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大理寺少卿日常(39)

作者:司马兰阑 阅读记录

“那官宦人家呢?”

江砚白猛然停了脚步,看她一眼,继续道,“本朝商人不得着丝绸。”

沈鱼:“……”她忘了古代还有这规定,她现在在江砚白眼里肯定是个法盲。

“那孩子穿的是云华锦,千金难求,今年也圣上只得了十匹,赐给了各宫娘娘和几个王爷。晟郡王虽是郡王,却不在圣上赏赐的人之中。”

“那是因为郡王妃?”

江砚白点点头,沈鱼总算扳回一城,显得不那么傻。珍宝阁每日进账如流水,买匹云华锦自然不成问题。

“郡王妃是珍宝阁东家,当初这桩婚事,还是盛京城中的美谈呢。”

这事沈鱼倒是知道点,全因为崔四那张闲不住的嘴,一得空就说起这京中贵人的八卦来。

当年曹氏以女子之身建立了珍宝阁这个京城首屈一指的首饰铺,还是很令人佩服的,她的婚事,自然也备受瞩目。

曹氏追求者众多,不乏些勋贵子弟,还有人聘礼都抬上门了,却被丢了出来。

那人便不爽了,大骂曹氏太过强势,将来定要熬成老姑娘,是个嫁不出去的。没想到第二天晟郡王的花轿就上了门,替曹氏撑了腰。

沈鱼还有个疑问,“可郡王妃即使是疼爱小女儿,今日的反应也有些过度了吧。”

江砚白又停下了脚步,抬起了头,天上只弯弯地挂了个峨眉月,月光有些淡,前方的青石板有些看不清。

他遥望前方,眼中愁绪渐浓,“至今日,京中已然失踪了三个女童了。”

第18章 虎皮鸡爪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没……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没有一点消息传出?”沈鱼诧异,这算很严重的事了。

江砚白眼中有些晦暗不明,“寺卿大人下的令。淑妃即将出宫省亲,这时候不能…有问题。”

最后三个字他说得极慢,似乎隐隐含了怒气。

沈鱼了然,顿了顿道,“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大理寺内部也有派系,沈鱼只是闲聊时听黎辞舟与小杨提过一嘴,现今的这位寺卿大人,在政见上与江砚白颇有些不同。

“京中不平,百姓受灾,实是我的过错。郡王妃估计是听到了些许风声。”江砚白很自责,最早失踪的女童据今已有十日,却找不到一点线索,而且失踪了这么久,女童的情况,凶多吉少。

沈鱼所见的江砚白,从来都是丰神俊朗,云淡风轻,而今日她却从他的神情中察觉到了一丝脆弱。

沈鱼抿了抿唇,“江少卿,今日我买到了两串特别难吃的糖葫芦。”

这话题转变的有些太生硬了些,江砚白抬眼看她。

沈鱼眨了眨眼,“可就算是不好吃,也舍不得丢,花了三文钱买的呢。江少卿你若是买了个难吃的糖葫芦,会扔了吗?”

江砚白忽然明白了她的意思,唇角漾起笑,“不会。”

世上诸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身在其位,为百姓做事才是他的目的,就如买到了不好吃的糖葫芦,已经在手里了,不好吃也得继续吃,不然就太浪费了,不是吗?

沈记到了,沈鱼笑着回头,柔声道,“江少卿,我到了,天色已晚,早些休息吧。”

江砚白目送着她进门,直至听到了插上门栓的响动才离开。

月上中天,有一两颗星子在天边闪烁,写着沈记二字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晃着。

翌日一早,江砚白照常上衙,小杨面色不好的从外面进来。

江砚白皱眉,“又有女童失踪了?”

小杨摇了摇头,“不是,隆义坊的武侯来报,发现了一具尸体,是个成年男人。”

“带路。”

隆义坊缁衣巷内,十几个武侯围在巷前的那个水沟内,外头簇拥着一圈百姓瞧热闹。

“怎么回事呀,这个阵势?”

“说是死了人!”

“阿弥陀佛,别是来了江洋大盗吧。”

缁衣巷的百姓有些心慌,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江砚白命人将人群驱散,泥地上数不清的脚印早已经破坏了现场。

尸体从水沟里捞出来,因着被水泡过,身体胀大了几倍,已辨不出本来面目,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来。

仵作到了现场开始验尸,江砚白问旁边的武侯,“是谁报的案?”

武侯堆里站了个瘦小的男人,此时已软了腿肚子,双腿都在打颤,“是……是小人报的案。”

男人路过这,有些尿意,便打算解个手,谁知刚解开裤带往下一瞧就看见张面目全非的脸,那人似乎是死不瞑目,瞪大了双眼。他当时就被吓得七魄丢了六魄,跌跌撞撞跑去报案了。

江砚白又问了几句,男人老实答了,没什么其他的疑点,江砚白便让他先走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