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照归路(79)

作者:云中锦字 阅读记录

六十六两!你听见了没有?六十六两,我滴个娘哎!上次听说木香被卖十两都让人惊叹了,这可是六十六两,你说,那六十六两银子是在哪个箱子里放着的呢?人们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就是到不了跟前,因为,胭脂的妹妹粉儿和弟弟宝团正防贼似的拦着不让他们挨近。

有几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们在给粉儿说好话:“粉儿,那个柜子上雕的花真好看,你就让我们摸一下呗?”

“不行,摸脏摸坏了你赔得起吗?这可是往城里我姐姐要嫁的大户人家抬的!”

“我们慢慢的摸,很小心的,就摸一下。”

“一下也不行!滚滚滚,一群穷鬼!”宝团拿着棍子赶着众人。

众人惊叫着乱躲,刘大饼子的儿子狗子被棍子打到,哭都不敢哭地跑到一边去了。

好不容易等男家来了人,不见准新郎,却只来了两辆车和四个人。这怎么能够?亏得刘地主事先就防着这一点,多雇了几辆车在准备着。因为自家长工不够,又请了村里几个壮年的,行事稳重的帮忙才在村中人眼巴巴的张望中把嫁妆送走。

傍晚,送嫁妆的人回来,长工们都没说什么,帮忙的一个个直喊长见识了。

据他们说,胭脂的婆家是很气派,可人更气派!嫁妆送到,胭脂的婆婆眼皮耷拉着,抬都没抬,抹了厚厚一层粉的脸上紧绷绷的,拉着调说:“把东西都抬到马房院儿吧——我儿子闻不得油漆味儿。”

这么好的嫁妆抬马房院?那胭脂的婆家该多有钱啊?人们纷纷猜测,却完全没有人注意到这是做婆婆的对未来儿媳妇的藐视!

第二天是正经出嫁的日子,一大早刘家大门口就热闹非凡,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送礼的帮忙的,人人都喜气洋洋的。

自从订下这门亲事开始,这个女婿就没上过门,想想也是该的,人家毕竟是城里的大户人家嘛!今天是娶亲的日子,那就肯定来了,可得好好认认。

可等来等去等的人心焦,刘地主不停地派人到村口张望,这娶亲的咋还不见来哩?难道记错日子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可能吧?

快午时了才见人们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来了来了,迎亲的来了!”

刘地主一颗心终于掉到了肚子里,他吩咐上下一众人等都忙乎起来,又请刘姓族老们去村口迎接,又让赶紧给新娘子做好准备。

看热闹的也跟着跑去村口,只见迎面吹吹打打过来一群人,为首一人骑着一匹大红马,穿着大红袍,长得尖嘴猴腮,一脸傲气。

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新郎官了。

刘姓族人热情地将人迎进家,新郎官一脸不耐烦,连声催促赶紧走,莫误了吉时。刘地主陪笑应道正是正是,叫人传话新娘子该上轿子了。

几个本家嫂子搀扶着新娘子出来,拜别了刘地主夫妇,上了花轿,又吹吹打打地走了,送亲的也都坐上车跟着去了。

第六十章 酒醉诗迷

就这样啊?切!一点都不好看。

“也没有人拦一下,难为一下新郎官?”木安可不解地问,“就这样把人就给抬走了?”

“难为?呵!”王大娘嗤笑,“怎么敢呢?好不容易巴上一门好亲事,你没看刘地主那一家子,都恨不得给人家磕头叫祖宗了,还敢去难为?”

就是,看刘地主对新郎官那谄媚的样子,和一条摇着尾巴的狗真没什么两样!木安可对此嗤之以鼻,看那新郎官,比活祖宗的谱都大!不就一介商人吗?有俩钱,比农村人生活得好而已,论社会地位,士农工商,你还不如农民呢!

“就图个名声,也不管自家姑娘今后好不好过?”

“谁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过的好了,多帮衬着点娘家,娘家人也高看一眼。过的不好了,在婆家受气,回娘家也得不着个好脸色。有爹娘在还能每年回来一两趟,爹娘不在了,就和娘家断了来往的也不少。”

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悲哀,在家人的眼中,也就只分有用和无用。

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刘地主是竭尽所能,鸡鸭鱼肉准备了个齐全,特地请了县城里的厨子来主厨。众人都夸刘地主大方,说这铺排,比昨天去送亲时只喝了两碗汤汤水水的娶亲席厚实多了。

午时,小两口才到家,男的骑马,女的坐了一顶两人抬的小轿,连个丫鬟都没带。到了门口,新女婿下了马就大步进去了,新娘子却半天不见动静。刘家大老婆,胭脂的亲娘把头探进去问了几句,就住了笑脸,回头说新娘子害冷,冻着了,一叠声地叫人去取个大斗篷,把人严严实实的裹了出来,胭脂一脸憔悴,双眼红肿,走路都磕磕绊绊的,完全没有了以往一村之花的骄矜,被一众人等拥簇着也进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