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26)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有些话要说开,但没必要说得太开。

孟如韫没有留程鹤年吃午饭,为他沏了盏茶算作践行,站在宝津楼三楼凭栏远眺,目送程鹤年徒步离去,消失在闹市的车马人流中。她心里松了口气,也无端有些伤感,又幽幽叹了口气。

“既是心中不舍,何故把话说绝呢?”

赵宝儿在背后突然出声,打断了孟如韫伤春悲秋的情绪。她理了理耳边的鬓发,说道:“你都听见了?”

“院子那么小,大清早的,我不想听也能听见几句。”赵宝儿道,“我还以为你们是郎情妾意,程公子对你那么好,原来只是一厢情愿啊。”

孟如韫奇怪地瞧着赵宝儿,“你哪里看出他对我好了?”

赵宝儿道:“许太医告诉我,程公子可是一下子帮你付了五百两的诊金和药钱,怎么,他没告诉你吗?是怕你知道了会推拒吧?”

“什么时候的事?”孟如韫闻言微微拧眉。赵宝儿瞧着她并没有多么感动,多么高兴。

“你病着的时候,程公子来看你,细细问过了你的病情,”赵宝儿奇怪道:“他是哪儿对不住你了吗?我瞧着你真是一点都不想欠他的恩情,何至于此?”

“他没有对不住我,”孟如韫叹气,“就当是我……对不住他吧。”

她和程鹤年前世无以为证的恩怨,除了结成她自己心里的疙瘩之外,没有任何存在过的痕迹。于外人看来,只是她心冷似铁,不可理喻。

前世被执念困为地缚鬼的那些年,孟如韫也曾短暂地怨过程鹤年,后来也渐渐想开了。细究起来,程鹤年并没有对不起她什么,自古重诺难许,深情难求,他只不过是没有达成她期许中的模样,算不得什么错处。

她不该以前世的怨,尤今生的人。

“就算是你不喜欢他,倘你们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你宁死不肯受他举手之恩,也太让人难堪了,是吧?”赵宝儿觑着她的脸色,适时在一旁劝道。

孟如韫倒也没那么想不开,闻言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宝儿姐姐。许太医那边我会去的,程公子的恩,我也记下了。”

“这就对嘛,”赵宝儿拉过她的手,“莫因为男人委屈自己,这话啊,正说反说都是道理。”

第9章 朝堂

北戎羌忠义王世子被大周区区一个七品北郡巡检掳至国都临京,这件事让北戎羌很丢脸,让宣成帝龙颜大悦。

但是对陆明时的封赏整整拖延了一个月才在早朝上讨论,宣成帝要破格拔擢陆明时为北郡十四郡的安抚使,兼任北郡守备,连升四级,位居五品。就连尚阳郡主家那个曾在临京出了名的纨绔沈元思也跟着升了职,从一个因犯错而被发配北郡充军的丧门犬摇身变成了七品校尉。

在遍地公卿的临京,五品安抚使与七品校尉都不是什么大官,连早朝议事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两人胜在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大周武官又与文官不同,文官升职实行磨勘制,若无过错,通常是四品以下三年升一阶,四品以上五年升一阶,即使有功,越级提拔也不可超过三阶。

可武官不同,大周轻视武人,武官若无功勋便不可提拔,因此当了一辈子边关七品校尉的武官也大有人在,但与此同时,武官若是立下功劳,有多大功便可升多大官,没有文官不可越阶太过一说。

所以对于陆明时此次升官,朝堂上吵得厉害。

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迟令书认为活捉忠义王世子虽是大功,可此功劳毕竟与战功不同,颇有投机取巧之意,若因此便连擢四级,未免封赏太过,一来容易使受赏者滋生骄纵之心,二来也会寒了边关苦守将士们的心,若朝廷封赏只问结果不问辛苦,则人人好大喜功,谁又愿意苦守边关呢?

也有官员站出来反对迟令书,譬如兵部尚书钱兆松,本就是韩士杞的学生,自陆明时活捉了忠义王世子入京后,钱尚书在外宴饮时言及陆明时必称同门后生,又有替太子招揽之意,所以他觉得给陆明时多大的封赏都不为过。

据说钱兆松在朝堂上对迟令书说道:“近些年来,我朝与北戎羌势同水火,边关将士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可迟阁老把持国策,只守不攻,令人心里窝囊得很!如今有后生单刀取忠义王世子,令数万将士心中振奋,恨不能从其麾下,直捣戎羌蛮子老窝,何来寒心一说?好大喜功,总强过一味忍让,投机取巧,也胜过庸碌无为。迟阁老莫不是觉得自己把持国政这么多年都未能让北戎羌后退一寸,如今却让个毛头小子抢了功,心里不痛快?可您是柄国大臣,若是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我等属下大臣还如何敢建功立业,迎头直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