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211)

作者:秦君隐 阅读记录

冯明检随手翻看着桌上参奏、或者说是告发于桓的那一封奏疏,敏锐的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几处细节,只见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于桓还是心存侥幸的,这些年来他虽行事张扬,与人交谈也是直来直去。

可这些要脏手事儿他全都藏得干干净净,一点不敢怠慢,怕的就是有今日这种情形。

心存侥幸,自然是不肯说实话,但凡能诡辩、能推脱的,他一一辩驳回去,大有跟冯明检干上一架的架势。

冯明检心里已经挤压了许多怒气,一摔惊堂木,厉声呵斥:“你口口声声说问心无愧,自认清廉,本官倒要问问你哪儿来的钱整日宴请宾客、花天酒地?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非得搜出账册摆在你眼前才肯招认吗!”

于桓毫不犹豫低嗤一声,呛了回去:“冯大人既然还没有证据,凭什么逼于某招认?莫不是你冯明检也想学那刑官酷吏,来一出屈打成招?”

冯明检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一旁的侍从官员,心里盘算着搜查于府以及审问女眷所需的时间,左不过就是这几日之内的事。

于是,他道:“本官不喜欢屈打成招那一套,于大人想等,那就等吧,等过几日证据俱全了再审。”

冯明检看见于桓的眼中显然多了几分恨意,那神情一看便是怒极了咬牙切齿,于桓越是怒不可遏,他看来越是舒心。

拍案起身,冲着堂下官吏吩咐道:“来人!押回去。”

第115章 不情之请

一旁的官员目送于桓被押了出去,侧过头压低声音问了一句:“大人,不审他咱们怎么找证据,总不能干搜啊……”

冯明检摇头一笑,只管整理着桌上的东西,眼皮子也没抬一下。

“跟他费口舌一下午未必问的出一句。他于府不还有女眷吗?比审他本人容易多了。”

——

冯明检从于夫人着手,果真三言两语乱了妇人的心思,从她口中套出了于桓名下产业,又顺藤摸瓜摸到了于桓的私库,那满眼珠玉金砖惊得上门的官员目瞪口呆。大理寺这个地方,恐怕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财。

“都说礼部清汤寡水吃力不讨好,咱们于大人倒是厉害,能吃出一座金山银山来。”

冯明检冷眼扫视一周,大手一挥,即刻有小吏上前抬起箱子搬到门外的马车上。

待到日上三竿时,于桓这小金库已是分文不剩,冯明检这才转身出来,命人贴上了封条。

“做什么呢!”冯明检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马车一旁一个官员的身后,鹰似的锐利目光盯在他的手上,只见他紧紧攥着的掌心里似乎有点点金光。

那人泄了气似的低下了头,讪讪将手里的东西扔回马车里。“没,没有,不小心洒出来了,下官捡回去……”

冯明检也不戳穿,扭头看了看两旁装聋作哑扮瞎子的几人。“他明日不用来了,往后也不必,大理寺还不差这么几个心术不正的。”

这句话一出来,那一时起意做了糊涂事的小吏算是完了。

搜出这些赃物,于桓一案进展顿时就快了不少。

那些心存侥幸的、有恃无恐的,此时此刻看见明摆在眼前的人证物证,一个个煞白了脸,支支吾吾半晌,一点看不出往日里的伶牙俐齿,再也辩不出花儿来。

这一串的事儿说快也快,说慢倒也慢,等江南官场牵系的官员纷纷落马,已经是长宁五年的十月了。

秋风已去,寒冬将至。

不知不觉间,江晏丁忧离京已经将近一年了。也就是说,丞相之位空缺也已经将近一年了。

前段时间朝中多动荡,朝臣虽有疑议,也都按捺着没提出来。如今江南一事的风波渐渐停歇,有些声音终于是压不住了。

“江大人为母丁忧三年,于桓获罪流放,丞相之位空缺一年,如今连中书令也空着了。且不论六部乃至地方各司官员,就这二者皆是朝中要职,怎能长期空缺?臣请陛下三思!”

有人挑了头,殿中顿时一片附和之声。

“臣请陛下三思!”

秦胥高坐上方,捏着一方手绢拭去额间虚汗,目光扫过下方百官,明明是一脸病容,却依旧不怒自威。“朕自会深思熟虑,诸位倒是很着急啊。”

话音落罢,就丞相一职又是争论不断、流言纷纷,说话间,不可避免地点到了薛继。

秦胥抬起小臂示意,底下顿时安静了。只见他将目光投向百官行列最前方,似笑非笑挑眉问道:“薛大人,你以为呢?”

薛继早有预料,他站在风口浪尖有些日子了,什么样的说法没听过?

听人发问也不惊慌,拱手一拜,轻笑应声。“臣资历不深,才学疏浅,当不得百官高看,亦不敢轻举误国。丞相一职至关重要,还是应当由陛下圣断。”

上一篇:公子如玉 下一篇:何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