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易(90)

朱棣此人雄才大略,但是疑心颇重,与他老子朱元璋一样,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秉承朱元璋设立的内阁制和给事中制度,内阁制就是朱元璋担心丞相权力过于集中,废掉中书省之后,参照宋制,设立了华盖阁、文渊阁等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这样的一种制度,这些诸阁大学士组成了内阁,但是这些大学士品秩却很低,只有七品至五品,但是朱棣却把他们与二品大员一级的尚书相提并论,解缙就是当今内阁七人之首,在朱棣身边最说得上话的就算他了。

给事中制度就是在六部中设立相对独立于六部尚书的给事中一职,负责稽核六部事务,有权力直接对皇帝上书,这些人品秩也不高,从正九品到从七品不等,但也正因为他们地位较低,也就敢于直言上书,一旦皇帝认可他们的建议,就有可能一朝跃上枝头得到提升,皇帝对于这班六部的监察人员也是十分信任。

在朱棣身边说得上话的除了内阁和给事中,那些随他打下自己侄子江山的旧部,也是备受恩宠,纷纷封侯拜相,或是出任地方大员。

而那些朱允玟的旧臣很大一批都已经遭到了清洗,诛灭九族的比比皆是,像夏元吉出任一部尚书的算是例外,况且夏元吉以前也不是朱允玟的心腹之臣。当然为了安抚旧臣,也有例外的,此人就是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深受朱允玟的信任,当年率五十万大军对抗燕王的就是此人,结果一战下来几乎全军覆没,燕王进城之日,开门迎降,受封了很多名头,试想这么一个帮朱允玟倒忙的家伙受到恩宠也是常理,不过唐栖提及此人时口气冰冷,神色有异,不知道为了什么。

另外这些大臣相互之间也不是一心一意的,为了立皇储一事,除了少数像夏元吉之类的新贵不愿惹祸上身之外,其他人旗帜鲜明地分为了两拨,一拨是随朱棣打下江山的武将以及圣眷正隆的李景隆,他们支持朱棣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勇猛好战,在靖难之役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东昌之败时朱棣中伏,手下头号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只身一人眼看被活捉,这时朱高煦引兵来救,朱棣才转危为安,从此以为这个儿子晓勇善战,颇像自己,许诺大事若成,必封高煦为太子,可是朱高煦勇则勇矣,但是个性凶悍,骄横跋扈,以解缙为首的一般文臣并不是很看好他,反而支持长子朱高炽,理由是朱高炽本来早就是世子,如今立嫡长为太子,天经地义,而且朱高炽性情宽厚,办事持重,靖难之役时一直留守燕京,虽然没有战功,但是也是兢兢业业。朱棣自己对于皇储之事也是犹豫不决,颇为犯难。

我对这些听得极为认真,因为金宇翔一行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朝中有份量的大臣为他们出头,这些情报自然十分有用,只是唐栖怎么会知道这么清楚,联想到她上次抨击道心门时的言语,我似乎抓到了点什么。

赶了五六天路,离京城南京已经不到百里地了,唐栖的伤势好了不少,从表面看起来已与常人无异。坐了这么多天的车我们两个也有些乏味和憋闷,于是在第六天的早上打发了车夫,决定步行到京城,反正一百里地也用不上多少日子。

行到中午,赶了二三十里路,也有些累了,我们决定在一个小镇的酒家休憩一下,用过午饭再走。

酒家店面不大,并没有多少客人,总共只有三拨。在最里头一桌是两个身材魁梧、眼神炯炯的大汉,还有一个猥琐的小老头,看见我们进来,打量了我们一下。中间还有一桌是两个商人打扮的家伙,一个五六十岁,一个只有三十出头,正在用筷子敲着桌子,桌上只有酒而没有菜,看样子这里的厨子手脚比较慢,他们两个等的有些不耐烦了。靠门的桌上还独自坐了一个白面书生,正在磕着花生米,桌上也是没有其它小菜,也有些不耐之色。

打量了这群人一圈之后,我才有些哑然失笑,怎么做线人时的习惯又上来了,可能是这个小酒家与我的茶寮有些相似吧。我与妖女被小二引到了靠墙的一桌,这十四五岁的小家伙还偷偷对唐栖说这桌好,这桌晒不到太阳。

这年头,多大的一个小毛孩子,怎么也这么好色,看唐栖长得好看,竟然就献起殷勤来。不过想到我以前第一次看到金姐姐时的模样,也就不以为然了,反而觉得这小子有些亲切,颇像以前的自己。

小二殷勤地为唐栖抹干净座椅,并且卖力地推销起一道名为将军过桥的菜式来,说这是当地名菜,以新鲜的黑鱼作为主料,将鱼肉切成片,投入葱白段、笋片,冬菇片煽炒,加绍酒、精盐等佐料,淋芝麻油,即成炒菜。将剩下的鱼头、骨、肠,放入炒锅内,舀入清水,加绍酒、葱姜、笋片、虾子,置旺火上烧沸,放上火腿片即成汤菜。上桌时另配姜末、香醋蘸食。一鱼两吃,有菜有汤,鱼片洁白滑嫩,鱼汤浓白香醇,既美味又实惠。

上一篇:东边雨 下一篇:啸剑指江山

水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