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77)

作者:云晓 阅读记录

“写的不好。”

昭兰瞪大了眼睛,实在是有些难以置信,徐瑶的文她是看过的,虽说比不上大邹先生的文章那样犀利,却也是锋利无比的。

徐瑶这人看着谦虚,本质是个极为高傲的人,作为两位国学大师的弟子,国学功底自是不必说得。

就是新生的白话文,也是游刃有余的,这样的人,从三年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当然前提是某人不要用那么多笔名。

“易之,你莫不是不敢了吧?”

果然昭兰一激,徐瑶立马便有所反应了,年轻人总是这样,少年桀骜,耐不住性子,徐瑶又如何能例外。

“不是我不敢,我若是不敢又哪里会创办报刊,我担心的是……”

担心什么,徐瑶说不上来,总觉得有哪里是她忽视掉的,昭兰见徐瑶沉默了,又继续道:

“担心什么?”

徐瑶欲言又止,心里烦的厉害,长叹一声:

“罢了!就是现在我现做一篇也不算迟,原不过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

说着便打算研磨,昭兰将钢笔放在她面前,笑吟吟的看着,徐瑶无奈的摇摇头,遂舍毛笔而选钢笔。

“莫要怪我,你毛笔写的慢,还是钢笔来得快些。”

徐瑶不言,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崭新的信纸,铺开用镇纸压着,扭开笔筒,略微思考不过片刻,就提笔。

昭兰一直在一旁笑意盈盈的看着徐瑶写文章,徐瑶偏着头写了不过百字,咬着笔尾端,发着呆,构思着,然后又提笔写。

不过半个时辰,徐瑶就写完了,吹了吹纸上未干的墨水,然后递给了昭兰,昭兰小心翼翼的接过。

通篇一览,文风依旧,徐瑶笔名多变,若非极为熟悉的人,凭着文风就能识别一二。

“好啊!不亏是徐易之,这样的文章大概也只有你能做到吧。”

徐瑶笑着转动着笔尖,对于昭兰的赞美完全的受了,对于写这样的文章她早已轻车熟路,眼神中满满自豪的神色。

“那我就交给排字房了,保证明早就见报。”

“诶!等一下,我再看看。”

“你的文我是放心的。”

“可我自己不放心,我可没季舒先生那份自信,需得好好检查后,方可见报。”

昭兰将稿子还给了徐瑶,无奈的道:

“你未免也太小心了些。”

徐瑶检查了一遍,又将里面的部分字词语句做了更改,最后落笔“顾闰秋”。

“闰秋?何意?闰九月?”

“我出生的年岁便是闰秋时节。”

“你是庚子年的人,那年并没有闰秋,你是在诓我?”

徐瑶笑而不语,有些事情是没法子进行解释的,前世之事离她似乎早已远去,六年过去了,隔世之事概不过如此。

顾闰秋这个名字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出现在了1922年燕京城的年尾,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宛如一柄利刃横插在燕京的报刊界。

顾闰秋,无人知其来历,无人见过其真面目,但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平权报》上,以批判政府表彰节烈的文章而闻名。

如果说徐易之的文总有着两分顾忌,那么顾闰秋的文就锋利如同利刃,直入人心,让人战栗。

此后《平权报》多了一位叫顾闰秋的主编,此人来历无人知晓,以锋利的笔触赢得了不少了关注。

在上次节妇表彰一事已近尾声时,一篇《论新时代媒体人的责任与义务》一文,直指那些对节烈制度大加表彰的报刊。

文笔之锐利,令人汗颜,文中直接指出媒体这种对于“贞洁牌坊”的追捧不仅无益于社会之解放,还会造成人的悲剧。

文章中指出传统节义观念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的提倡,妇女自主选择节义的理由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名誉”。

媒体这种做法无益于火上浇油,是极不有利于妇女思想的解放,身为媒体人不以明德正理为己任,反倒助长这些歪风邪气,实在是愧为这个职业。

顾闰秋这篇文章引得社会议论纷纷,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她的矛头直指地是各个报刊的记者和编辑。

都是写文的,哪个是肯轻易让人骂的?这样一来,报刊界免不了是一场血雨腥风。

第89章 一时间,燕京的报刊界是……

一时间, 燕京的报刊界是热闹非凡,骂来骂去的,不知有多少报刊都在自己的报纸上批判《平权报》。

特别是发表文章的顾闰秋则成为众矢之的, 在燕京街头随便买一份报纸, 十份报纸必有无份是在骂的。

不过这顾闰秋也不少好惹的, 一个人舌战群雄, 因为《平权报》是周报,不能及时刊登顾闰秋反驳的文章。

顾闰秋的文章也频繁出现在其他的报刊上,一时间舆论纷纷, 看戏的不少, 有些人买报纸就是为了看双方论战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