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14)

作者:枫香 阅读记录

长年累月,商队经过停留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个小集镇。

由于位处边境,整体人烟比较稀少,流寇倒是不少。出于自保,人群聚集的地方最后都盖成堡垒的式样。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有墙围起来的地方就叫做城。

边境地区往来人员复杂,被叫做小城的,有集镇,有村落,也有一些真正的小县城。

要是把边境线以东三天以内的路程包含的小城都算上,竺年他们光是找到姜扶,都得找上个把月,还得是运气好。

虽然竺年已经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但既然有人有消息,那听听也不错。

知道消息的人是被带开了分别问的,除了少数几个明显胡诌的之外,大多数的信息最后倒是都汇总到了一个地方——常阳。

常阳,位于常水之阳,地方算是在卫州,倒是个正经的城,有一小片常水冲击出来的肥沃土地,是西北这里少数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区。

可惜面积不够大,水利也不太好,春夏容易发生洪涝,城不大。

行军途中,李曲不太明白:“您是怎么猜到常阳的呢?”

离开尉迟泰河所在的盆地之前,竺年就说过这个猜测,现在看来可能性很大。

“这有什么难猜的。阿扶的封地在常水一带。他就封两年,新婚燕尔就上了战场,现在有了休息的机会,不能回到封地,还不能和王妃小聚片刻吗?常阳不是距离他封地最近的地方,但是交通最便利。你猜,常水上现在有多少码头?”

他还能不了解阿扶弟弟嘛。

李曲一听,脸都扭曲了:“他们就会偷师,不会干一点正经自己的事情!”

竺年无所谓:“他偷我们也偷。养马的本事,咱们学到不少。”

和姜国整体造船和水利人才稀少不同,他身边有尉迟兰这位行内人。有专业的先生指导,他学习起来比他们快多了。

他对常水了解不多,这次过去能见见,可惜时间不够,不然还能深入考察一下。

沈化那边水泥的研究成果喜人,等钢筋能够量产,他说不定就能搞搞大体量的水坝。

黑荥州遍地的麦田,灌溉用水就来自常水支流。要是能够治理好常水的泛滥,沿河都是很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

这么平坦的土地,让他这个来自多山地区的羡慕哭了好不好。

虽然这地方气候比南地寒冷得多,就算水利跟上,顶多就是种上一季粮食,能不能再种上一季蔬菜都两说。

虽然南王府在海外的州,有不少一年三熟好地,压根不缺粮食。

但!是!

谁还会嫌粮食多呢?

再说,粮食缺不缺的,也是相对来说。

一碗粗粮和一碗精白米都是一碗饭,但能一样吗?

李曲他们不知道,他们家的小王爷已经想到了把这片地占下来之后怎么发展的事情了,还在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时不时和前方探查回来的斥候交流信息。

过了几天,他们沿途又清理了一些小军营。

这些军营大概是有已经建成的城墙作为倚仗,人数比最早被清理的那个要少的多,都是三五百人。

不需要什么计谋,甚至大部分都不需要动兵刀。

在他们看到黑压压的大军过来的时候,一喊话就直接跪了。

他们也没被为难,开了附近的城门,把军械和多余的粮食物资丢到城墙外,自然会有尉迟泰河的人来运走。

这些军营里的人没有了物资,在原地也没法待下去。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就是去别处投靠,上报自己的遭遇,要不就是直接当逃兵。

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身为士兵,不战而降就是大罪。

官老爷们是不会想,几百人怎么和上万人硬碰硬的事情的。

有些士兵本身还是因为犯罪才戍边的,更加罪不可赦。

他们这一路,竟然清理出一条战力真空带。若是安昌国真的是在对姜国发动战争,那这时候来,简直势如破竹……连竹都不用破。

沿途捡包的尉迟泰河,此时也不禁感慨:“人太少了,不然这城墙岂不是给咱们修的嘛。”

“怎么不是给咱们修的?”

“修墙的可都是自己人。”

两名手下合力把一大包粮食往牛车上抬,倒不是粮食太重,一个人搬不动,而是这些袋子并不怎么牢靠,有些保存不太好,一个人搬运动作大容易扯破。

“也对。”尉迟泰河琢磨了一下,想着回头找那位沈公子商量一下,看看城墙怎么修更合理。

从这边绕过去,把盆地包在里面,太远了点。

不知道能不能给盆地单独围一道墙。现在他们这种“障眼法”到底不保险。那地方虽然难找,但也不是真的没人知道。原先这里就是一个有点规模的部族,结果因为位置偏僻,被“盗贼”给洗劫了。

后头但凡有人想在这地方定居,都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到现在,附近一些略知道一些的安昌人,只知道有一个“被神诅咒的地方”在某个大致的方位。

竺年那边偶尔还能遇到点敌人,尉迟泰河这边可谓一点人都没有,搬运物资简直肆无忌惮,甚至还会进到墙内,搜刮废弃军营内的部分物资。

一直到能够隐隐看见常水,他们一群人才停下了脚步,收拾齐整之后直接返回。

这一批物资,足够补充他们这两年的损耗了。

常阳环着一道山,不高。

山势也很缓,顺着坡种满了果树。

竺年他们就占了果树林,顺着坡往下打:“阿扶弟弟,出来玩撒~”

姜扶气坏了。

他兵强马壮的,在边境这两年也没真吃过太大的亏,手底下兵也磨合的差不多了,瞧瞧不是好长一段时间安昌那边的小贼不敢来骚扰了嘛。

好不容易他抽个空到常阳来和自己的王妃团聚片刻,这才几天?几天!

“竺年!你反了你!”

“对鸭!”竺年笑眯眯的,居高临下拿弓箭欺负人。

可惜他的弓不在,重弓的威力还差了点,不然把阿扶一波带走,说不定还能在天气热起来之前,给他一起送到皇陵,和老二葬一块儿。

姜扶和他的其他几个兄弟最大的不同,就是对竺年没什么敬畏或者亲近,全都是敌对意识。

他觉得自己是姜卓的长子,竺年是竺瀚的长子;他爹姜卓把竺瀚能打到把儿子留在京城当质子,他当然也不会比竺年差。

原先确实差了点,那是他实践经验不够。现在他补上了短板,早就今非昔比。

他这里太偏,对京城那边的消息还不清楚,不然在这里看到竺年,首先应该担心的是他兄弟的安危,而不是光顾着竺年造反。

姜扶看竺年一箭被他身边的刀盾手挡住,看了一眼铁盾上扎出来的一个坑,咽了咽口水,一半是气一半是怕,冲着山坡上面跳脚:“你就不怕父皇来找你算账吗?”

他年纪轻,中气十足,光凭嗓子吼,声音也十分清晰。

竺年就不一样了,连着几天一边骑马行军一边给部下们补课,吃了一路的冷风,这回嗓子虽然没有哑,但喉咙已经感觉到有点痛,拿了个喇叭对着下面说话:“那你回家告状去鸭~”

姜扶要是年纪大一点,都能把自己气撅过去。

好在年纪轻身体好,他顶多就气得脑袋瓜子嗡嗡的,叫骂了两句之后,就下了城楼。

他知道竺年是想把他气出城外,但偏不能让人如意。

地势不利。

他要是开城门,竺年他们策马从山坡往下冲,他什么阵型都会被冲散。

他要是固守,一个小城能“固”到什么程度?

他不知道竺年有多少人,怎么会出现在常阳这块地方。

这个位置,也不像是顺着常水过来的。

若不是从常水过来……父皇怎么会让他从黑荥关走?

不从黑荥关走,难不成他还能穿过整个姜国,从阳州绕过来?那赶路都来不及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