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143)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沈兰为了留个好印象,说明她不差钱,打响她在广州的第一炮,直接放了8000,等于是第一个月的全款。

沈兰直接留下大福大队和京市的地址,大福大队寄三成,剩下的请他们发往京市。

沈兰又借用厂里的电话,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师父,师父要了她一半的量,至于签合同,师父表示走不开,请厂里派人上门签合同。

厂领导简直把沈兰当财神,谈完之后,厂长邀请沈兰夫妻吃食堂,朱副厂长作陪。

一路上,各个围着围兜的女工,青春靓丽。

聊天过程中,得知二棉厂要修住宿楼。

厂长表示:“住宿楼,规划就建在那一边,早就想修,没钱。”

沈兰与杜若歌对望一眼。

沈兰:“不知道修厂房的建筑队找好没。”

厂长:“暂时还没,之胶联系过,不过我们这边迟迟不开工。对方已经接了别的活。”

沈兰:“实不相瞒,我爱人就是做建筑的,在深市也是有名的。”

可不有名么,深市现在还没几个正规建筑公司。

沈兰递了梯子,杜若歌顺竿爬,再加上朱副厂长帮腔,最终,杜若歌许诺,可以先付两成订金,就能开工。

从二棉厂出来,沈兰叽叽喳喳,这一趟太值了,可以说,布票取消之前,她都不用操心买不到布的问题了。

杜若歌开玩笑,“老婆,我帮你把布钱赚回来。”

沈兰呵呵:“我的布每月要八千,你确实定可以从二棉厂每月赚到八千?”

杜若歌苦笑,“这个要求太难了,我先帮你把首批的八千赚到吧。”

杜若歌拿下项目,急着回深市。

他要组建筑队。

沈兰也多做停留,准备回京市。

来的时候她坐杜若歌的车,回去的时候,她把车留给杜若歌。

杜若歌把沈兰送到火车站,沈兰从系统里换了两瓶灵肤水,还有存入在系统空间的各种蔬菜、肉干等,堆满了杜若歌的后备箱。

沈兰与杜若歌依依惜别,“我走了,你注意吃饭。”

第112章 毕业了(正文完)

沈兰现在坐火车很有经验, 除了用网兜拎点吃的用的,其它一率放进系统。

回到京市,沈兰自然是先回家。

“爷爷, 我给你带了螃蟹!”

沈兰欢快地叫着, 正好朱成羽的爷爷在,闻言很羡慕,“你这孙媳妇, 是真孝顺。”

杜爷爷白了朱爷爷一眼,“怎么, 你家唐琴不孝顺你么?”

朱爷爷不甘示弱, “我家唐琴也很孝顺,你看,我手上这件棉衣还是唐琴帮我买的。有了这件棉衣, 等到冬天我就不能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着呢。”

杜爷爷呵呵, “我就说这大夏天的怎么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了, 原来是来秀孙媳妇的孝心来的。”

朱爷爷满意地哼哼, “其实你家沈兰也挺孝顺的,千里迢迢给你带螃蟹回来。”

虽然说着沈兰孝顺,但是朱爷爷的神态,明显是认定自己家的孙媳妇更加孝顺。

杜爷爷哼哼,转身从衣柜拿出找一件棉衣来。

“你的棉衣, 我早就有了, 不过我这人比较低调, 才不像某些人。”

两个都是年过半百的人, 幼稚地比着谁家的孙媳妇更孝顺。

沈兰一看朱爷爷也在, 就留下他来吃螃蟹, 朱爷爷却说自己肚腹不好, 不能吃,走了。

沈兰用网兜装了几只大螃蟹让朱爷爷带回去。

朱爷爷要拒绝,“不用了,谢谢你,沈兰,你辛辛苦苦从南方背回来的,我可不能拿。”

沈兰笑嘻嘻,“我还有呢,上次您不是也给我们送了饼干。”

螃蟹,沈兰的系统空间里还多着呢。

朱爷爷走后,杜爷爷告诉沈兰,她离开这段时间,李爷爷干了件大事:他捐出了大半身价,捐出来的钱,用来建两个希望小学。

可不是一件大事,李老一挥手,捐了一个半四合院的钱。

沈兰对李老肃然起敬,又分了一个网兜的螃蟹,“爷爷,你下午有空的话,帮我把这几个螃蟹送给李爷爷?”

“有空,有空。我现在是非常有空,沈兰,你帮爷爷想想,爷爷可以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

这可为难了沈兰了,她答应帮爷爷想想。

下午她去了四合院。

她给四合院的小伙伴们也带了螃蟹。

比起爷爷不能多吃,四合院的小伙伴们显然没有这些顾忌。

他们甚至等不及吃晚饭的时候,直接就把沈兰拿来的螃蟹加工了,围着桌子吃螃蟹聊天。

他们问沈兰深市的情况,沈兰如实说的。

李娥:“那再等等。我们等杜若歌开发的房子。”

这两年服装店是赚了钱的,账面上还有不少钱,是他们准备开新店的。

原本是想着去深市租个大点的门面开店,听沈兰一说,雪梅和李娥觉得,自己买门面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那边不发达,她们也并不急着去,反而是沈兰路过的广市,雪梅和李娥都很感兴趣。

雪梅:“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广市开个服装店。你们觉得呢?”

沈兰眨眨眼,“我也正好有这个想法。如果再配一个缝纫铺更好,布料的运费都省了,拿到布直接在那边做好销售。”

李娥:“那么问题来了,广市开店的话,谁去管理?”

谁去管理,她们三个等到开学,就得回学校了。

沈兰却说,“还有一个月开学呢。我们一起去,雪梅负责缝纫铺,我负责服装铺,李娥负责调度。一个月内,我们找好管理人员,实在不行,就从其它分店调一个管理过去带几个月。”

三人说干就干。

范建中看着风风火火的三个人,对李谨北说,“老李,我估计得离开一个月,店里就交给你了。”

李谨北拍着他的肩,“理解,听说那边还有点乱,三个女同志我也不放心,你跟着去吧,有问题也可以找杜若歌。”

就这亲,沈兰不过在京休息了两天,她就再次南下。

此时,杜若歌正忙着在深市招人呢,也没空过来给她们帮忙,好在有范建中在,体力活之类的,都交给他。

二棉厂的朱副厂长听说沈兰要在京市开店,受厂长所托,特意跑来问,她这里需不需要人兼职。他们厂的效益不好,每个月至少有那么十五天没活干,他想安排点人到沈兰这里来干活。

沈兰正愁哪里去找现成的缝纫师傅,就让朱副厂长帮她问一下,哪些员工会缝纫的,可以来的找她。顺便,还让朱副厂长帮她找两个管理人员。

管理要示是全职,当然,沈兰给的待遇,比现在的二棉厂还好了那么一些。

毕竟二棉厂,现在就算是厂长,也没法拿到全工资。

朱副厂长很快帮沈兰找好了人,缝纫员工都是厂里的工人,这个年代,学了婚前学缝纫再出嫁的还是不少的。

至于两位管理,一位是厂里领导亲戚,另一位直接是厂里的领导。她主动下岗,厂里给她补了点钱。

不得不说,她还是很有魄力的,毕竟不是谁都放得下铁饭碗。

她拿到补偿,来服装店又不用担心没事做,拿着比原来多的工资,不得不说,她是个聪明的女人。

沈兰几个人有了管理,也省心不事,她们只需弄好店铺,对管理和店员进行培训。

进度比她们预想得快了很多。

她们甚至有时间转到深市去参观了一番。

此时的杜若歌庡㳸已经招好了人,都是一些泥瓦匠老手,除了他这个为首的。

他亲自开车去深市接了沈兰等人,然后由沈兰招待大家,他又投入工作中,每天忙到天黑才能回来。

沈兰让杜若歌去忙,把车子给她留下来。她开着车,带着几人到处看。

沈兰上次来,看到的筒子楼,一个月过去,不过多了一层。

除此之外,他们又看到另一个处,在建市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