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144)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现在并没有什么期房的概念,都是要等建完了才能发卖。

沈兰他们进去看了看,离完成还远得很,于是让杜若歌帮他们留意,他们就没管了。

除了每天出去逛,他们做得最多的,就是每天去小码头蹲着。

最开始是沈兰陪着一起去。

后来,为了不晒黑,她们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范建中同志。

在深市吃饱玩够后,雪梅提出,从服装店的流动资金中,抽出五千元给杜若歌,找他预订一个门面。

沈兰哈哈笑,“他现在才开始做建筑呢,门面目前是没有的。”

杜若歌自己也说,他要买地建好房,最快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雪梅却说,“两年后,三年后都行。我们三个还有两年毕业呢,毕业之前,我们的服装店并不会大肆扩张,所以这笔钱,暂时用不上。”

李娥也赞成,“沈兰,雪梅和我商量我,我也赞成的,这笔钱放在杜若歌那里,就当是我们预定门面的钱。我们看杜若歌现在周转不过来,更是听说他为了打响知名度,只让别人先付两成的工钱。五千块虽然不多,关键时刻还是能起作用的。”

杜若歌和沈兰没有再多说。

杜若歌写了一张条子,表示收到这笔钱,并且承诺到时她们服装店要门面,可以用八折的价格拿房。

隔天,杜若歌送他们去广州坐火车,他们踏上了归途。

回到京市后,沈兰提出想搬出去住。

郑艳红立即虎了脸,“怎么要搬出去,就算杜若歌不在,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不过沈兰现在知道她的性格,也不再怕她。

她抱着郑艳红的手臂,诉起了苦。

她告诉郑艳红,广州二棉厂那里,她们一个月就得付4000元,她有压力,所以得去四合院那边盯着。还有杜若歌那边,为了打出知度,得自己垫钱,也有经济压力,她还想着能支持就支持。

郑艳红哼了哼:“你们胆子倒是挺肥。”

沈兰知道婆婆刀子嘴豆府心。

果然,郑艳红转身拿了一个荷包给她。

荷包是沈兰送的,一次做了三个送给婆婆。

郑艳红:“这些你先收着,钱不够再说。”

沈兰:……

她不是想哭穷,她只是想搬出去。

杜若歌不在,她找婆婆要钱,说出去也不好听呀。

郑艳红却冷了脸,不要就不同意搬出去。

沈兰哭笑不得,只得暂时收下。

当然,这笔钱她一直记得,两年后,趁着手上有钱,她把钱还给了婆婆,与钱一起还给婆婆的,还有一套黄金首饰。

此时已经是八二年,下乡的知青们也陆续回城。

像杜若歌的表示梁婉,就是八二年回来的。回城后的梁婉分到小学教书,低调了不少。梁婉住的那一家,谭爷爷已经于年前过世,只留下谭奶奶。

也不知道谭奶奶怎么合了梁婉的眼缘,回来后,她对谭奶奶念念不忘,每个月发了工钱,都要买许多东西寄给成德光,请对方转交给谭奶奶。

因为回城的知青太多,很多来不及安排工作的,杜爷爷终于也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对于一些愿意放下身段的知青,杜爷爷帮他们找工作,正好,不管是沈兰,还是杜若歌那边都缺人。

沈兰毕业了。

比起别人,她同时学英语和服装设计,显然收获更大。

毕业后,为了让小夫妻团娶,杜家人都劝沈兰去深市。

正好,雪梅和李娥她们也有意向向深市发展。

范建中和李娥才新婚,眼看老婆要跑,他与李谨北一商量,决定也去深市开个分店。

到了现在,他们也是有三家店,还有一个加工厂,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品牌名就叫:饭梨,取自俩的姓。

范建中都结婚了,李谨北也找到了他人生的另一半。

说来令人大吃一惊,李谨北的对象,居然是他们学校大一的学生。

他已经毕业,对方还要读三年呢。为了陪自己的小女朋友,他只好留守京市的大本营。

同样是两年前的那个院子,杜若歌打开门,“欢迎你们的到来。”

院子已经被杜若歌买下,当然是白菜价。这里离码头不远,他们都很喜欢。

落日的余晖下,他们一起去码头,那里,正有一艘刚靠岸的渔船,他们今晚准备大吃一顿,然后再大干一场。

等待他们的,是如初出太阳般的深市,这里有很多的机会。

作者有话说:

终于点上了最后一个句号,本书的正文已经完结。

正文虽然完结,但是沈兰和杜若歌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他们的事业才起步,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才刚开始,祝福他们。

这是第二本年代文,这一本是第一次尝试连续一个月周末日万,也学到了很多写文小技巧,希望下一本能更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