处补点也就回来了,自己的日子过得清闲,家里的娃娃读书识字也方便。”

庭渊与伯景郁赞同地点头。

在居安县时,他以为胜国都像居安县差不多,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到了这西府之后,庭渊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里自然条件好,百姓生活好,整体知识水平也比他想的高。

就像淮水村这个工会的理念就很超前,农工在工会统一注册,方便管理,也省得招人时烦心。

若真出了事也有工会兜底,对于官府来说也是更方便管理。

就好比这张捕快,他就是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利益。

像居安县居民住得就比较分散,不像西府一个村子能有数万人,居安县下辖的村子人数最多也就上万人,几百人一个村子才是常态,居民住所比较分散,孩童想要读书也不方便,在希望书院读书的孩子都是从各个地方赶到书院,吃住都得在书院里面,有些孩子来书院读书坐马车都要两天时间。

淮水村这样居民集中居住,孩子们读书方便,整个淮水村的管理理念更像是现代社区的管理理念,学校、医院、商业街、中心区域、居民区域以及生活区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类似于小型的县城管理理念,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而工会的存在,就像是人社局一样,对资源进行统筹调配管控。

伯景郁问道:“那按照你所说,外来务工的人口由工会统一调配,应该很容易找到这个人吧。”

张捕快点头:“如果他真的是外来的农工,那么肯定很快就能找到,我们村内每条街都有一个街史,若是有外来人口都会主动调查路引登记在册,把各街的街史聚集起来让他们辨认,很快就能出结果。”

伯景郁对于他们这种管理模式十分赞赏。

庭渊问:“你们这工会的会长是谁?”

伯景郁也好奇,是什么样奇人,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张捕快道:“你们可是住在霜月客栈?”

庭渊点头:“是。”

“此人便是霜月客栈的掌柜呼延南音”

“哦?”这还真是让庭渊有些诧异,他虽未见过这个客栈掌柜的,可他见过客栈的设计和那出色的丹青与墨宝。

他对这人来了兴趣。

伯景郁听到这人的名字,面色却变得凝重起来,“此人姓呼延?”

张捕快点头。

伯景郁朝刘全道了一声谢,与惊风和呼延南音走到一旁,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惊风,你速去春熙城衙门查一下,历年的司户一共卖给小路村刘家多少田地。”

呼延南音:“你是否在怀疑田地数量对不上?”

伯景郁嗯了一声,“按照秧田的亩数,至少能种一千三百多亩的地,”

这点呼延南音也发现了,他趁着旁人不注意,点过他们秧田的数量,他就是靠粮食起家的,一亩秧田能种多少农田他一清二楚。

原本是想提醒伯景郁,却不承想伯景郁自己也发现其中的问题。

他补充道:“田里的秧苗质量比我们工会的秧苗质量还要好,优质秧苗至少占八成,我们工会一亩秧苗种二十亩农田,他们这个至少能接近二十五亩,估算他们农田的数量少说在一千五百亩。”

伯景郁:“我问过,他们说只有一千亩。”

“绝无可能。”呼延南音十分笃定地说:“一千亩农田有多大我还是清楚的,他们这里绝对不止一千亩的农田。”

伯景郁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需要你趁着这两天时间,想办法摸清他们农田的亩数。”

“好。”

惊风有些担忧,“殿下,您留在这里真的可以吗?”

若是伯景郁一人留在这里,他反倒不担心,可如今还有平安和杏儿,再加上一个随时要死的庭渊……

“放心,在你们没回来给钱之前,我们肯定是安全的。”

“那我快去快回。”

呼延南音也嘱咐道:“殿下注意安全。”

伯景郁嗯了一声。

送走了惊风和呼延南音,刘全为他们安排了客房。

刘家庄的环境还是挺不错的,给他们的房间也不差。

刘全提醒他们:“在他们没有拿钱赎人之前,这几日还请几位暂时住在这个院子里,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引起麻烦。”

伯景郁道:“那我们吃饭怎么办?”

刘全:“会有人给你们送过来。”

相当于变相地将他们软禁在这个院子里。

比这还高的院墙,他都能带着庭渊坐上去,这院墙对伯景郁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轻而易举地就能翻出去。

刘全走后,杏儿和平安四处看了看。

伯景郁与庭渊走到屋内坐下。

庭渊:“你安排惊风和呼延南音一起去取钱,实际上还有别的安排吧。”

伯景郁嗯了一声,看着庭渊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你在怀疑他们农田的数量不对?”

伯景郁:“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怀疑,呼延南音也说按照他们种秧苗的亩数算,少说得有一千五百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