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74)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沈兰指着菜地让她看,菜地的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边是沈兰种的菜,长得很茂盛,西边是红薯地,不管是栽下去的红薯苗,还是种薯,都被薅秃了,再配上被人踩得凌乱的脚印,看上去很凄凉。

沈安莲:“看来是我来晚了,算了。”

因为王老实成了泥瓦匠,大儿子也能拿半工钱,沈安莲自己又做鞋、做手帕,她家已经不凑吃喝,没红薯藤,沈安莲也没放在心上。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下了一场雨,三天后,沈兰剪了一大把红薯藤给沈安莲留着,又通知胡大队长派人来剪红薯藤。

眼看三天还光秃秃的红薯地,又爬满了苗,胡大队长啧啧称奇,叫了人来剪红薯苗。

范建中跟着杜若歌跑着跑后几天后,杜若歌让他试着独立装一台三轮车。

范建中信心满满,结果是一看就会,一装就废!不说电机,就是三轮车他也是装了三分之一,不知道怎么继续了。

看到范建中耷拉着脑袋,杜若歌拍拍他肩,“同志,任重道远。你别看一上去就会,我是以前经常动手的。”

范建中又找回点信心,在杜若歌指导下,不知道怎么装上去的配件,一件件装上去。

范建中越学越像样,沈兰的学员们,也渐渐能独当一面。不仅是儿童的四件套沈兰不用操心,就是大人用的四件套,陈雪梅等人也可以做。

沈兰渐渐地转成了幕后,她负责管理,而学员们,由陈雪梅带着。

这么一来,就算是沈兰某天不去,也影响不大。

沈兰就改成了隔一天,去呆半天。

京市那边已经发了电报过来,回城已经批下来,在走流程了。沈兰已经不让杜若歌抄试卷了,让他把三轮车组完。

沈兰给杜若歌的背包已经做好了,顾景俞看到了,也让给他做一个。

沈兰哼了哼,“好吧,看在顾叔叔和顾阿姨的份上,就给你做一个吧。”

杜若歌瞟了一眼,不大愿意,“你使唤我媳妇干嘛,让你对象自己做。”

陈雪梅有些为难,“可是我不会。”

她的缝纫技术可以说在学员中数一数二的,但是做背包这种,对于她来说,还是难度太大。

杜若歌呵呵,“不急,反正老顾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城。”

顾景俞再次中枪。他爸妈对于他回城的积极性不好,办起事也拖沓。

顾景俞很郁闷:“我估计是赶不上跟你一起回去了。他们啦,还是放心不下沈兰,特别是老杜也走了,怕沈兰受欺负。”

杜若歌拍拍他的肩:“没事,等我到了京市,帮你催一催叔叔阿姨。”

顾景俞更郁闷呢,“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沈兰:“那我明天去镇上给叔叔阿姨打个电话吧,跟他们说明一下。”

沈兰自己也没准备长久大福大队,更不想耽误顾景俞的前程。

第59章 打电话

沈兰还是第一次给顾爸爸顾妈妈打电话。

电话是直接打到团部的, 接线员确定了是打给顾团长的,帮她进行了转接。听到嘟嘟若干声,才有个年轻人接了电话:“喂, 您好, 请问您找谁。”

沈兰:“喂,我找顾团长,请告诉他我是沈兰。”

年轻人告诉她:“顾团长不在, 请在十五分钟后再打来。”

因为转过来转过去,还没联系上人呢, 就花了沈兰八毛钱。

十五分钟后, 沈兰再拨过去,接线员转了之后,是顾团长直接接了电话, “喂, 是沈兰吗?我是你顾叔叔, 你找我有什么事吗?吃的用的还够吗?”

明明是陌生人, 面都没见过,电话也是第一次通,沈兰却哽咽了,“顾叔叔,您好, 我是沈兰。我吃的用的都够。我今天给您打电话, 是想跟您说让顾景俞回城的事。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不用他留在大福大队。”

沈兰一口气说了很多话, 没办法, 长途电话太贵了。

顾团长:“沈兰, 是不是这小子不靠谱?还是他欺负你啦?”

怎么就不往好的地方想呢, 难怪杜若歌总觉得爸妈对他比对沈兰好。

沈兰连忙否认,“没有,真没有,不瞒您说,我过几个月,也要离开大福大队了,听说高考要恢复了,我要考大学。”

顾团长静默,似乎在想怎么措词,良久,“沈兰啊,叔叔跟你说句心里话。我听景俞说,你小学毕业就没读了。你现在说什么考大学,咱们还是别想了。到时叔叔帮你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你做的事,咱们也别挑,先从临时工干起……”

因为话费原因,沈兰不得不打断顾团长:“顾叔叔,杜若歌的成绩你觉得怎么样?”

顾团长:“杜若歌那小子呀!他是院子里公认的成绩好,不过,沈兰,咱别跟他比,这小子打小就聪明,而且他读完了高中。”

沈兰就说了:“顾叔叔,杜若歌说了,我现在的水平,再学习几个月,考大学完全没问题!”

“是吗?”

顾团长一听,大笑,“我们沈兰真棒,那叔叔就等着你考大学了。我也听到消息,快要恢复高考了,你先准备着吧。至于景俞,你放心,我会让他回来。你有需要记得跟叔叔阿姨说,以后多打电话多写信。”

沈兰:“谢谢叔叔。”

挂了电话,沈兰发现这次又花了一块二,同时,她收到一张长途电话话费收据。

沈兰帮顾景俞搞定回城,顾景俞也带回了好消息。

原来顾景俞送货的时候,路过某家属区,顾景俞看时间还早,就骑着三轮车转了一圈,当时就有一个跨着篮子的胖大婶叫住了他。

胖大婶问他的床套卖不卖,得知是四件套,更是喜出望外。

顾景俞告诉对方,他带出来的四件套是别人定了的,不过店里还有,胖大婶如果想要,他过几天再送来。

他灵机一动,又问儿童被套要不要,大婶看都是碎布做的,价格也不比正常的四件套便宜,便拒绝了。胖大婶说儿童被套不实惠,毕竟,在农村人看来,碎布远没有整块布料值钱。

胖大婶自己定了一套,又热心地找了几个相熟的邻居,一共定了五套。

顾景俞还说,他下次送货的时候,再去其它家属区转转,争取为沈兰多找点客户。

沈兰:“真可惜,早知道你这么有商业头脑,应该多留你一年的。”

顾景俞大急:“多留一年?不行啊!一年后我再回去,那我跟老杜的差距更大了。”

陈雪梅笑着把李娥推出来:“李娥也可以的。”

李娥:“不用等杜知青回去后,明天我就有出门转转。”

正好,李娥有单车,只戴几床四件套,完全没问题。

顾景全也表示,“那我明天也出去转。”

他是生怕沈兰真要留下他,以父母对沈兰的关心,若是沈兰说想留下他来帮忙,他那偏心的父母还真干得出不让他回城的事。

看他们这么努力,沈兰尴尬,“那我明天也勤快点,做套四件套出来。”

她今天上午去了镇上,下午就一直呆家里看书做试卷,并没有去缝纫铺。

只是这么一来,长久下去,布又要不够用了。之前不管是帮麻纺厂的家属,还是安表姐要的,要么直接给布,要么给了布票,所以并不用她出布料,反而能多少剩点碎布头。

沈兰手上的碎布倒是挺多,堆了半个房间,而房间的另一半,则是堆满了布鞋。

李娥又问了:“沈兰,你的布鞋要拿点我帮你销掉吗?”

沈兰拒绝了。不管是大福大队,还是镇上或县里,都有很

因为杜若歌要回城了,沈兰就没有邮寄,而是由杜若歌带回去。

杜若歌说了,他带一千双,等到有顾景俞回城,又可以带一千双。

因为做袼褙、做鞋底只能纯手工,速度快不起来,沈兰到目前也就攒了一千来双,她并不愁卖。

看沈兰担心布料不够用,杜若歌说他来想想办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