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风刀割面(48)

作者:璨钰 阅读记录

见忽必烈开了口,燕真等人附和道:“公主天真之言,却比我们说的明白,原是我们想复杂了。”也不知是安慰还是恭维。真金看了看我,倒是一脸的赞赏之色。

忽必烈点头表示同意,随即拍板:“很好的理由,就这么说罢。”一招手:“来人,修书给大汗,请战!”

第22章 出征

忽必烈的请战书是八月底送出去的。据侍从传来的消息,蒙哥汗现在尚未到达利州,文书传送应该不会太迟。忽必烈和藩邸诸人苦苦等候,终于在十月中旬,等到了蒙哥汗的回复:“忽必烈大王脚病已经痊愈,怎能独居潜邸坐视汗兄出战?现命忽必烈代替宗王塔察儿率领东路军讨伐宋国。”这口气倒是和忽必烈请战理由极为吻合,兄弟俩虽各怀鬼胎,但也都给彼此一个好听的说法。

得到大汗批准,藩邸诸人喜不自胜:忽必烈终于再拾兵权,有机会重出江湖了!

届时,漠南一带的蒙古军、汉军的统辖权又被忽必烈重新握在手中,有了兵权,腰杆都硬了几分,在诸王中也能恢复声望了。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这才能真正的重树威望。塔察儿东征不利,已经让蒙哥汗十分恼火,被重重责罚一通。如今,蒙哥命忽必烈为东路军统帅,自然也是寄予厚望。相应地,若是忽必烈也重蹈覆辙,下场恐怕比塔察儿更糟糕。

接到任命后,就是部署南征事宜了:点数兵丁,准备马匹粮草等财帛辎重,当然还要制定行军计划。霸突鲁被留下同众人一起商议军事。只有帖木伦带着安童回府料理家务了。

塔察儿是在襄樊一带受阻。襄樊地理位置重要,易守难攻,然而,忽必烈并不想去啃这块硬骨头。经诸人商议,大家都把目光盯向襄樊以东的鄂州城。鄂州处长江中游,又扼汉水入口,也是兵家重地,西可援蜀,东可控淮,北镇荆湖。换句话讲,就算蒙哥汗出师不利,无法从蜀地沿长江直下的话,忽必烈只要控制鄂州、淮水一带,也能独当一面,东流直下,直取临安。

蒙哥汗虽亲征川蜀,但他能否成功同东路军会师潭州,忽必烈似乎并不看好,为此,也深感东路军责任重大。

点数兵丁,发现手头可用的兵力大概有有五万左右,其中:一万jīng锐是木华黎国王孙霸突鲁所帅蒙古军,还有张柔、严忠济、解诚、史权等汉地万户军。部署完毕后,忽必烈先命霸突鲁领兵赶赴汉水一带,他自己随后再从汝南直下江汉,并与兀良合台所帅南路军相互策应。

出征前,汉人谋臣百般劝诫忽必烈要“兴王者之师,切勿嗜杀扰民”等等,忽必烈对此倒是欣然接受。早年征伐大理时,忽必烈已改掉了蒙古人一贯的屠城恶习,而他本人又信了佛教,此番也不想大开杀戒,有征无战是最好不过了。为此,他还特意叮嘱先行的霸突鲁务必严厉约束部下,切勿嗜杀。毕竟,若是打赢这场仗,土地和百姓都是自己的财富,怎能不爱惜?

对外的军事已布置妥当,对内,自然也要妥善安排。忽必烈的藩邸侍从谋臣大多随行,留守开平燕京一带的重任就落到了长子真金的肩上,王妃察必也会帮忙照管。如今,漠南一带的财赋、司法诸事自有汗庭任命的断事官主掌,但留镇漠南的军队则由忽必烈一系统帅。可以说,真金的责任还是相当的大的。

真金现在已经十六岁了,也快成年了。从幼时起,忽必烈就授命儒士姚枢、窦默等教他读书,年长些,也开始参预王邸诸事。忽必烈素来喜欢他稳重的性情,此番也放心让他独当一面。何况王妃察必并不是普通女人,也很有见识。忽必烈并不担心。

只是那木罕,一向被宠溺惯了,跋扈嚣张,除了忽必烈和察必,无人能管束了他。对于这个让人头疼的嫡幼子,忽必烈不免多嘱咐了几句,要他一定要听长兄的话。那木罕嘟哝着嘴,很不情愿的答应了。

至于我嘛,忽必烈倒没什么担心的,只是就起居饮食上多说了一些,以便保养好身体。又让我放心,说他已请示好大汗,我的庶母庶姐们不日便可被送回了,我也就有伴了。

想到忽必烈是要和宋国作战,对于我这么一个被后世的民族大义熏陶了多年的标准青年来说,心里总是不太舒坦。穿越前虽是蒙汉混血儿,但从小到大接受的就是汉文化教育,融入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和汉人jiāo战……眼下不可避免,让忽必烈出征已是最好的选择了,至少他不嗜杀。如今,我身为异族剥.削阶.级的一员,在背负了很久的罪恶感之后,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