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121)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不过沈兰很聪明的没有出声,反而趁朱成羽没认出她之前,深藏功与名地离开了,离开前跟唐琴说了一声:“我去缝纫铺那边看看,李娥怎么这么慢,还不来。”

至于唐琴与朱成羽能不能成,就不是她这个当老板的能作主的。

第94章 挖人挖到老板面前

李娥读书的地方不在京市, 雪梅虽然在京市,但是接触人,却多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 没法天天去服装店, 于是,招人的事,落在沈兰的头上。

想起杜爷爷、杜爸爸、杜妈妈都说过, 让她有困难找他们。

于是,某天晚饭的时候, 她就提了出来。

杜爷爷就说:“要几个, 包在我身上。”

沈兰:“两个。如果还有,也可以也定下来,到时杂货铺还要三个。”

杜清宴问:“沈兰, 你那个杂货铺, 再加三个人, 会不会太多了?”

沈兰笑道:“妈给我的铺子, 我分成了三个,其中一个开了服装店,还剩下两个,其中一个我想再开个杂货铺。反正货源是现在的,也不用费什么心。”

郑艳红提醒她:“沈兰, 你自己心里得有数, 别担误了学习, 然后身体也要注意。”

沈兰知道郑艳红是好心, 也就笑着答应, “杂货铺暂时不会开, 等国庆再说。”

沈兰给成德光写了一封信, 布鞋、四件套、手帕都要加量,同时让他们的竹制品,做两个手提的菜篮子过来,她看过样品后,再决定数量,信的最后,顺便留了杂货铺的电话号码,让大福大队那边有事的话,可以打这个电话。

沈兰等了一个星期,在杂货店看到朱成羽三次,可是当着她的面,每次唐琴都是表现出跟朱成羽不熟的样子。也不知道是朱成羽还没追到人,还是唐琴不想让她知道。

沈兰于是找唐琴谈了谈。

“唐琴,你是不是有对象了?我看朱成羽对你不一般!”

唐琴很慌张,“沈兰姐,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耽误正事的。要不,我让他以后都别来了!”

显然,唐琴很在乎这份工作,很怕因为谈对象,沈兰就不要她了。

沈兰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唐琴,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关心你一下。作为老板,我并不反对店员找对象,你放心。”

“找对象,还是应该多相处相处的,你只要把事安排好了,偶尔可以请假出去看看电影之类的嘛。”

唐琴先是惊吓,又变为惊喜,“谢谢沈兰姐!”

她觑了沈兰一下,看沈兰不似作伪,“其实,我现在也很矛盾。朱成羽家的条件,比我家好太多。我对他有好感,又不想成为他的拖累。就算他不介意,他家人肯定也会介意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沈兰知道点内幕,知道朱家已经就这件事已经达成了一至。

沈兰笑着:“一个星期前,杜若歌的爷爷带了一位老爷子来杂货铺,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

唐琴想了想,“你是说那位买好几个被套、拖把、背篓的老爷子?”

正常情况下,杂货店来的客人,一般就买一两样,朱老爷子一次买了七样,唐琴对她印象深刻。

沈兰:“对,那位老爷子,就是朱成羽的爷爷。对于你家的情况,他们家知道,他来看过后,朱成羽家里人已经同意你们的事。”

至于老爷子买的儿童被套,是给唐琴和朱成羽的娃买的这事,沈兰怕吓到唐琴,就选择没有说。

唐琴得知朱成羽家人已经同意,终于放下芥蒂,“谢谢你,沈兰姐,我全好好跟朱成羽处处看。”

沈兰放心了,转而谈起公事:“劝业街那边,我可能再开一个店铺,到时估计会让你同时兼两家的店长。京市你比我熟,有合适的人选,帮我留意着,我这边也会留意。”

“找到人,可以先带这边店子,习惯习惯,到时那边开张,就不会无人可用。”

谈到公事,唐琴也一脸认真,“沈兰姐,那边铺子准备什么时候开业?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沈兰:“什么时候开业,还要看到货情况,然后我的学业情况。如果到货快,我学业也不忙,就十一吧。不行就推后。”

“至于你能做的。你有空的时候去那些店铺看看,给我列个单子,需要些什么货架,然后需要上多少货,也列个计划。”

唐琴答应了。

四合院还空着两个门面,其中一间留给杂货铺,另一间沈兰买了红纸,请杜爷爷拿毛笔给她写了两份招租公告。

两份公告,一份贴在四合院,一份贴在劝业街的空门面。

杜爷爷写的时候,朱爷爷正好来了。

朱爷爷:“是你们服装店边上的铺子么?我想租一个。”

朱爷爷租个铺子,是想给唐琴开店,开杂货铺,还问沈兰,能不能从她这里进货。

沈兰:……

当着她这个老板的面,当面挖她的员工,真的好么?

如果唐琴自己去开店,那她的计划就全打乱了,不仅新的杂货铺开不了,就是现在的杂货铺,也得找人管理。

沈兰告诉自己别慌,淡笑着问朱爷爷:“您跟唐琴商量过吗?”

朱爷爷哼了哼:“还没呢!想到这个就气愤,我家那臭小子,也就家里横,还没追到人家!不过我想着,唐琴自己有个店,总比给人当店长收入高!”

看来不是唐琴的意思,沈兰呵呵:“朱爷爷,您可真不把我当外人!当着我的面,挖人。我昨天还跟唐琴商量,劝业街那边再开个杂货铺,让她当两店的店长。收入肯定比现在多,不说翻倍,涨一半,是完全没问题的。”

朱爷爷很尴尬:“那当我没说吧!”

转眼间,到了开学。

杜爷爷帮她们找到了一个店员,正是那天来跳秧歌的一位姓李的奶奶的孙女,名叫陈杏花。

陈杏花开始上班的那一天,正好是李娥离开京市那一天。

沈兰和雪梅要看店,要带新人,都没空去送她,是范建中去送的。

等到李娥一走,沈兰和雪梅也开学了。

但是服装店还只有一个员工。

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来了,因为缝纫铺的员工,都来自京市师范,一开学,从老板到员工都要上学,缝纫铺就全空了。影响的,不仅仅是缝纫铺的生意,连服装店也会缺少货源。

李娥走后,范建中代替李娥成为服装店三个老板之一。

三个人就一起商量,怎么办。

最后商量出来,一方面,从学校再招点人,这部分人不多招,另外,贴出公告,再招点熟手裁缝。

因为缝纫铺没人,他们把公告贴到杂货铺门口,让唐琴跟想来做事的人说,周末来试工。

至于服装店,不好意思,阿杏花临危受任,由她一个人看店。

杜爷爷在得知情况好,主动表示,他先去帮忙,等到沈兰他们找到人。

安排好店铺,他们拿着沈兰给他们做的背包,拎着被子,分奔每个学校。

沈兰选择的是英语专业,同时去服装设计系双修第二学位。

故而,她忙得很,晚上也不回去,只有周末才有时间。

她的寝室与雪梅他们差不多,出是十四个床位,住十个人。剩下的床位摆满了各种行李,室友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提着蛇皮袋,拎着网兜就来了。

沈兰和另一位叫刘迅的女孩子的行李最少。

刘迅也是他们寝室唯一的京市本地人。

那是一个很爱笑的女孩子,皮肤雪白,也很会打扮,一件长裙配上一件短外套。

她也是除沈兰外,英语说得最好的,她很自豪地告诉室友,她去过国外。

相比之下,另外几个室友的英语都不突出。

她们看沈兰天天听广播,也跟着蹭蹭。沈兰主动跟她们说,自己没听的时候,她们可以自己拿来听。

寝室的气氛很融洽,沈兰在寝室的时间并不多,她还得去服装设计系那边听课,有时候,还会去图书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