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96)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她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令萧荔丹的话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那你应当明白, 香篆之道, 形态为其表, 香味为其里,你在形状上可以用伎俩,但是味道上却不能走捷径,”萧荔丹对萧漪澜道, “小姑姑, 赏评香篆可不能干巴巴地看, 对吧?”

萧漪澜笑了笑,对红缨道:“去将香篆都点上吧。”

红缨命人取来火引,将长台上的一排香篆依次点燃,一时间,大雄宝殿中香气缭绕,不同形态的烟雾徐徐升起,有如花开百态,芳绽万枝。

萧漪澜对无咎大师道:“大师请。”

无咎大师双手合十,谦道:“殿下先请。”

萧漪澜对萧荔丹道:“修平,你也一起来吧。”

她们三人沿着长台依次缓行,红缨用手轻轻将烟雾扇至萧漪澜面前让她赏闻。

这些香篆的味道与其形态很般配,虽然有的清甜有的醇厚,但都香得十分婉约精致,颇有闺阁秀气。在这些作品中,以修平公主萧荔丹的香篆最为巧思,她以沉水香为底香,辅以甘松、香茸,初闻清透,后劲馥郁,留香百转。

“修平的技艺越发娴熟了。”萧漪澜赞道。

萧荔丹颇有些得意,“谢小姑姑。”

然而待她们慢慢走近孟如韫的作品,隔着几步远就闻见一股清苦的味道,将周遭数十种香篆的味道狠狠压制住了。

那味道清中带苦,浓而不重,却十分霸道,飘入鼻中,直冲心肺。萧漪澜微微皱眉,萧荔丹则直接掩鼻咳嗽起来,骂道:“臭死了!来人,快端走扔出去!”

闻言,孟如韫周围的贵女们也纷纷掩鼻,窃笑着打量她,仿佛散发味道的不是她打的香篆,而是她这个人。

萧漪澜一个眼神喝止住正欲上前将香篆扔出去的侍女,走近几步,又仔细闻了闻那味道,转头问无咎和尚:“大师觉得此香如何?”

无咎和尚捻着佛珠笑了笑,缓声道:“此香大拙,大朴,大彻。”

萧荔丹不通佛法,听见“拙”“朴”等字,只觉得十分鄙陋,好笑地瞥了眼孟如韫,却见她垂眼端坐蒲团上,无喜无怒,仿佛说的不是她。

萧荔丹听不出好赖,但萧漪澜却明白无咎和尚这句评价很高,她又细细体会了一番香味,然后唤孟如韫上前来,“本宫第一次闻见这种香,烦你解释一番。”

孟如韫盈盈一拜,温声道:“此香主要以银丹草粉、金菊碎粉、白菊碎粉混合而成,这三种香粉价廉易得,香味突出,有驱蚊避之效。”

萧漪澜问道:“别人都以清雅为香道,为何偏你与众不同?”

孟如韫答道:“小女家贫才陋,徒学人清雅,有如东施效颦,倒不如另辟蹊径。小女曾在道观中小住,观中夏季多蚊虫,道士们常将银丹草、菊花粉等添入油灯中,既可驱虫避蚊,也可明心醒目。方才制香时,小女见香料中有这几种材料,所以有感而发,制成此香。”

“原来灵感来自道家,”萧漪澜笑吟吟地打趣无咎和尚,“大师也能品的来道家之香吗?”

“阿弥陀佛,”无咎大师说道,“诚如姑娘此前所言,‘一’为万教之宗,至拙至朴之初,万宗万教大同。此香虽为道士所创,佛门中人亦有所悟。”

“看来无咎大师很喜欢这香。”

无咎大师说道:“此香清心驱虫,价廉易得,非王侯世家独享,寻常百姓也用得起。且无需香炉之费,随处可放置,惠及万民,此乃大善。”

孟如韫闻言,朝无咎大师遥遥一拜,无咎大师笑眯眯地回拜。

萧漪澜拊掌而笑,“好一个‘大善’,一个不通香道之人,竟能得您如此高的称赞,真是个妙人,可见勤能补拙,而巧能掩拙。”她转而问孟如韫,“此香可有名字?”

孟如韫道:“尚无,请殿下赐名。”

萧漪澜想了想,忽然一笑,“此香霸道,又以菊花为原料,便叫‘百花杀’,如何?”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孟如韫心中一震,又是一拜,“谢殿下赐名。”

这下殿中通佛法的不同佛法的,都能听出长公主殿下对此香评价极高,有的诧异有的惊愕,但天大的不服气,也不敢当着长公主的面置喙,只能私下互相交换眼色。

“你到本宫身边来。”萧漪澜冲孟如韫招手,孟如韫走过去,红缨拿来一个新蒲团放在萧漪澜身边,孟如韫屈膝踞坐其上。

“你叫什么名字?”

孟如韫回答道:“小女姓孟,名如韫,是太常寺主簿家的远房表亲。”

“可曾婚配?”

“尚未。”

“可愿入我长公主府随侍几年?”

同类小说推荐: