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不会在未来等你(36)

作者:温茄茄 阅读记录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然而中庸在现代汉语中,却是一个贬义词。根本没有体现古人所向往的“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什么是中?

中,就是中道而行,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不偏就是不走极端。这是因为不能不行中道,而且也不应该不行中道。

为什么必须行中道?

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于其中。天道、地道都是人做不到的。天生万物人做不到。地厚德载物人也做不到。在人的社会中对于危害社会的人是如何处置的呢?该杀!因为有该杀,所以人是做不到天地那样的道德,只能退而求其次:义。义就是合理的杀。因此,人是不得不走天地之间的那条道——中道。

为什么走中道是应该的?

中道即人道,人道即礼义,《荀子·儒效》:“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简单地说,礼义就是让多数人能够安定地生活的社会规范,具体而言,礼就是规范该做哪些,义就是规范不该做的做了就该杀,礼义合在一起就是规范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行礼义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有秩序地生活,使人得其生,这其实就是仁,而仁是所有人都应该去做的事儿,所以应该行中道。

中道即人道,人道即仁道,仁道是符合人性的,谁都不该违反,谁都应该照着做,而且应该一直做下去,这就是“常”,所谓“常”,即常有常存。故“庸者,常也”。

所谓“中庸”,就是把仁一直做下去。不行仁,这叫不仁;做了一半,这叫中道而废。

年级组长老刘把陆健行叫到办公室,说是问问夏茹的身体状况。两个人在办公室里谈了很久,具体聊了什么,陆健行连夏茹也没有告诉。

但夏茹还是看出来了,陆健行等的这个人,就是老刘。

关于老刘可能跟陆健行说的话,夏茹有几种猜测,学校弃卒保帅或者息事宁人也许是最优选择,但要是用这种策略,倒不应该是与一个学生浅谈,只要从根子上停了姓孙的这种权利,也就结束了。如果说要与学生聊聊,一来是试探一下事情发展的程度,做个估量;二来就是他们期望的那种可能,老刘作为年级组长,很可能还保留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真心,所以他是来帮助他们的。

也有可能这种帮助,也是一种自保,作为孙的顶头上司,如果一点作为没有,一旦事情闹僵闹大,他也是泥菩萨过河。

但是这一点正遂了陆健行的意。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恩格斯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老刘就是学校这个利益集体里的一条缝,他既想要既得利益,又想要保住自己的声誉,再加上一点点的良心。在他眼皮子地下,姓孙的可以这么猖狂,其实少不了他暗地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不管过去他是如何选择的,只要现在他愿意站在陆健行他们这边,过去做了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陆健行想得很开,他和这些老头只不过是人生短暂的交集罢了,总归这段日子过完,还是桥归桥路归路,想必这位刘老师、孙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夏茹比他想得还要多一些,因为这几年,虽然短暂,却会像蝴蝶效应一般,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上辈子的他深有体会。还记得刚重生回来的时候,他还跟郭海东说过老刘和孙的关系很好,要不是陆健行点破,他还真的以为老刘就是他记忆中的那个老好人。没想到,在这样慈眉善目的皮下面,竟然也是一副五毒俱全的内脏。还好这辈子老刘动摇了,也许这次动摇之后,还会故态复萌,但是这一次的动摇,至少能让他们这一届的人获得不少安宁日子。

上一篇:螳螂捕蝉 下一篇:我的书粉遍布全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