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189)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思及此,孟如韫下定了某种决心,她站在廊下缓了缓情绪,然后走进了拂云书阁。

她行至殿中,郑重地撩裙跪在萧漪澜面前。

萧漪澜蹙眉,“好端端的,你这是做什么?”

孟如韫道:“我不愿去阜阳,请殿下收回成命。”

“这是为何?”萧漪澜颇为惊讶,“你不是经常说仰慕韩老先生学识,想随其治学吗,昨日说得好好的,怎么又突然不想去了?”

孟如韫道:“与韩老先生无关,与六殿下一事有关。我不愿因为如此荒唐的理由被差遣去阜阳……殿下,强人所好与强人所难同样不近人情。”

她话说得有些负气。

萧漪澜与霍弋对视一眼,看向直直跪在地上的孟如韫,缓缓叹了口气,“你先起来,此事可以商量。”

孟如韫并不想与他们商量,依然跪着,径自说道:“因我之过,令您与六殿下烦心,实属不该。您之前打算与通宝钱庄合作建立商队,为陆安抚使建立亲军筹集军饷,既愁无人可信,不如派我去。”

萧漪澜惊讶,“你说你要跟着去跑商队?”

“不行,”霍弋断然回绝,“且不说商队辛苦,你身体未必吃得消,如今临京之外常有流民纠集为匪,万一遇到危险——”

“我生死自负,不劳兄长费心。”

霍弋也被她堵了回去。

孟如韫铁了心不听劝,对萧漪澜道:“若殿下不允,我自请离开长公主府。”

萧漪澜声音微冷,“你的意思是宁可离开我公主府,也不肯奉命去阜阳?”

“是。”

霍弋的脸色很难看,他正欲说什么,萧漪澜抬手阻止了他。

萧漪澜问孟如韫:“本宫不听负气之言,本宫要听理由。”

负责与通宝钱庄合作组建商队这件事虽是临时想到的,却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既能解长公主与六殿下之忧,又不必被排挤出局,孟如韫希望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于是孟如韫说道:“一则,我离开临京,可免您与六殿下后顾之忧;二则,此事事关长公主府与北郡两地机密,非极可信之人不能托付,我自认为不二人选,今自荐之,还望殿下慎思。”

她虽心中负气,然字字诚恳,句句关乎大局。

萧漪澜望着她,想起自己年少的时候,那时明德太后尚在世,她也是这样跪在殿中,声声决然,以情兼理,要母后准许自己去北郡巡视,探察戎羌的动静。

霍弋闻言亦默然,他看着耿耿跪在堂中的孟如韫,心中既快慰亦担忧。

萧漪澜思虑过后说道:“如此,本宫准了。”

第66章 共死

通宝钱庄是大周最大的钱庄, 老板名叫刘忘筌,靠倒腾米粮发家,后改行经营钱庄。因他信誉好、为人宽厚, 临京很多贵人都与他有往来,霍弋与他合作,在临京为长公主置下了宝津楼等产业, 如今又议定了组建商队,交予孟如韫去与他谈生意。

见来者是个年轻貌美的纤弱姑娘, 刘忘筌心中难免生出几分轻视,然一番交谈后,听她对各地风情、行货十分了解, 谈吐有礼又极有主见, 有独到的眼光和许多新奇的想法,分明是个糊弄不得的精明人, 刘忘筌对其刮目相看。

谈到最后, 刘忘筌不仅同意了七三出资五五分成, 而且利润超过十万两的部分,每万两少取十分之一。若两年之内刘忘筌分得的总利润超过二十万两, 则剩余利润无论多少, 皆归长公主所有。

身后有长公主, 本钱有刘忘筌, 孟如韫一开始就没打算做走街串巷的小生意。

她先带着自己组建的商队去找了尚阳郡主的表兄张启,跟着他们从南到北贩了一次货,将南边的干货与绸缎运到北十四郡去卖,又将北郡的香料和药材运回南边。

张启邀请她的商队一起合作贩货, 孟如韫婉言谢绝, 这一趟她虽然涨了不少见识, 积累不少经验,但也看到了张启商队的巨大缺陷。

他南来北往这一趟耗时两个月,买货物的成本是一万五千两白银,这批货一共卖了四万两,但真正剩下的利润只有三千两。其余成本均耗费在路上,其中发给伙计们的工钱占三成,货物的折损占两成,其余一万多两竟全是途径州郡时被各地抽取的关榷,以及孝敬地方官员以求不被为难的糜费。

且近几年大周百姓并不富裕,有闲钱买货物的人不多,张启花一两万贩运的货物就占据了北郡三分之一的市场,孟如韫担心自己突然砸进去十万两,会造成货物滞销,同时也会引起户部的注意。这对她而言、对其他商队而言都不是好事。

从南边去北郡收货的路上,孟如韫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直到到达北郡,她还是没想到更周全的方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