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149)

作者:乌鞘 阅读记录

他说完后,便连顾缟也是无话再议。

忽然,一个浑身素白的身影自他们面前优哉而过。

“赵……赵侍郎?”出身吏部的巡检立刻认出自己的老上司,下意识就叫出官职,“您不是……您不是在丁忧居丧吗?”

赵侍郎单名一个慨字,据说是吏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侍郎,今年不过三十有九,他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时,大家暗中都说可惜,这三年对于事业上升期的他来说岂不空空流过?然而祖宗之法不可违背。

在此处见到的赵慨穿着一身孝服,白麻腰带和披挂都十分到位,要不是腋下夹着本书,还以为他是要去上坟。

赵慨倒是从容,与老部下寒暄两句,只说还要给学生上课,然后意味深长看了卓思衡一眼,大摇大摆走了。

“赵居士今年是守孝第二年。”卓思衡收到那个眼神中信任的暗示,弄出一副替人哀挽的到位表情来,“他深仁忠孝,衍德效圣更兼操守清正,当真是吾辈典范啊!”

“他……他这分明是居丧无礼!卓提举太强词夺理了!”吏部巡查怒道,“孝期当中却招摇过市,废孝忘礼,不住结庐不奉躬亲,何来深仁忠孝之说?”

“此言差矣。”卓思衡的表情显得格外大义凛然,“诸位只听一面之词,却仍未亲眼得见实情,如此攻讦孝义表范,我心不安,诸位请跟我来。”

不知道卓思衡要带他们去哪里,但见他迈开长腿已走出好些路,众人只好跟上,绕过别苑,又至后厢,当见到原本用于讲学的空地上搭起了五个联排的草庐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震惊。

包括一直最冷冽不阿的顾缟和始终沉稳的高永清。

这草庐简直就是孝子的标配,据说前朝真正的孝义之辈会在父母坟茔之侧建起草庐,餐风饮露不肉不酒,豁出命去为双亲守丧。但此举在本朝被简化许多,居大丧丁忧亦可在家,只须另辟独居一室,早晚供奉拜祭,不得其间婚娶等等要求仍是必须遵守的。

草庐并非空着,正有人在祭拜牌位,也有人在哭烧祭品,总之非常热闹。

卓思衡满意得看着众人确实是被震慑到的表情,露出动容感慨参加丧礼才有的表情道:“这五位都是籍贯瑾州丁忧归乡的朝廷命官,五人在此结庐,严守古贤人的孝礼,说是朝野表率,我想也不为过。”

“那为什么是在这里,不是去坟茔之地?”吏部巡查被方才的话堵住之前妄议,回过神来试图找回面子。

“大人,敢问我朝孝制最严之度的规定是针对何人?”

“自然是天子。”

“没错,因为天子的孝礼不只是自己的德行,更是垂范天下的表率。我朝孝礼比之前朝其实是略有宽限,但却多有一条,需天子以身作则,表正朔相承和祇畏敬奉的深意。下官认为,此乃我朝孝礼的明义与精髓,便是要一人的孝德可以昭彰天下,好让万民感受教化和德沐!为何之前州学子弟身陷弊案泥淖?皆是因为德行有亏私利竞兴!上不知为臣忠义为子孝衍,下不知规行距范正身立人以言传学子,故此才有弊案兴起州学没落啊……下官为避免再有此事发生,便以微末之身,去求请五位当世大儒!几位先生各个都是舍弃功名利禄归乡守孝的贤德之人,在下将他们请至州学结庐,一面足了他们的孝义之心,一面又要诸位州学官吏同学子一道耳濡目染敬仰效仿!他们每日都要为学子授业,更是将自身的德性传衍泽被于众人。”

其实哪有什么以礼相请,找这五个人来都是套路。

卓思衡在朝廷见了好多丁忧官吏,好些人表演痕迹太重,请辞时只见哭声不见眼泪,只有真正除去官服时才有眼泪哭了出来。

那才是真的伤心。

虽然父母过世对于这些人来说确确实实伤心,可三年的时光在蹉跎中度过,对于官吏来说实在折磨煎熬。更何况这些人父母的真实想法未必就是要孩子给自己守孝,好些父母离世前估计是巴不得要孩子能继续施展建功立业。

但在孝礼面前,他们不敢不请辞。

卓思衡向潘州史要来本地记录在册的丁忧官吏,专找曾在帝京做过京官又是守孝满了至少一年的那些人下手,以利诱之:热衷名声在乎面子的,他就告诉人家可以在一整个州学的人面前结庐表演孝礼,口碑岂止是远播,简直就会立即成为士林清流的偶像!对权力和官位有强烈虚荣心的,他便暗示可以在州学授业,那岂不是给人当了授业恩师?今后若是有一个两个可以高中,那人脉和门生,哪个都不会缺,起复后再不用担心职位降阶和大权旁落!

总之,只要抓住痛点,卓思衡觉得自己也没费太大功夫便将这些真正科举高中且有丰富为官经验的人请回上课,又在巡检来之前做好足够安抚,告诉他们此事已上达天听,他们的孝义即将为皇帝所知。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精彩表现。

卓思衡觉得自己的官要做下去,还得磨练一下演技,这实实在在是门为官的基础课程……

他的话说完,众人都沉默了。

每个人都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但每个人都无法打破话语里的逻辑链条和伦理高地。

稳重如陆恢此时也忍不住微微扬起下颚,用敬仰的目光看向卓思衡,每次都在他以为斯人如此强悍时卓大人又能更上一层楼,实在令人五体投地。陆恢又忍不住去看高永清,只见对方也是与自己恨不得相同的眼神一闪而过,紧接着便又是那样冷漠的凝睇。

装,接着装。

他忍不住想。

顾缟用一种玩味和略带佩服的眼神端详卓思衡,缓缓开口道:“这样说来,我要是上表制止此种行为,岂不是不知孝礼枉顾国法人伦?”

“若是制止,那下官第一个就要为瑾州州学的学子们鸣不平了。”卓思衡也义正严词道,“难道就因为从前此地出过弊案,其余学子便不配一张平静的书桌与德行操守戒备的师尊来授业吗?”

“授业之师一定要是丁忧之人么?”

顾缟总是能抓住重点,这是卓思衡对付过的最难缠的对手,不是因为他与自己观念立场相左,而是这人是真真正正在脚踏实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非是不可。”卓思衡大方承认,“因为整个永明城也没有愿意来州学做吏员教书的了,而我早已将请求外派州学官吏与选拔师吏的陈表递交吏部同礼部,可如今等来了诸位,却还是没等来调令和安排。多亏几位先生愿意为国育才以身作则,才救瑾州学子于水火煎熬。”

顾缟转头看一眼吏部派来的巡检,对方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他大概明白了,于是转头对卓思衡道:“既然如此,卓提举也是状元出身,学问煊赫才名远播,为何您不来教?”

“这正是在下要说的最后一件事。”卓思衡笑了笑说道,“自此朝后的后院如今改花草为果蔬,种子都是学子自己带来的,他们半天上课半天轮值务农,为的是给自己减少些开销勤俭求学。但下官不能陪诸位大人去看了,因为一会儿便有我的课了,既然下官是学事司的提举州学的监管,这份为师为教的重责还是不能推脱的。请诸位跟随陆司簿前去,下官告辞了。”

第99章

夹着坐垫的卓师傅又来上课了。

每到他的课,学生总是能坐满州学最大的堂屋,甚至回廊之上也站了人旁听,为教大家都能舒服一些学习,卓思衡教人将堂屋和廊道之间的门窗拆去,铺上草席供人坐读。反正瑾州已是快要入夏,根本不会冻冷。

卓思衡其实根本没有当老师的心理准备,但这种情况不允许他准备。刚开始其余师傅没到位的时候,卓思衡点灯熬油上下午的讲课,嗓子都哑了,夜里还得为第二天备课。后来有人分担,他也可以着手处理其他事物,只是课这件事本不想继续,却还是少些得力的师傅,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他退居二线,只好继续咬着牙顶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