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照归路(80)

作者:云中锦字 阅读记录

一个小丫鬟从轿子里提出了两包点心——看样子,这就是婆家的回门礼了。

怎么回事?留下外面的吃瓜群众大眼瞪小眼,人人眼里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不大一会儿,刘家管家的儿子喜子骑着一匹马飞快地朝村外跑去。一个多时辰后背后背着个包袱急急的回来,到门口下了马把缰绳扔给接着的人,连口气都顾不上喘就跑进去了。

这又是搞的什么名堂?大冬天的,马身上竟是大汗淋漓的,刘家平时是多爱惜马啊,今天怎么这么舍得呀?

回去的时候,刘地主说天太冷,特意安排了一辆带篷马车,装了半车的回礼,又让家里的婆子跟着,把人送走的。

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村中人议论纷纷。但议论也只是一阵子,这件事就这样很快过去了。

转眼新年在即,今年的上京城依旧热闹非凡,唐家的白糖进过上后赢得了宫中一片夸赞,人人都说用白糖做出的点心都好吃多了。

皇上高兴,传旨今后宫中所用白糖就用糖家的了!这让唐家的白糖很快就闻名上京,唐家铺子里的白糖也被人们一阵疯抢,即使要价很高也差点断货。还有唐家名下的酒楼推出的火锅和转盘桌子,很让唐家出了阵子风头,也狠赚了一笔。

除夕夜,宫中摆宴,宁王江闻煜进上的二十坛酒又引起人们一阵轰动。

这不是胭脂醉吗?是外邦进贡的,原来由于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数量本就不多。后来又因为起了战火,更是多少年都没见过这种酒的影子了,宁王是从何得来的?

不不不,改名了,叫君莫笑!是宁王在封地上一祖传酿酒的人家高价求来的。

好好的名字要改它做什么?可当人们看了酒坛子上题的那首诗后就都没有异议了,都在想,这名字改的也不错,因为这首诗太好了。

酒好,诗好,喝好酒,品好诗,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人摇头晃脑,面前放的酒却半天还没喝完——每人只有一杯,舍不得喝呀。

在场的都在问这首诗是何人所作,比那首什么胭脂醉强的没影儿了。这让梁家的人很不高兴,就说了些挑刺的酸话,但在一片赞美声中连个水花都没打起来。

第二天是新正初一,几位王爷公爷都涌去宁王府,却见大门紧闭,被告之宁王已经回封地了。

什么?大年初一就着急忙慌的回封地干什么,显摆他的封地离京城近呀?不是故意要躲我们的吧?几个年龄小的咬牙握拳,几个年纪大的就破口大骂。

王府守大门的也是人精,见状赶紧给大家赔笑脸,说诸位王爷公爷,实在对不起了,这君莫笑我们王爷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的,已经全部进上了,真的已经没有了。不过诸位既然来了也不能让您们空跑,我们王爷还准备了另外一种酒,几位要不要尝尝?

“可不要哄我们啊。”鲁国公和晋王是武将,说实话,他们根本不爱喝这种果酒类的,男人嘛,还是喝烈酒的好。只可恨两人都是怕老婆的,家中母老虎还就都喜欢这甜腻腻的酒,已被揪着耳朵唠叨了大半晚上了。现在你敢说没有,我们要是敢说信了,回家还不得被罚跪搓衣板呀?

“王爷,公爷,二位尝尝?”门房拎出一坛酒,当街打开泥封,倒出两碗,立刻酒香四溢。

鲁国公在下风头站着,最先闻到香味,他一把抢过一碗就喝了一大口,“好酒!”大喝一声,一仰脖,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伸碗“再倒来!”

晋王见势不妙,也赶紧把自己碗里的酒喝了一口,眼一亮,却没有像鲁国公那样的大呼小叫,也急忙把剩下的喝了,空碗也递过来,用眼神示意:倒酒!

众人一看,呼啦啦全涌过来,一下就把俩人挤到一边,纷纷抢碗倒酒。

鲁国公站在一边,看着碗里剩下的半碗酒,再看看地上洒下的湿印子,无比的惋惜。晋王把自己碗里的酒赶紧喝了,狠狠地瞪着鲁国公说:“都一大把子年纪了,遇事还是这么毛躁,自己闷声喝就行了,还非要大声喊出来。看看,他们知道都去抢了,叫你喊!叫你喊!现在还愣什么?快喝了去再问他们要啊!”

鲁国公醒悟过来,把碗里的酒一口吞下,两人组队冲过人群,钻进门房,一眼看见墙角放着的酒坛子,登时心花怒放,一人抱了两坛就往外跑。

第六十一章 春回万物苏

外面的人看见也不再抢喝了,把碗一扔,都往门房冲去,晋王眼明脚快,躲在边上,鲁国公则差点被人群挤倒。刚要张嘴骂几声,看见晋王在一边猛使眼色,往自家车那里跑,知道这位王爷心眼子比自己多,也就不再多话,也跑到自家车前上了车,一连声地吩咐赶车回去。至于家里的母老虎,不管了,大不了是多跪一会儿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