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81)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杜爷爷:“老李,我正要去找你,你的工作已经恢复了,快回单位上班去!别在我孙媳妇的店子添乱!”

李老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杜爷爷把李老赶走,自己却留了一下来,美其名曰:帮大孙子照顾孙媳妇。

沈兰少了哪种线,自己还没出门,杜爷爷就表示他来跑腿。

沈兰忙得没空做饭,杜爷爷就给她送饭。

等到顾景俞又发了一千双布鞋,十五套大人的床品,二十套儿童的床品过来。杜爷爷主动摆货,让沈兰坐缝纫机赶货。

杜爷爷还趁空闲时间,用沈兰做衣服剩下的碎布条,做了个拖把,有了拖把,他把店里的卫生也包了。

沈兰特意请教了杜爷爷,拖把怎么扎,她大福大队那边,还有许多碎布条无处用呢。

杜爷爷很耐心地给她讲解。

等到杜爷爷花了一天时间把货摆好,沈兰又赶出几条裤子,勉强算是货品齐全了。

十月十八,晴,他们在门口放了一挂十八响,正式开张了。

店子就在暖瓶厂大门口,鞭炮一响,很多暖瓶厂的工人都好奇。

布鞋有老顾客,是卖得最快的。

到了中午,暖瓶厂的工人们中午休息,很多人不急着吃饭,而是拐出门,来看看门口开了家什么店,他们有固定工资,不差钱,看到沈兰家的布鞋款式好看,穿起来又舒适,都很愿意买双来穿。

沈兰提前兑好了零钱,放在门品的收银台,不忙的时候,就杜爷爷招呼顾客,人多的时候,她才会搭把手。

沈兰今天做的,是四件套,顾客看到她做四件套,很多都会好奇地问是什么。

沈兰很耐心地讲解,又拿出成品给大家看。

看到每次清洗不用手缝就可以直接用的被套,大家都很感兴趣,你要一套我要一套,沈兰趁机介绍了儿童被套。

相比于大人的被套,儿童被套做起来显然更费时间,与在大福大队那边不同,沈兰把儿童的四件套反而订价高一些。

即使是沈兰提高了价格,也挡不住想买的人,二十套儿章被套,第一天就卖出了五套。

沈兰直呼卖太快,她现在涨价还来不来得及?

儿童被套要的碎布多,要花的时间也多,她是完全没空做,只能等大福大队寄过来。

可是剩下的十五套,还能坚持几天呢?

沈兰很快就顾不上担心了,杜爷爷给他带来了消息:要恢复高考了。

杜爷爷提醒沈兰:“小沈呀,你要不要再去读个初中,到时读高中,考大学?”

沈兰眨了眨眼:“爷爷,我在家一直有自学。然后今年杜若歌也有辅导我。杜若歌说了,我现在的水平,大概是高二水平。今年是来不及了,我想明年参加高考。”

杜爷爷惊呆了,“孙媳妇,好样的!那店子还是请人吧,别耽误你学习。”

杜爷爷给沈兰推荐了一个人,对方也是他们一个部队大院的。

对方叫唐琴,父亲已经过世,家里弟妹还小,全靠大院里的邻居们照顾。原本可以让她进部队,但是她早年摔了腿,走路有点跛,虽然不影响行走,进部队却是不可能。

杜爷爷把唐琴带来给沈兰看,沈兰看她做事挺麻利的,让她先试用一天。

唐琴没让她失望,不仅看好店,有空的时候还主动帮她打下手。

沈兰跟她谈工钱,给了她两种选择,一种是每月二十元,另一种是每月十元,然后店里每卖出一百元的东西,就可以提两元。

唐琴现在急缺钱,不敢担风险,选择了固定工钱。

有了唐琴看店,沈兰就想着回大福大队了。她出来已经十多天,楚师傅的绣片还在她手上。

回去前,沈兰花一天的时间,逛了京市各大书店,把能用到的参考书,每种买了两本,试卷也是各两套。

背包装满了,她只好抱在手上。

回到店子,看到郑艳红过来了。

郑艳红看到沈兰抱着书,哼了哼:“怎么,小沈,听小歌他爷爷说你要参加高考,难不成你不是开玩笑的?”

沈兰难得的严肃,“郑阿姨,对于高考,我是认真的。”

郑艳红是知道她只有小学文凭的,十分不以为意,“小沈,若是你真能考上大学,我就承认你这个儿媳妇!”

沈兰淡然一笑,“郑阿姨,我过两天要回大福大队了,等考上了大学,再来京市。”

郑艳红的表情冻住:“要离开?回你的大福大队?”

唐琴很忐忑地看过来,这份工作目前她很满意,可是老板要离开,她是不是也得失业了?

看到郑艳红和唐琴的模样,沈兰莞尔,“只是暂时回去,明年考上大学后,就会过来。”

唐琴不知道沈兰的文化,闻言松了口气,继续招呼顾客去了。

郑艳红却不能不当回事,让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人参加高考,考上的概率是多少?

“那……要是你一直考不上呢?”

沈兰有吃吃得笑:“考不上,那阿姨不是更应该开心了?”

郑艳红冷了脸,生气地离开。

沈兰这才跟唐琴解释,她只是去乡下几个月,到时会回来,她不在期间,男老板会时不时过来,让她看好店。

唐琴很迷茫,男老板?

她一直以为沈兰没结婚。

看唐琴的样子傻傻的,沈兰被逗乐了,“我对象叫杜若歌,跟你一个院子的,你应该认识吧?”

杜若歌,唐琴是知道的。

以前的杜若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过自从他落了次水,就从天上的月亮变成了地上杂草。

嫁给了杜若歌那个病壳子,听说他现在还脾气不好,唐琴有些同情地看着沈兰。

当天要关店的时候,杜若歌突然出现,唐琴硬是没认出来。

“这位男同志,我们要关门了!”唐琴很抱歉地对面前的男同志说。

杜若歌开怀大笔:“我不是来买东西的,我找老板娘。”

唐琴才讪讪地收回挡住对方的手,“老板娘,有人找!”

沈兰出来,看到是杜若歌,噗嗤笑了,“唐琴,他就是杜若歌,你不认识了?”

沈兰又问杜若歌,“这是你大院的小伙伴,唐琴,不认识了?”

杜若歌看了看唐琴,满脸问号。这个名字他似乎听过,却是想不起是谁了。

唐琴看着杜若歌,也是一脸的不相信,“我听说,杜若歌落了水,身体弱……瞧你的样子,好像还不错?”

这是一对碰面不相识的小伙伴。

沈兰拉过杜若歌,“身体弱,那是多久前的老皇历!他身体在乡下的时候早养好了。唐琴,等我回乡下后,店子里主要就交给你负责。你既是店长,也是店员,你每天记好账,杜若歌他过几天会来看看,有什么问题,就找他。还有杜爷爷,有空也会过来。”

唐琴没想到只是做个店员,一下子被委以重任,又感受到沈兰的信任,这个年代的使命让她充满斗志:“老板娘,您放心,我一定会看好店,记好账,等您回来。”

这实诚孩子,沈兰被她一口一个“您”逗笑了,“行行行,那你先下班吧。”

杜若歌几天没回,再回来发现沈兰已经准备回家。不过他知道沈兰的性子,决定好的事,别人劝是没有用的。正好,他现在部队也确实忙。

杜若歌搓着手,十月的京市,已经很冷了:“准备什么时候走?”

沈兰抬眼,“后天傍晚的火车。”

杜若歌转身又往外走:“那等等我,我先去请两天假。”

杜若歌请好假再回来,已经是深夜。原本是请不了假的,作为新兵蛋子,杜若歌每天的训练任务很重。不过连长考虑到小夫妻分别在即,特意准了两天假。

杜若歌带沈兰去玩了一整天,吃了一些北京才有的吃食,又买了北京的特产让她带回去。

他们在外面玩的时候,唐琴就兢兢业业地守着店。一天下来,收入将近百元,唐琴一笔笔地记好了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