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暴富了[八零](58)

作者:生笙慢 阅读记录

“是这样的,对于您举办这次比赛活动, 我想采访您一下,问几个问题。”李华道。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苏蕊笑着应下来。

“李记者不用敬语,您年长,喊我小苏就行。”苏蕊道。

李华顿时觉得苏蕊这人会来事, 便也顺着话,改了称呼。

比赛场地当采访处很合适, 李华拿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开始准备记录, 他问道:“苏记现在生意火爆,可谓很成功啊, 请问你当初是怎么想成为一个个体户呢?会不会觉得当个体户,会有损面子?”

苏蕊一脸正色, “虽然我没有上过大学, 但是读过书也明白几分道理, 如果有能力,我们身为有志青年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探索过程中,我愿意身先尝试,去为更多的人积累经验!成为个体户没啥不好意思的,靠自己手艺赚钱,还能给国家缴税,我觉得自己很光荣!”

李华听到苏蕊能说出这番有觉悟的话,顿时肃然起敬!

接下来又问了几个问题,越了解苏蕊的出生经历,李华心里越是感慨。

刚刚才十八岁的女同志,农村出身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还特别有思想!年纪轻轻就知道要为国家做贡献,反观自己碌碌无为几十年,手上握着笔杆子,却没写出过几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不禁回忆起读书时,老师教导一名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此刻,他难道不应该为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正名?

李华一边感觉惭愧,一边又觉得是苏蕊让他重拾了初心,不禁对苏蕊心生好感,决定回去一定要好好为苏蕊写一篇文章,宣扬这种人人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引导新风尚!

苏蕊不知道自己的场面话,让李华想了这么多,她送走人后,越想越觉得高兴,现在报纸还是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必备工具,如果真能刊登在报纸上,苏记的形象无疑会变得更加正面,这里面的好处不用多说。

苏记开张前,苏蕊也曾考虑过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用来宣传,但算过成本后苏蕊思索再三还是放弃了,有流动摊位的口口相传,时间长了效果也不差,但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自己买的广告又咋会比得上正面的宣传?

事情办完,不知道这篇文章啥时候能登出来,苏蕊也没太放在心上,但她心里还是盘算起,为以后不知啥时候到来的客流高峰提前做好准备啊。

李华留下来采访,比家里人晚回家,开门进屋,就见大小三人趴在桌边,手里拿着刚买回来的月饼盒子看。

“有这么好看吗?BBZL ”

“当然好看!你看这上面的祝福语还不一样。”李华妻子像发现啥新奇东西,高兴的笑。

李华凑过来一细看,还真是,他家买了三盒豪华装,每盒写的内容都还不一样,例如花好月圆,阖家团圆等吉祥话,编成优美、朗朗上口的句子,让人读着就像真正收到了祝福一样。

“心思真是巧,”李华妻子不禁感叹,这么用心的东西,让人买回来一看就真心觉得这份钱花得值!

“也不知道别的盒子上写的是啥?”

李华妻子突然好奇,要是多买几份回来呢?

“还买?”李华下意识反问。

“咋了!不行啊?”李华妻子叉腰,“都好几年中秋过节没回过我爸妈家了,我想着今年回去,买上点像样的礼物带回去,我这面上也能撑过去,咋了,给我爸妈买东西十几块钱你就舍不得了?”

机关枪似的突突突,把李华听得耳朵一震,心里只觉得冤枉,赶紧解释:“我哪有不同意的意思,给爸妈买东西我啥时候含糊过,花再多钱都是应该的!”

李华妻子哼哼两声,“这才差不多。”

手伸到李华跟前,“给你岳父岳母买东西,拿钱来!”

李华哭笑不得,哼哧哼哧半天,从口袋里掏出昨天刚发的稿费。

“你是不是偷看我钱包了?”李华怨念,他全身就没啥时装过超五块钱。

李华妻子得意昂头,“我还不知道你,啥小心思都别想瞒着。”

揣上钱,准备赶紧去苏记把月饼订上,要是晚了后天没有月饼拎回家,她总觉得心里不得劲,这看过最好的啊,其他就觉得拿不出手了!

顺便去仔细瞅瞅,还有没有别的祝福语了,她一定得嘱咐店员给她来不重样的!

小小的月饼礼盒,给苏蕊玩出了各种花样,让这时候的人们超前体验到了收集的快乐~

被没收了私房钱,李华心中悲愤,坐在桌前文思泉涌,一篇关于苏蕊的采访文章火速出炉。

第二天一上班,李华就跑去将文稿递给领导。

李华对自己这篇稿件信心十足,觉得完全没啥问题。

人物正面,思想进步,小人物的成功典范。

从选题、切入点、文笔用词,李华觉得这是他最近几年,写得最满意的文章之一。

领导看了半天,放下手里的稿件,却先问了句别的。

“昨天比赛你去看了?”

李华一听,立马领会到意思,主动问道:“领导,你也去了?”

领导点头,“能紧跟时事,采访到一手信息,你做得很不错啊。”

受到上司表扬,李华骄傲挺胸,眼睛变得噌亮,“那您觉得可以过不?”

领导大手一拍,“既能迎合过节的氛围,思想主题又积极向上,很符合我们的主流思想,立刻把这篇文章加进明天的版面上,把曹甲的换下来。”

李华心中一喜,这叫啥!领导是用实际行动肯定了他,不光文章写得好,领导更是把他当做自己人啊,李华BBZL 连忙点头应下。

心中大受激励,李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感谢一下领导的栽培。

“领导,昨天您去吃了苏记的冰皮月饼不?”李华暗戳戳问道。

“当然吃了,”领导点头,“味道确实不错。”

李华顺着话,自然接道:“领导,正好我家昨天多买了两盒,这不过节吗,我想着这么巧,您也喜欢吃,我给您送两盒,算我给您中秋问好了。”

领导不说话,默默点点李华,“你啊,就是太客气。”

“嗐领导说的啥话,这不赶巧了吗,”李华装作听不懂。

两人这边默契进行着职场交流,那边苏蕊还不知道李华特别给力的为她宣传了一波。

加班加点做完所有订单,空面粉袋子都堆了厚厚一沓,连轴转了几天,苏蕊面露疲惫,严燕兰几人也是累得不行。

苏蕊又不是啥黑心老板,本想着中秋节,店里下午提前关门,让大家回去休息休息,她也能和自家人好好过个节,谁想到七号早上一开门,呼啦啦进来一群客人全是来订购月饼。

苏蕊一问才知道,前天采访的文章,今天居然就刊登在了报纸上,这些赶来的顾客,都是看到文章吸引来的。

通篇文章把苏蕊塑造成了一位心向祖国,热爱劳动的进步女同志,苏蕊看完忍不住老脸一红,再往下看,文章下面,还附着一张苏蕊怀抱礼盒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人笑的格外灿烂。

苏蕊瞧着自己的傻样,不禁捂脸,她真没想到李华会放自己的照片上去,心里呐喊,这下真是要出名了。

可不是出名了,那是彻底火了!

这篇文章在当天报纸第二版的正中央,翻个面就能看见,只要看了报纸的人都对苏蕊这名女同志印象特别深刻,从摆地摊开始奋斗,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开起饭店,这样的人多励志!多值得学习啊!

自从上过报纸,苏蕊深切感受到了纸媒在这个年代的影响力,现在出门走在马路上,都还有人跟她打招呼。

热闹比赛的余温还没降下去,紧跟着一波正面宣传,连带着苏记在祁连县都彻底火起来,用家喻户晓一词形容都不为过,还都是好名声。

现在人人提起自己去过苏记家吃饭,已经成为了一种谈资,个个都成了老饕,说起吃来头头是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