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59)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林奶奶却让他等等,说要先拿给邻居们看看式样,很多邻居看过他家的大被套,都想做,听宝宝说还有漂亮的小被套,都比较好奇小被套什么样的。

林奶奶给他们泡了芝麻豆子茶,让他们先坐,拿着几个被套出门,说是去帮沈兰收集订单。

宝宝不放心,“奶奶,你别把我的兔子小被□□丢了!弄丢了你得给我赔!”

林奶奶笑呵呵:“你放心,不会,奶奶坚决帮你守好!”

林奶奶走了没多久,林妈妈回来了,她问起被套,沈兰告诉她被林奶奶拿出去了,林妈妈说,她办公室同事也有想做的,不过估计得等下次了。

果然,林奶奶一回来,就带回来二十七个被套的订单。其中大的二十二,小的五床,林奶奶很细心,哪个布料是哪家的,要做哪种尽寸的,都注明了。

至于小被套,因为林奶奶考虑到沈兰这一次也拿不了许多碎布,就收的是票,到时沈兰有空了,随时过来换,每个小被套给的一张碎布票,一块棉布,大部分是白的,也有浅蓝色的。

碎布票上面写的是:碎布一袋,二十斤,麻纺厂内部通用。与瑕疵布票不同,碎布票凭票就能买,无须再出钱。

被套费的时间不多,就是费线,一个被套,沈兰收五毛八,小被套因为麻烦,要用的线也更多,沈兰收一块,虽然贵,但架不住小孩子喜欢。

沈兰看着一堆的布料为难,原本还拿了瑕疵布票来想买两匹布的,还想去买书,看来只能改天了。好在她把自己收集到的高中书拿了大半放空间了,等回去就说县城买的。

林妈妈看他们为难,说是小陈不在家,也没法送,可以把自己家的自行车借他们。

杜若歌很郁闷地拒绝。

宝宝笑着举手,“妈妈,我知道,哥哥不会骑单车。”

林妈妈尴尬地笑,“杜兄弟,我看你长这么高……”

宝宝蹭蹭地跑回房间,骑着爷爷做的小三轮车呼啸而过:“杜哥哥,要不要宝宝教你?”

杜若哥:……

林奶奶留他们吃饭,他们怕天黑路不好走,要走的时候,林厂长回来了。林厂长说,大福大队的土质,挺适合种苎麻的,让他们问问大队长,看有没有有兴趣种麻。

沈兰想起一件事,她看过资料,八十年代南方有段时间,苎麻价格特别高,小贩上门收都高达八块一斤,有些运气好的农民,靠种苎麻就盖上了楼房。

或许,这对于大福大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虽然现在麻价没那么好,但是背靠林厂长这棵大树,至少不用愁苎麻往哪里卖。

两人答应一定转达给胡大队长。

作者有话说:

太晚了,明天再改错字。

第47章 钓小龙虾

两人到家已经擦黑, 陈雪梅他们已经做好了饭,就等着吃了。

吃完饭,沈兰只想躺下睡着。

她觉得她就像是干了一下午的农活。也对, 她下午骑了两个小时的单车, 还载着杜若歌和满满一筐子的布。

杜若歌心疼得不行,要帮她按按腿,沈兰害羞不肯答应, 最终拗不过杜若歌。

等到沈兰累得睡着了,杜若歌悄悄开门出去, 他把放在客厅的自行车也推了出去。

这一次, 没有沈兰帮他打手电,他就把手电放在单车前面的买菜篮。

到处黑漆漆的,只听到不知名的虫叫声。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一次, 杜若歌一次子就跨了过去, 他顺势往前骑, 甚至在单车要倒的时候,他用腿轻轻松松就稳住了。

他如鱼得水,欢快地骑了起来。

等到第二天,杜若歌要表示要送沈兰去缝纫铺,沈兰还大吃一惊。没想到拖了这么久学不会, 突然就学会了。

不过缝纫铺走路就五分钟, 委实没有必要。她让杜若歌载了两袋子碎布送去缝纫铺, 自己拿着三个被套的布料走过去。

看到又要捡碎布, 李英明显不乐意了, 偷偷与谢玲咬耳朵, “我们是来学缝纫的, 不是来做白工的,天天选碎布,什么时候是个头。”

虽然是悄悄话,却故意说得并不小声。

沈兰看了大家一眼,“昨天我一次接到二十七个被套的订单,等忙完这一波,我们就发一次工钱。做得多的、做得少的,工钱肯定不同,还有有缝纫机的,和没有缝纫机的,肯定也不相同。”

有人提出来,能不能下午也过来。

沈兰问大家的意见,倒是一大半有这个想法。

沈兰:“我每天下午要看书,并不能过来,你们推举一个人出来,负责下午开门、关门。”

大家一致推举李娥。

沈兰挑眉,她以为大家会选陈雪梅的。一直以来,就是陈雪梅学得最后,她还经常教那些不会的,隐隐有大师姐的感觉。

李娥:“谢谢同志们的厚爱,只是我也不一定每天下午都能来,不如这样,由我和雪梅一起掌管钥匙?”

雪梅没意见,大家也没意见。

雪梅还说,如果那天下午没有其它活,她和李娥看能不能只来一个。

李娥和她对视一眼,也很赞成。她拉雪梅一起,原本想着有时候要去镇上,雪梅却比她想得还周到。

沈兰比他们基础差一点,每天下午都要看书,她们有基础,但也不能太过放松。反正来两个人,也只有一台缝纫机,还不如只来一个。

其它人自然没意见。

对于是对于没有缝纫机的学员,陈雪梅和李娥只来一个人,她们或许还有机会能用一用缝纫机。

于是上午沈兰安排胡英做手帕,陈雪梅学得比较好,沈兰让她拼百子被面,其余的人都在整理布料,下午则是陈雪梅和胡英整理布料。

小被套做起来费时间,沈兰直接把几个小被套都交给陈雪梅。对于雪梅来说,正好用来提高她的熟练度。

将近要做午饭的时间,她们都听到一个声音响起,那个声音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

李娥推了推沈兰:“快听,是杜知青的声音。”

沈兰一听,还真时杜若歌的声音。

“喂?喂?喂?大福大队的同志们,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大队的有张广播通了。从今天起,每天早、中、饭,都会有宣传队的同志为大队带来新闻、通知等播报。”

雪梅和李娥是知道有线广播的事,倒不是很惊讶,其它人就炸锅了。

有线广播?

那是什么,还有人在里面说话。

陈雪梅在京市的时候,就见过有线广播的,就给她们解释了一下。

听到广播只是一个木盒子,却能把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都觉得很神奇。

此进,广播里,杜若歌经过调试,确认无误后,把广播让给了梁婉。梁婉的声音出现在广播里:“大福大队的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宣传队的梁婉,下面为大家带来新闻播报……”

沈兰挑眉,梁婉播报的新闻,还是她前几天的听收音机记录下来的。她这几天没去下田,并不知道宣传队的进度都拉下一截。

不过转念一想,也可能是宣传队故意攒下来的,有线广播一天三次的播报,还是要点东西来讲。

沈兰想着,顺手把手上的被套做了收尾工作,正要回家,却见杜若歌出现在门口。

“沈兰,我来接你回家!”

学员都捂嘴笑,缝纫铺离沈兰家不过五分钟路程,又没刮风、下雨的,用得着接吗?

沈兰被他闹了个大红脸。

李娥啧啧:“杜知青,你这是心疼沈兰呢,还是不心疼呢。本来我们三个一起走回去,一起做饭,现在你就把她一个人接回去,不得让她一个人做饭?”

雪梅噗嗤笑。

杜若歌有些傻眼,他就是才学会骑单车,有些太兴奋,总想载沈兰,早上被沈兰拒绝了,中午从大队部出来,不就想捎上沈兰。

沈兰也笑了,把已经做好的三个被套和手帕等让杜若歌带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