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17)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他原先就住在梨园小筑里。这一次随着工程项目,搬迁到了沃州码头,对职工宿舍……呸,桃花坞的建设产生了很多想法。

为什么不能造漂亮一点呢?

为什么非得造得横平竖直呢?

房子内部结构还是和梨园小筑类似,但是沃州更加温暖,冬天的时候并不怎么需要烧炕,相应减少了有火炕的宿舍数量,再增加了一些水景,同时也方便用水。

竺年他们来的时候,一期的房子已经能住人了,精益求精的小官到了现在才想到名字,还特意求了尉迟兰写,写完之后还得竺年亲手做一个牌匾。

竺年他们倒是无所谓,要不了几天就做成了。

格外具有仪式感的小官,在当天晚上斥重金买了许多烟花,闹腾了一晚上。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在过什么重大节日。

尉迟兰倒是把这番热闹的景象画了下来。

要完成一幅画作,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

二皇子忙得焦头烂额,原本见竺年天天看话本唱戏文就觉得不爽,但好歹尉迟兰还稍微做一点事。现在好了,尉迟兰也不干活,天天画画,还自己调配颜料。

身为皇子,他当然也接触过绘画,却没有深入学习,哪怕知道颜料需要自己调配,但以他的水平,只是练习用的画作全是宫廷画师们调配好了,他直接拿来用就行。从来不知道颜料涉及到矿物、药材、植物等等各式各样匪夷所思的原材料。

“就一朵花儿,不都看起来差不多嘛?”

尉迟兰在这方面格外讲究:“沃州这边的桃花颜色和别处略微有些区别,调不对颜色,就瞧不出地方来。一朵花,一片花瓣,颜色也有深浅,颜色调配、落笔轻重都有讲究。”

由于花瓣颜色始终无法让他满意,桃花坞的画耽搁了下来,晾干之后收了起来。

最近他收的颜料材料多,还尝试了一些以前没试过的材料,原本用来作为工地指挥部的临时工棚,已经大半个变成了尉迟兰的画室/实验室。

竺年瞪了二皇子一眼:“活干完了没?有空管别人画图,自己的图画得怎么样了?让你画一根线都画不直!”

二皇子顿时就蔫儿了。

来桃花坞之前的时候,他担心竺年对他有所保留,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教他;来了之后才发现,人家倒是正经教他了,可他没想到要学那么多东西啊!

他看着最新一门立体几何的纯手写课本,看着几个立体的小方块,眼睛都花了。

父皇,儿臣无能,怕是这辈子都学不会怎么造船了。

尉迟兰抿着嘴看着给别人布置功课风风火火的胖狸奴,觉得可爱得不行,要不是边上有个碍眼的家伙,恨不得立刻揣进怀里揉一揉,现在不行,就只能回头继续调好了颜色,继续画他在京城时候没完成的旧作。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年轻的男女服饰艳丽,周围鳞次栉比的店铺可以看出是糖巷的一段。

伴随着他增加亿点点细节,整幅原本看上去十分正常的画作,突然变得阴间起来。

画作上的人物乍一看面色白皙脸色红润,每一个都表情生动活泼;但细看却像是在这张脸下还藏着一张脸色青白,表情呆板的脸皮,像是纸扎店里的纸人。

街道晕出一道淡色的影子,似乎是因为阳光的光线原因,瞧着却像是阴阳两界交叠,说不清是死人闯入阳间,还是活人误入地府。

“嘶——”

见过这幅画的人,无一不倒抽一口冷气,比冰盆还消暑降温。

好在尉迟兰的画作完成后,竺年已经完成了二号大码头这边的前期工作,带上人去考察沿线一些小码头的选址。

尉迟兰自然是跟着他走的。

他挂职在兵部,这边又没有什么具体事情可以给他做,纯粹是随行家属,想干嘛就干嘛,每天悠闲得不得了,还和沃州当地的文人墨客产生了一些交往。

竺年带着人干活,他就带着人到处游玩,顺便把京城那边盛行的话本、戏曲,包括他那个周边店伊人也全都搬了过来。

沃州这边本来就文风鼎盛。现在一群原本官员不能或者不屑于给姜国做官,闲着没事就消遣起这些来。

京城那边怎么流行的,现在沃州这边照样也流行。

张知府觉得不错。这些文人写话本唱戏作画,总比天天针砭时弊来得强。

一晃眼夏天过去,竺年留下了一本码头建造的小手册,就带着尉迟兰重新回了京城,都不用姜卓催促。

倒是被留下的两位皇子,像是失了主心骨,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胜任监工的工作。

但是他们也不能回去。

按照工部的意思,这边的主管官员起码得五品。然而目前熟悉码头工地各方面事务的官员,一方面除了竺年之外没有全才,另一方面品级太低,破格擢升都没升这么快的。现在皇子坐镇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

皇子的地位足够高,各方面沟通也没人敢不卖给他们面子。

底下的人还是照样干活,干得好,考评过了,自然能够按照正常速度得以提升。至于他们能力到了之后,能不能够升到五品,这还得两说。

回到京城述职的竺年,就当不知道这些人背后的小算盘。

按照姜卓的要求,往小叔叔姜崇的户部转了一圈,又揪出一些瞧着不对劲的账目,让大叔叔发落了一批官员。

他们在宫中吃了一顿接风宴,没过多久又吃了一顿送行宴,包袱一卷,去了沃水北部,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把新的码头宿舍区建造好。

等外面飘起雪花的时候,被挂上“银城”牌子的高墙内,家家户户烧着暖暖的炕,吃着热热的锅子,有上面发的羊肉,还有宿舍提前竣工赏赐的葡萄酒。

官吏们分配的房子要比匠人们稍微好一些。

几家交好的官吏干脆聚在一家吃饭。

“那些蠢货还说离了京城可惜。在京城,现在哪能这么喝酒吃肉?”

“过年能吃上这么一顿就不错了。”

“嘿!过年也喝不上这么好的葡萄酒。糖巷那边的泉肆压根就抢不到。”

“还得是小殿下!”

“该叫王爷了,你怎么也被本地那些军户带着叫小殿下?”

“嘿,小殿下听着亲切。”

“倒也是。”

银城的位置还在京畿范围内,只是京畿的北部和南部完全不能比,地广人稀,连一些像样的田庄都很少见,大都是一些从前朝时期就留下来的军屯。如今也没怎么变化,军屯还是军屯,只是里面多了一些姜国的旧部,把原本的人稍微打散了一些。

说是军屯,其实更多的是“屯”,反倒看不太出“军”。

竺年在这边有底子,回到这边,差不多就是自己的地盘,方方面面办事比在沃州还容易。

银城这边的工程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速,和军屯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加上这一段沃水本来航运条件有限,哪怕后期改善,码头也不需要修建太大。工程量小,但是宿舍圈起来的地倒是一点不小,甚至比起京城那边更大一些。

风雪天里,竺年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缩在屋里,而是带着客人在银城里转圈。

客人十分细致地了解了银城的方方面面,从建筑材料到给排水设施,从食堂卫生到学校课程表。

一圈转下来,客人才满足地回到火炕上盘上腿。

竺年冻得鼻尖通红,抱怨:“姨夫怎么不自己来?”

宋卢就着仆人端上来的热水洗了手脸,一边笑骂:“这么冷的天,你好意思让老头子出门?偶尔也让我出门长长见识。”

“噫!姨夫可不老。”

监控的长随被几杯葡萄酒放倒,这边说话就能方便许多。

宋卢也不用硬装出北地商人的样子。

尉迟兰也抓紧时间,把各方面的情报和宋卢进行了交换。

等长随酒醒赶过来,看到竺年和尉迟兰,正和北地商人们酒酣耳热,弹琴跳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