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梦中千千万万遍遇见你(2)

作者:傅拙 阅读记录

算个半天,得出结论--两个双眼皮生出双眼皮的几率是15/16,生第几个的时候都是……

如果两个孩子呢?15×15/16×16……

她当时真是疯了。

苏湖看着堆积的档案,默默起身,推开玻璃门。

她忽然有些拘谨,两手无意识地在身后交叉,声音不大却有种视死如归的决心:“这次的采访让我去吧。”

“理由呢?你刚来我们报社不过两年,资历不够,文笔也不算很好,而且有时还不完全服从,最重要的是,这次外派很危险。”

主编轻轻点着头,她的好奇与探究并未试图掩藏,深褐色的大卷发,发尾晃着,摇摆不定,一如苏湖的心境。

“怕当然是怕的,但是去战火纷飞的A国其实也很刺激不是吗?”

苏湖尽量显得淡定,她望着人到中年却依旧精致优雅的女主编:“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要有理想和担当,哪怕再危险,这世上都需要有不顾安危将血淋淋的战乱伤痛暴露在阳光下的人啊!我会尽一个记者的责任,不给《希望》添乱的。”

“一切听从上级安排。”主编锐利的双眼划过苏湖白皙的脸庞,年轻的女孩双手躲闪着她的视线,似乎还有些畏惧,目光却异常坚定,不管是为什么,能自愿去战地就已经很难得了。

A国与S国连年征战,偏偏S国与瓷国交好,国内关心S国的读者不少。

而S国又位于五海三洲之地,战略位置险要,加上国际组织对战乱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视,不管是从军事政治还是社会人文的角度,作为政府喉舌的《希望》都不能放弃这块大蛋糕。

偏偏本来要外派的王朋母亲突然查出来肿瘤有转恶性的可能,病弱的老人家不同意独子去往边界也是人之常情。

而苏湖虽然资历不够,但是能在大学就争取到上任主编青眼,一毕业就进入在瓷国很有影响力的《希望》工作,的确也有她见解独到之处,而作为一个记者,她的人文温度也无疑是需要战地这个舞台的。

所以,在和父母亲友依依惜别之后,苏湖踏上了去往AS边境之路。

她没有想到,这次出行,改变了她一生。

谁知道我们下一秒会面临些什么呢?

未知的死亡与偷来的片刻欢愉并存,人世的苦痛与生命对希望的渴望交织。

战地没有粉饰的太平,战争是令人痛恨的原罪。

——2016年五月十五号SA交界

苏湖来到这儿已经两天了,连日的奔波让她筋疲力尽,但是恶劣的医疗条件不允许她病倒。

能够来到战地的记者都是体能比较好的,苏湖曾经创造女子百米跑十二秒半记录的身体也帮了她大忙,让她得以撑过头痛。

S国一向重视瓷国,特地派了两名在役军人保护《希望》报记者和同行翻译。

苏湖在他乡的第一个夜晚,捧着粗陶的大盂,吃着用当地的洋芋炖成的菜式,竟然也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

第二天,苏湖才明白,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弃田逃命的时候,哪怕是容易生长的洋芋红薯,对于S国一些贫穷百姓来说,也很难得。

翻译去山的另一边小解时,有个当地女孩子突然跑过来,在干旱缺水的S国气候的影响下,哪怕是白种人,她皮肤依旧黝黑,但是少女的活力却让这黑充满着光泽。

苏湖看着皮包骨的女孩子睁着大得出奇的眼睛,有些好奇有些胆怯地用方言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双手不停地比划,疑惑地问懂一些汉语的士兵,才知道小姑娘是来要大盂的,用来盛糊状食物的陶盂,是她们家唯一能拿的出手的食器了。

能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做饭是很大的荣耀,不仅是因为S国向来热情好客,也因为对于贫困的S国人民来说,瓷国的几张货币,已经相当于他们大半年的收入,所以女孩子哪怕有些对于生人的迟疑,还是很认真地和苏湖道了谢。

已经离开很远了,小姑娘还是看着苏湖,从知道要来这个偏远的地方开始,苏湖就在准备适合的衣服用具,可是哪怕在她眼里再朴素不过的衣服,也值得女孩羡慕不舍地看着。

贫穷并不可怕,至少在和随时可能死亡的恐惧相比的时候。

S国已经两年没有和A国爆发过大规模武装冲突了,但是小规模械斗时有发生。

而且,随着两国军事投入的增加,高科技武器越来越多,生化攻击使得许多妇孺难以存活。

而受过毒气袭击的孩子,在医疗落后,而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也很难像世界上其它的孩子一样茁壮,哪怕他们同样有着憧憬着未来的明亮双眸。

见过小姑娘后,苏湖又跟着翻译去走访了村里其它人家,淳朴的老妇人听到苏湖来自瓷国,是来帮外界了解她们,让她们生活得更好的时候,不由热泪盈眶,对于苏湖的问题她们都很配合地回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