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118)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岳老板眼球一骨碌,“愿闻其详。”

“太湖秋涝,灾民奔走,这段日子苏和州必然米贵而地贱,诸位何不趁机以米换地呢?”

“以米换地……只怕朝廷和灾民都不肯。”

程鹤年解释道:“马上就是冬天了,朝廷的赈灾银都拿去修堤坝,没钱给灾民发过冬米和造房子,灾民要想活下去,只能卖地,有何不肯?”

“这么说,朝廷不会插手?”岳老板眼睛一眯。

程鹤年一笑,“你们出钱,灾民有了活路就不会造反,朝廷为何要插手?”

“倘若别地的商人也携米过来卖……”

程鹤年瞥了他一眼,“我与诸位保证,不会有别人与诸位抢购灾县的地。”

岳老板一时陷入了沉思。

田地是个好东西,在座的丝绸商人要种桑养蚕,茶叶商人要圈地栽树,收租的地主也要扩大产业,有越多的田地,就能赚越多的钱。

但田地也是普通百姓的根,若非走投无路,百姓不会卖地,就算卖,也要力争卖个好价钱。

涝灾当头,此时不是寻常,若朝廷发不下赈灾粮,又没有别州商人来压低粮价的话,等量的米能换出从前三倍面积的田地。等洪水退去,那广连阡陌,一望无际的可都是自己的家资啊!

岳老板心动,其他商人也十分心动。

“太子殿下此举抬爱,我等不胜感激,只是不知我等能为殿下做些什么,来分担殿下的忧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太子肯费心让他们赚钱,必然有他的条件。岳老板快速地在心里拨了下算盘,只要太子别狮子大开口,这桩买卖就是划算的。

程鹤年说道:“第一,为了保证供给灾民的米的质量,诸位买地的米,必须从我手里买。放心,价格虽比市价贵点,但绝不会让诸位为难。”

岳老板点了点头,觉得此举甚妥,太子以监督米质量的名义卖米给他们,既收到了好处,又能避开直接收银子的风险。

“第二,今年卖了地的灾民需得有个去处,谁买的地,谁就要雇佣他们做佃农,只要别饿死人,工钱你们随意定。要是嫌吃白饭的太多,等涝灾的风头过去,你们再慢慢解雇。”

岳老板道:“这也好说。”

程鹤年笑道:“那这件事就成了,待我让人拟个章程出来,诸位愿意来的签字画押,咱们也算是给殿下分忧了。”

“此事若成,我等必对殿下和公子感激涕零!”岳老板举起了酒杯,其他商人也纷纷高兴地应和。

谈妥了这件事,程鹤年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等待着第二天议事会上让第二块石头也尘埃落定。

第49章 劝薛

另一边, 孟如韫与陆明时等到了将近子时,终于等到了景月茶庄老板赵闳的消息,他没有露面, 只派人送了一封信来,信中详细记录了广寒楼晚宴上的对话。

孟如韫看完后将信纸扔在桌子上,蹙着眉不说话, 陆明时将捡去通读了一番,嘲讽地笑出声。

“没想到程公子出身书香世家, 算盘打得比钻惯钱眼的商人都响。以米换地,朝廷省钱,商人满意, 东宫还能从中捞一大笔, 真是妙啊。”

“可惜苦的只有百姓,”孟如韫冷声道, “十担米换一亩田, 寻常百姓家七八亩田地, 勉强够拿去换过冬口粮和造房子所需的木石。等明年开春,百姓穷得一无所有, 只能去给地主佃农, 每日领三两米做工钱, 尚不能饱己腹, 如何养家糊口!太子位居储君,为了敛财,竟连百姓死活都不管了吗?”

陆明时将灯芯挑亮了些,温声道:“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如此下去,贫者赤贫,富者更富,实非良政。”

“以米换地的口子绝不能开,要阻止这件事。”孟如韫沉声道。

陆明时望着她的侧脸,“矜矜想做什么?”

“我还没想好……明天上午就要开议事会,此事来不及禀告殿下,可在赈灾一事上,你我皆非举足轻重之辈,单凭你我要阻止程鹤年推行这个方案,太难了。”

孟如韫焦灼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越深思,越觉得以米换地这个主意是在刳脂剔膏,竭泽而渔。她能想到,那些县官、州官必然也能想到,可这个主意妙就妙在符合了所有人的利益。

富商愿意掏钱买米供灾民过冬,解了赈灾银不能兼顾重修堤坝和安民济困的窘境,这些地方官也不必夹在得罪太子和辖地出反民的两难里左右为难。

除了灾民,所有人都很满意。

就连灾民,程鹤年都考虑得十分周全,给他们过冬米,给他们生计,他们虽然失了田地,但不会纠集生乱。

如此完美的安排,要怎样才能阻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