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76)

作者:云晓 阅读记录

“你放心, 那些捧角家大多只是有贼心没贼胆的,既然要捧角儿,必然是有着两三分实力的。

而且这捧角儿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说她们在戏台上穿的那套戏服, 便价格不菲, 这角儿要唱一出好戏,必然是需要相应的戏服。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 这戏台之上尤是如此, 就比如说贵妃醉酒这出戏,光戏服就少说五六百块钱, 这还不算头面的呐。

你道这些东西谁出?还不是那些捧角儿的, 这林林总总, 若真的全心全意的捧角儿, 家里非得有个家财万贯才可以。”

徐瑶听了只咋舌,果然是她见识浅薄了,五六百块钱, 抵得上中学教师一年的薪水了,果然是她玩不起的。

“可我以前接触新戏,似乎没听说过这个?”

“你自己都说了说新戏,新戏大多剧本简单,演员的服装哪里有着这么考究,现在新戏不都倡导节俭吗?”

徐瑶听着越发的糊涂了,想来她此生是与那戏剧无缘了,更是做不成捧角家的,毕竟她如今是身无分文也不为过。

只要拿着手中这篇鼓吹秋玉荣的稿子,苦笑着,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实在是形容的太过了。

“那这份稿子?”

徐瑶有些犹疑不定 ,竟然是捧角家的稿子 ,就和现代很多粉丝说的话一样,难免会有些言过其实。

“既然放心不下,那就暂时不要用了吧。毕竟我们的报刊也并非以这个作为我们的主要内容,许是那个初入门的,将稿子投错了地方吧 。”

徐瑶听着这话很有意思,不解的问:

“难道还有专门捧角儿的报纸么?”

“自然是有的,只是你是我来不关心这些,所以不知道罢了。”

徐瑶点头并不反驳,你是听着昭兰刚刚的讲述,感觉颇为通晓里面的弯弯绕绕,继续剥着橘子,道:

“这些你是如何知道的?难不成你也捧角 ?”

“我是不捧角,然我的表哥在这方面却是极通的,我常听他说,自然而然的也就知道了一些。”

徐瑶点点头,说着便将稿子扔到了无用的那一堆里,兀自喝起茶来,两人一面聊天,一面定下要刊发的稿件。

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钟,才将稿件交给了排字房,这会时候不早了,回家去并不安全。

因为办报这种事情,大多是在夜间,几人也都熬夜惯了,故而在后面设了两间小房子,分男女,作为暂时的休息的处所。

徐瑶和昭兰两人进去躺了一会,昭兰问道:

“贞洁牌坊一事,你打算让谁去采访?那天正好是星期三,你我都没时间。”

“让老胡带着梦语一起去不就行了,正好可以锻炼一下梦语的能力。”

两人就这样拍板做了决定,老胡其实不太愿意淌这个浑水的,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夜间徐瑶翻看着老胡和梦语送上来的采访稿,用钢笔圈出了几处,因为前世的原因,她钢笔字写的不错。

对于这样一份采访结果,徐瑶并不意外,但若真的据实发布了,她们《平权报》就枉担了“平权”二字。

春秋笔法,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一件轻车熟路的事,但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这样的事无疑是有违于其职业道德的。

不过徐瑶会在乎吗?

她做过记者,据实报道,不掺杂任何私人的感情,以纯粹的客观的精神来进行记录,这是记者该有的职业精神。

可现在的徐瑶可不是记者!她是一个有着明确倾向性的主编,作为编辑,她的文是可以有着自己的态度。

同样的事,以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叙述,表达的感情是迥乎不同的,对于“贞节牌坊”这种东西,她是必然要批驳的。

写文批驳这样的事,徐瑶早已轻车熟路,不过片刻,一篇针对这件事的文就成了,不知为何,这篇文并没有立刻发出去。

徐瑶心中有些惶惑不安,心中堵得慌,拿出书架上的《庄子》就看了起来,师兄是研究《庄子》的,她也听过师兄的课,不过对于《庄子》这门学问,总是敬而远之的。

老庄之学过于玄妙,徐瑶自知并无研究这个的能力,看着就已经有些勉强,诸子百家中,徐瑶最为熟悉的还是儒家经典。

徐瑶看了一会,索性拿出从师兄处借来的札记看了起来,边看边抄,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徐瑶这边的稿子虽然没发,但其他报刊关于这件事的确实大肆报道的,对于老夫人节烈的溢美之词简直要直接越出了纸上。

徐瑶看完之后,直接将纸拍到了桌上,站起来在屋子里踱步,昭兰似乎早已预料到这种情景,并不惊讶。

“你就是这会子心烦也是无奈的事,你那份稿子我看了,写的不错,为什么不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