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113)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萧胤双说道:“太湖西萃水县一线一百五十米的堤坝已经被完全冲毁, 连当初建造堤坝的石头都没剩下几块。丰县的情况还好一些,堤坝两头加起来还剩一半, 但张郎中的意思是, 剩下的也不结实, 要拆了重建。”

萧胤双手里的匕首灵活反转,手里的老树根在他手里也渐渐露了个轮廓出来, 萧胤双自顾自笑道:“太湖西边这一带除了萃水、丰山外, 还有十几个县, 这些地方的堤坝都是三年前一起修的, 照张郎中的意思来看,都不结实,都要拆了重修。”

“都拆了重修?”孟如韫并不擅长工部的事,也知道这是个耗费颇糜的大工程, “那得花多少钱?”

“朝廷不是拨了赈灾款下来吗?张郎中说拿三十五万修堤坝, 勉强也足够了。”

“三十五万, 还勉强?张大人胃口倒是不小。”

孟如韫气笑了,愤愤道:“一共才给了多少钱,拿三十五万修堤坝,剩下的零头让灾民们怎么活?买粮赈灾尚且不够,哪来的钱造屋过冬,又哪来钱修整土地,买种春播?我看堤坝还没修好,明年春天太湖一带就已经尸骨累累了!”

萧胤双道:“张大人说朝廷自有对策,不会饿死一个灾民。”

孟如韫想了想,说道:“四十七万不是小数目,朝廷拨这么多银子下来,肯定会有章程,容不得张还耕等人肆意贪渎……三十五万,他一个五品郎中,能有这个胆子?”

“哦,你还不知道吧,张还耕是工部尚书刘铨一手提拔上来的,刘铨是东宫的人,今年六月就是他上折子让我来苏和州巡堤,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太子殿下就想拉我来背锅了。”

萧胤双声音平静,浑不在意,专心致志地琢磨着手里的玩意儿,孟如韫听在耳朵里却是一惊,在院子里一边来回走一边思索。

萧胤双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笑了笑。

两年前太湖西岸修堤坝花了近四十万两银子,今年决堤以后,皇上下旨怒斩河道使和宫里的监工太监,然后派了工部郎中张还耕来重新勘查,结果张还耕给出的答案与四十万差不多。

四十万换成金子堆起来都能挡一挡水,何至于修出一条纸糊的堤坝?

修太湖西岸的堤坝,肯定用不了这么多钱。

孟如韫走着走着,心里忽然一闪。

皇上怀疑先前的河道使贪污,可是抄家之后并未发现多少银两,也未查出他曾重金向谁行贿。倘若这些钱不是到了河道使手里,而是到了东宫手里呢?

如果当年修堤坝的河道使和监工太监都是东宫的人,他们贪了钱必然要将大头献给太子,如今人死了,钱还在追查,所以东宫又指使张还耕狮子大开口,说重修堤坝要白银三十五万两,为此还让他画了一张详细的工程图。

这个报价和两年前差不多,陛下和朝臣必然动摇,东宫的人再从中一鼓噪,说被斩的河道使并非贪污,而是纯粹无能,四十万银钱其实差不多都花在了修河堤上,再渲染一番秋汛之严重,那么对上次修堤款的追查,很可能被轻易揭过去。

经此一番,东宫既洗脱了嫌疑,又可以从此次修堤款中继续贪污,可谓是一石二鸟。

思及这种可能性,孟如韫心里一时恍然。

只是这种猜测尚没有任何证据。

“孟姑娘在想什么?”萧胤双抬眼望着她。

孟如韫道:“我在想他们会怎么用剩下的钱安置流民。若钱都拿去修堤坝,饿死了人,不用等到明年秋汛,恐怕春天就会有叛乱,这个罪名张还耕恐怕担不起。”

萧胤双说:“这次押送赈灾银,太子殿下也派了人随行,想必对此会有所准备。”

“谁?”

“内阁次辅程大学士的儿子。”

“你说,程鹤年?”孟如韫惊讶出声。

“你们认识?”

孟如韫点点头,“见过几面。”

“那孟姑娘觉得,依这位程公子的行事作风,会如何处理此事呢?”

孟如韫猜不出来。但是依照她对程鹤年的了解,他做事目的性极强,又擅长以利相诱,他以太子的名义千里迢迢跑到苏和县来,绝不止是为了安抚灾民这么简单。

萧胤双没有追问,用袖子擦掉木雕上的碎屑,翻来覆去端详了一番,用掌心托到孟如韫面前,“送给你。”

是一只正在振翅的青鸟,做工算不上精致,但胜在栩栩如生。

孟如韫没接,回头要是被陆明时知道,非把它翅膀掰折了不可。

“殿下自己留着吧。”

“怎么,你不喜欢?”萧胤双定定望着她,“只是一个小玩意儿罢了。”

“我……”

“她不喜欢。”

背后冷不防传来陆明时的声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