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37)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陆明时一顿,险些气笑了,“这你又是从哪里听说的?”

他有时觉得这女人风趣,可爱,美丽,有时又觉得她神神秘秘,蹊跷得让人败兴。

他只知她在宝津楼当差填词,姓孟名青衿,其余一概不知,她藏着瞒着,他也懒得刨根究底,全当是露水朋友,君子之交,不问出身。

可她倒是将自己打听得十分明白,冷不丁就要揪出点什么来算计他。他师从韩士杞这件事,连知晓的同朝官员都没有几个。

“你想让陈芳迹离开官学府,投拜韩老先生门下?”陆明时见孟如韫点了点头,声音冷淡道,“你若不先讲清楚如何得知我老师是谁,这忙我是不会帮的。”

原来他是韩士杞的学生,并非人人都知道的消息。孟如韫心里叹了口气,这下糟了,该怎么解释才好?

一来二去,孟如韫在陆明时那里已经成了个满嘴虚言的小骗子,他虽暂时揪不出她的狐狸尾巴,可是对她说的话,也是十句疑九,处处留心。

孟如韫正琢磨着怎么回答,赵宝儿笑宴宴地开口道:“自然是我告诉青衿妹妹的。”

“你?”陆明时看了她一眼。

“陆大人可别小瞧了自己的魅力,这满临京的茶楼酒肆,没有几个歌女舞娘对您不是倾慕有加,对您的生平和喜好,可是记得比自己生辰还清楚呢。”赵宝儿半笑半嗔地摇着扇子。

“是吗,”陆明时不为所动,对赵宝儿道:“那赵姑娘说说看,对我生平所知多少?”

赵宝儿摇着扇子思索了一会儿,“您今年二十,年初刚加冠,祖籍阜阳,家族不大,却是世代书香,听说您父亲是举人,祖上还出过四品高官。因您祖父与韩士杞老先生交好,所以您七岁时拜入韩老先生门下读书,十四中举人,十七中进士,可谓是年少才高,风流蕴藉,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眼见着赵宝儿夸着夸着就要唱起来,陆明时忍不住打断她,“可以了,赵姑娘,别说了。”

赵宝儿端起酒杯啜了一口,笑眯眯望着他,“如何,陆大人可信了?”

她把话说得这么明白,容不得陆明时不信,只是他心里直觉并非如此,他紧紧盯着孟如韫,从她脸上看到了一丝茫然的神情。

孟如韫当然茫然,赵宝儿说的这些话,与她所知的陆明时是完全不同的。

据她前世所知,幼时她父母尚在时便与陆明时相识,双方父母还曾开玩笑说要定娃娃亲,想必两家交情极深,否则陆明时怎么会在她死后,仅凭知晓了她的身世,就愿意劳心劳力为她续作,为孟家扬名?

赵宝儿说陆明时祖籍阜阳,可孟家世居临京,若真如此,两家如何成为世交?

对陆明时的身份,孟如韫心中起了疑虑,正兀自琢磨着,忽听陆明时问她:“孟姑娘,果真如此吗?”

孟如韫便无辜地笑了笑,说道:“还是宝儿姐姐知道的多,有些还不曾告诉我呢。”

陆明时眯了眯眼,心道,你就装吧。

沈元思在一旁听得啧啧称奇,凑过来问赵宝儿,“我呢我呢,在临京好姑娘们心里,我受欢迎吗,口碑如何?”

赵宝儿笑得两眼弯弯,“沈公子风流潇洒,虽出身名门,却不以家世取人,愿为红颜冲冠一怒,像我们这种女子,哪个不愿意做沈公子的知己呢?”

这话夸得沈元思心里舒坦,赵宝儿敬他酒,他痛快地一饮而尽,“那我日后常去宝津楼瞻赵姑娘风姿,还望姑娘不嫌我粗鄙浅薄。”

“哪能啊,怕是满临京的姑娘都要妒煞我了。”赵宝儿笑道。

孟如韫在一旁垂眼听着,见机问道:“却不知沈公子出身哪家名门?”

“你不知吗?沈公子的母亲是尚阳郡主。”赵宝儿附在孟如韫耳边悄声道。

尚阳郡主……尚阳郡主……

这名字听着耳熟,孟如韫却一时记不起来在哪儿听过。

对于上辈子发生过的事,孟如韫近来尤觉有恍若隔世之感,很多细节慢慢变得模糊,有时候觉得像做梦一样,醒来后逐渐在脑海中退散。

她十分确定自己前世听说过尚阳郡主的事,只是她如今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来。

陆明时见她不知在出些什么神,眉头拧得很紧,连手心里握着的莲子掉了都没有知觉。

“陈芳迹的事,你是如何考虑的?”陆明时出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孟如韫回过神,抿了抿嘴唇,问道:“陆大人肯帮我了吗?”

“那得看帮到什么程度,”陆明时说,“老师从不随意收学生,对才学和品行的要求都很高。他老人家若是看不上陈芳迹,我也没办法让他点头同意。而且,官学府为官办,老师再有名,也是民间,你问过陈芳迹是否愿意离开临京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